安裝指南
在所有硬體架構上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摘要
章 1. 下載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安裝 DVD
- 完整的安裝映像檔,可以在不需要額外套件軟體庫的情況下,啟動安裝程式,進行整個安裝程序。
- boot.iso
- 最精簡的啟動映像檔,用來啟動安裝程式,但需要能夠存取額外的套件軟體庫,進而安裝軟體。
注意
表格 1.1. 啟動與安裝媒介
系統架構 | 最小啟動映像檔 | 完整安裝映像檔 |
---|---|---|
請以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版本取代 variant(例如 server 或 workstation )。 | ||
AMD64 和 Intel 64 | rhel-variant-7.0-x86_64-boot.iso | rhel-variant-7.0-x86_64-dvd.iso |
IBM Power Systems | rhel-variant-7.0-ppc64-boot.iso | rhel-variant-7.0-ppc64-dvd.iso |
IBM System z | 無法使用 | rhel-variant-7.0-s390x-dvd.iso |
過程 1.1. 下載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ISO 映像檔
- 請連上客戶入口網站 https://access.redhat.com/home 並點選右上方的「登入」。在系統提示時輸入身分認證資訊。
- 點選「下載軟體」網頁,網址為https://rhn.redhat.com/rhn/software/downloads/SupportedISOs.do。您會看到可下載的所有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版本。
- 選擇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版本,並點選該版本的連結。請確定您選擇了正確的安裝版本:
Client
(用戶端)、Workstation
(工作站)、Server
(伺服器)、或Compute Node
(運算節點)。IBM Power Systems 與 IBM System z 也可以找到Server
(伺服器)版本。如果您不確定哪種版本最適合需要,請參閱〈http://www.redhat.com/products/enterprise-linux/server/compare.html〉。此外,各版本的可用套件清單也可從〈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套件清單〉中取得。可用版本的每一個項目都可以進一步展開,方法是按下左方的「+」按鈕。這會開啟另一份清單,顯示可下載的額外版本。 - 這會顯示可下載清單。在大部分情況下,會有兩種可下載版本:一是最小安裝的開機映像檔,一是完整安裝的 ISO 映像檔。這些映像檔皆已詳述如上。您也可以找到其它映像檔,例如事先配置好的虛擬機器映像檔;但這主題已超出本文件的範圍。選擇您想要使用的映像檔,然後點選其名稱,開始下載至您的電腦上。
- 除此之外,您可以選擇使用校驗碼工具程式,例如 md5sum 或 sha256sum,來驗證下載後的映像檔之完整性。產生校驗碼的詳細資料,請參閱
md5sum(1)
與sha256sum(1)
的 man page。您也可以在開始安裝時,使用安裝程式來校驗媒介的完整性 - 詳情請參閱〈節 20.2.2, “驗證開機媒介”〉。
- 將它燒入到一片 CD 或 DVD 光碟上(如 節 2.1, “建立安裝 CD/DVD” 中所述)。
- 用來建立可開機的 USB 裝置 - 詳情請參閱〈節 2.2, “建立 USB 安裝媒介”〉。
- 將它放置在網路上,以準備用來進行網路安裝。欲取得特定指示,請查看〈節 2.3.3, “網路上的安裝來源”〉。
- 將它放置在硬碟上,以使用該磁碟來作為安裝來源。欲取得特定指示,請查看〈節 2.3.2, “硬碟上的安裝來源”〉。
- 使用它來準備一個預開機執行環境,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PXE)伺服器,這能讓您透過網路啟動安裝系統。相關指示請參閱〈章 21, 準備網路安裝〉。
章 2. 製作媒介
2.1. 建立安裝 CD/DVD
注意
2.2. 建立 USB 安裝媒介
2.2.1. 在 Linux 上建立 USB 安裝媒介
警告
過程 2.1. 在 Linux 上建立 USB 媒介
- 將 USB 隨身碟連上系統,然後執行
dmesg
指令,這會顯示最近發生的事件紀錄。在記錄的最底下,您會看到剛插入的 USB 隨身碟的幾項紀錄,跟以下類似:[ 170.171135] sd 5:0:0:0: [sdb] Attached SCSI removable disk
請記下已連上裝置的名稱,上述範例顯示的是sdb
。 - 登入為
root
使用者:$
su -
輸入 root 的密碼。 - 請確認系統並未掛載該裝置。首先,使用
findmnt device
指令與剛剛找到的裝置名稱。例如裝置名稱為sdb
的話,請使用以下指令:#
findmnt /dev/sdb
如果該指令未顯示任何結果,您可以進行下一步驟。然而,如果該指令顯示了結果,表示該裝置已經自動掛載,在進行下一步之前必須先加以卸載。螢幕上顯示的結果會與以下類似:#
findmnt /dev/sdb
TARGET SOURCE FSTYPE OPTIONS /mnt/iso /dev/sdb iso9660 ro,relatime請記下TARGET
一欄的結果。接下來,請使用umount target
指令來卸載裝置:#
umount /mnt/iso
- 使用
dd
指令將安裝用的 ISO 映像檔直接寫入 USB 裝置:#
dd if=/path/to/image.iso of=/dev/device bs=blocksize
請以您下載的 ISO 映像檔之完整路徑取代 /path/to/image.iso,以先前用dmesg
指令找到的裝置名稱取代 device,並指定適宜的區塊大小(例如512k
)來加快寫入程序。bs
是選用參數,但可以顯著加快處理速度。重要
請確定您輸入的是「裝置」名稱(例如/dev/sda
)作為),而非「分割區」的名稱(例如/dev/sda1
)。舉例來說,如果 ISO 映像檔位於/home/testuser/Downloads/rhel-server-7.0x86_64-boot.iso
,同時所偵測到的裝置名稱為sdb
,則指令是:#
dd if=/home/testuser/Downloads/rhel-server-7.0x86_64-boot.iso of=/dev/sdb bs=512k
dd
指令將映像檔寫入裝置時,請稍加等待。請注意寫入裝置時螢幕上不會顯示進度表;寫入完成後系統會回到#
提示符號。之後請登出root
帳號並拔除 USB 裝置。
2.2.2. 在 Windows 上建立 USB 安裝媒介
重要
過程 2.2. 在 Windows 上建立 USB 媒介
- 下載並安裝 Fedora LiveUSB Creator。
- 下載您想要使用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ISO 映像檔。(欲知如何取得 ISO 映像檔的詳情,請參閱〈章 1, 下載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將用來建立開機媒介的 USB 插入電腦。
- 開啟 Fedora LiveUSB Creator。
- 在主視窗中,點選「瀏覽」按鈕,選擇已下載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ISO 映像檔。
- 從「目標裝置」下拉式選單中,選擇想要使用的磁碟機。如果磁碟機並未出現在清單上,請點選選單右方的「更新」按鈕,再試一次。
- 點選「建立 Live USB」,這會開始建立可開機媒介的過程。在下方的訊息方塊出現「
完成!
」訊息前,切勿拔出 USB 裝置。通常這過程會花上 15 分鐘,端視磁碟的寫入速度、USB 規格的版本、以及 ISO 映像檔的大小而定。圖形 2.1. Fedora LiveUSB Creator
- 建立過程完成,且「
完成!
」訊息出現時,請使用系統提示區的「安全地移除硬體並退出媒體」圖示,卸載 USB 裝置。
2.3. 準備安裝來源
DVD
:您可將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燒錄到一片 DVD 上並配置安裝程式,使其由此光碟安裝套件。硬碟
:您可將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放置在硬碟上,並由它來安裝套件。網路位置
:您可將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或是安裝目錄樹(截取自 binary DVD ISO 映像檔的內容)複製至安裝系統可存取的網路位置,並藉由使用以下協定來透過網路進行安裝:NFS
: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會被放入一個網路檔案系統(NFS)share 中。HTTPS
、HTTP
或FTP
:安裝目錄樹會被放置在一個能透過HTTP
、HTTPS
或是FTP
存取的網路位置上。
- 在安裝程式的圖形化介面中:當圖形化安裝程序開始,並且您選擇了語言之後,「安裝概要」畫面將會出現。請瀏覽至「安裝來源」畫面並選擇您希望配置的來源。欲取得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
-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節 6.7, “安裝來源”
- 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節 11.7, “安裝來源”
- IBM System z:節 15.7, “安裝來源”
- 使用開機選項:您可指定自訂開機選項來在安裝程式啟動前配置它。這些選項能讓您指定欲使用的安裝來源。詳情請查看〈節 20.1, “在開機選單下配置安裝系統”〉中的
inst.repo=
選項。 - 使用 Kickstart 檔案:您可在 Kickstart 檔案中使用
install
指令並指定安裝來源。有關於install
Kickstart 指令上的詳情請參閱〈節 23.3.2, “Kickstart 指令和選項”〉,有關於 Kickstart 安裝的一般資訊請參閱〈章 23, Kickstart 安裝〉。
2.3.1. DVD 上的安裝來源
2.3.2. 硬碟上的安裝來源
xfs
、ext2
、ext3
、ext4
,以及 vfat
(FAT32
)。請注意,在 Microsoft Windows 系統上,格式化硬碟時所使用的預設檔案系統為 NTFS
,並且亦能使用 exFAT
檔案系統,然而這兩種檔案系統皆無法在進行安裝程序時掛載。若您要在 Microsoft Windows 上建立一個使用來作為安裝來源的硬碟或是 USB 磁碟,請記得將該磁碟格式化為 FAT32
。
重要
FAT32
檔案系統不支援大於 4 GiB(4.29 GB)的檔案系統。某些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安裝媒介可能大於此大小,代表您無法將它們複製至使用此檔案系統的磁碟上。
2.3.3. 網路上的安裝來源
2.3.3.1. 在 NFS 伺服器上的安裝來源
NFS
安裝方式會使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它放置在一個網路檔案系統
伺服器的 exported directory 中,並且安裝系統必須要能夠讀取此目錄。若要進行一項基於 NFS 的安裝程序,您需要另一部能運作的系統作為 NFS 主機。
注意
過程 2.3. 準備進行基於 NFS 的安裝程序
- 安裝 nfs-utils 套件。執行以下指令:
#
yum install nfs-utils
- 使用文字編輯器來開啟
/etc/exports
檔案(例如 Vim 或 Gedit)。請注意,檔案可能尚未存在;安裝 nfs-utils 套件時未被建立。若是如此,請建立該檔案。 - 將以下一行附加至
exports
檔案中:/path/to/exported/directory host(options)
將 /path/to/exported/directory 替換為您希望能夠被存取的目錄之完整路徑,將 host 替換為一組 exported directory 能透過其被存取的 IP 位址,並將 options 替換為欲使用的選項。若您希望允許由所有 IP 位址存取 exported directory,請使用*
字元來代替 host。欲取得一列可用的 options 清單,請查看nfs(5)
man page。在大部分情況下,使用ro
選項來使目錄成為唯讀已足夠。以下基本配置可將/mnt/nfs
目錄設為所有客戶端皆僅能讀取:/mnt/nfs *(ro)
- 配置完成後儲存
/etc/exports
檔案並退出文字編輯器。 - 將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傳送至您在
hosts
中指定的 NFS exported directory 上。若要如此,請執行下列指令:$
mv /path/to/image.iso /nfs/exported/directory/
將 /path/to/image.iso 替換為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之路徑,並將 /nfs/exported/directory/ 替換為您在/etc/exports
配置檔案中指定的 exported directory。 - 啟用
nfs
服務。以root
身份使用下列指令:#
systemctl start nfs.service
若在您更改/etc/exports
配置檔案之前,服務就已經在執行的話,請將它重新啟用以確保載入編輯過後的檔案。若要重新啟用,請以root
身份輸入以下指令:#
systemctl restart nfs.service
NFS
存取,並且準備好被使用來作為安裝來源。
NFS
協定和伺服器的主機名稱。指定伺服器的 IP 位址對於 NFS share 無效。若您將安裝目錄樹複製至 share 的 root 的一個子目錄中,您就必須指定它。比方說,若您將安裝目錄樹複製入伺服器上的 /mnt/nfs/rhel7-install/
中,並且伺服器的主機名稱為 myserver.example.com
的話,您必須指定 nfs:myserver.example.com:/rhel7-install
作為安裝來源。
2.3.3.2. HTTPS、HTTP 或 FTP 伺服器上的安裝來源
.treeinfo
檔案。安裝來源能透過 HTTPS
、HTTP
或是 FTP
存取。
注意
過程 2.4. 準備進行基於 FTP 的安裝程序
- 安裝 vsftpd 套件:
#
yum install vsftpd
- 您亦可選用性地在文字編輯器中開啟
/etc/vsftpd/vsftpd.conf
配置檔案(例如 Vim 或是 Gedit),並編輯任何您希望更改的選項。欲取得可用選項的清單,請查看《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系統管理員參考指南》中的相應章節和vsftpd.conf(5)
man page。此程序剩下的部分將會假設您使用了預設的選項。請注意,若要進行此程序剩下的步驟,匿名使用者必須要擁有讀取檔案的權限。 - 將完整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 DVD ISO 映像檔複製至 FTP 伺服器上。
- 使用
mount
來掛載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
mount -o loop,ro -t iso9660 /path/to/image.iso /mnt/iso
將 /path/to/image.iso 替換為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之路徑。 - 由掛載的映像檔截取所有檔案,並將它們移至
/var/ftp/
目錄中:#
cp -r /mnt/iso/ /var/ftp/
- 啟用
vsftpd
服務:#
systemctl start vsftpd.service
若在您更改/etc/vsftpd/vsftpd.conf
配置檔案之前,服務就已經在執行的話,請將它重新啟用以確保載入編輯過後的檔案。若要重新啟用,請輸入以下指令:#
systemctl restart vsftpd.service
FTP
協定和伺服器的主機名稱或 IP 位址。若您將安裝目錄樹複製至伺服器的 /var/ftp/
目錄的子目錄中,您就也必須指定它。比方說,若您將安裝目錄樹複製至伺服器上的 /var/ftp/rhel7-install/
中,並且伺服器的 IP 位址為 192.168.100.100
的話,您就必須指定 ftp://192.168.100.100/rhel7-install/
作為安裝來源。
2.3.3.3. 有關於網路安裝程序的防火牆考量
表格 2.1. 網路協定所使用的連接埠
使用的協定 | 需開啟的連接埠 |
---|---|
NFS | 2049 , 111 , 20048 |
HTTP | 80 |
HTTPS | 443 |
FTP | 21 |
部 I. AMD64 and Intel 64 — 安裝與啟動
章 3. 準備在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進行安裝
3.1. 升級或安裝?
- 全新安裝
- 全新安裝的做法,就是由系統備份所有資料、格式化磁碟分割區、由安裝媒介進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安裝程序,然後復原所有使用者資料。
注意
這是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主要版本之間進行升級時建議使用的方式 - 就地升級
- 就地升級代表在不先移除較舊版本的情況下,升級您的系統。此程序需要您安裝系統能使用的遷移工具程式,並如同任何其它軟體一般地執行它們。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中,Preupgrade Assistant 會分析您目前的系統並判斷您在進行升級或升級之後,所可能會遇上的潛在問題。它也會為系統進行小幅修復與修正。Red Hat Upgrade Tool 工具程式會下載套件並進行實際的升級程序。就地升級需進行許多疑難排解與計劃,並且僅應該在沒有其它辦法的情況下才這麼做。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Preupgrade Assistant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5, 升級你目前的系統〉。
警告
請勿在使用一部系統的複製備份上進行測試之前,在生產系統上執行在地升級程序。
3.2. 您的硬體相容嗎?
3.3. 支援的安裝目標
- 透過標準內部介面連接的儲存裝置,例如 SCSI、SATA、或 SAS
- BIOS/韌體 RAID 裝置
- 光纖通道主機匯流排介面與 Multipath 裝置,對於這些部分硬體,可能需要製造商所提供的驅動程式
- 在 Xen 虛擬機器中,Intel 處理器上的 Xen 區塊裝置。
- 在 KVM 虛擬機器中,Intel 處理器上的 VirtIO 區塊裝置。
3.4. 系統規格清單
- 如果您計畫使用自訂的分割區模式,請紀錄:
- 硬碟的型號、大小、類型與連接介面。舉例來說,SATA0 介面接的是 Seagate ST3320613AS 320 GB;SATA1 接的是 Western Digital WD7500AAKS 750 GB。這能讓您在分割硬碟時,辨識出每個硬碟。
- 如果您打算在現有系統上將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為第二個作業系統,請紀錄:
- 有關於使用在系統上的分割區的相關資訊。這項資訊能包含檔案系統類型、裝置節點名稱、檔案系統標籤,以及大小。這能讓您在進行磁碟分割程序時,辨別特定分割區。請記得,不同的作業系統會以不同的方式辨別分割區和磁碟,因此儘管另一個作業系統為 Unix 作業系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也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回報裝置名稱。這項資訊一般能藉由執行和
mount
與blkid
相等的指令,或在/etc/fstab
檔案中取得。若您已安裝了其它作業系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會嘗試自動偵測並進行配置以啟動它們。若作業系統未被正確偵測到,您亦可手動配置這些額外的作業系統。欲取得更多資訊,請參閱〈節 6.10.1, “安裝開機載入程式”〉。
- 如果您計畫從本機硬碟上的映像檔安裝:
- 包含了映像檔的硬碟與目錄。
- 如果您計畫從網路位置安裝:
- 系統上網路卡的製造商與型號。舉例來說,Netgear GA311。這能讓您在手動配置網路時,辨識介面卡。
- IP、DHCP 與 BOOTP 位址
- 子網路遮罩
- 閘道器的 IP 位址
- 一或多個名稱伺服器(name server)的 IP 位址(DNS)
如果您對於任何這些網路連線需求與名詞有不熟悉的地方,請向您的網路管理員尋求協助。 - 如果您計畫從網路位置安裝:
- FTP 伺服器、HTTP(網站)伺服器、HTTPS(網站)伺服器,或是 NFS 伺服器上的映像檔位置。
- 如果您計畫在 iSCSI target 上安裝:
- iSCSI target 的位置。根據網路設置而定,您可能會需要 CHAP 使用者名稱與密碼,或是 reverse CHAP 的使用者名稱與密碼。
- 如果您的電腦是某個網域的一部分:
- 檢查 DHCP 伺服器是否支援網域名稱。如果不支援的話,請在安裝過程中手動輸入網域名稱。
3.5. 您有足夠的磁碟空間嗎?
注意
/
和 swap
)給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6. RAID 與其它磁碟裝置
3.6.1. 硬體 RAID
3.6.2. 硬體 RAID
3.6.3. USB 磁碟
3.6.4. Intel BIOS RAID 組的考量
/etc/fstab
、/etc/crypttab
或其它以裝置節點路徑來參照裝置的配置檔案可能會無效。因此,您應將裝置節點路徑(例如 /dev/sda
)替換為檔案系統標籤或裝置 UUID 來代替。您可透過使用 blkid
指令來找出檔案系統標籤和裝置 UUID。
3.6.5. Intel BIOS iSCSI Remote Boot 的考量
3.7. 選擇安裝開機方式
- 完整安裝 DVD 或 USB 磁碟
- 您可藉由完整安裝 DVD ISO 映像檔來建立可開機媒介。在此情況下,您可使用單一 DVD 或 USB 磁碟來完成整個安裝程序 - 它能作為開機裝置和安裝來源以安裝軟體套件使用。欲取得如何製作完整安裝 DVD 或 USB 磁碟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 製作媒介〉。
- 最小型開機 CD、DVD 或 USB 卸除式磁碟
- 一個最小型開機 CD、DVD 或 USB 卸除式磁碟乃透過一個小型 ISO 映像檔來建立的,此映像檔僅包含啟動系統和安裝程式所需的資料。若您使用此開機媒介,您將需要一個額外安裝來源,以安裝套件。有關於製作開機 CD、DVD 和 USB 卸除式磁碟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2.2, “建立 USB 安裝媒介”〉。
- PXE 伺服器
- 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PXE)伺服器能讓安裝程式透過網路啟動。在您啟動了系統之後,您能由一個不同的安裝來源(例如本機硬碟或是網路上的一個位置)來完成安裝程序。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PXE 伺服器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1, 準備網路安裝〉。
3.8. 以 Kickstart 自動化安裝程序
章 4. 在 AMD64 和 Intel 64 Systems 上進行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
重要
- 將驅動程式光碟的 ISO 映像檔放置在安裝程式所能存取的位置上(USB 隨身碟,或 CD/DVD 光碟)。
- 藉由將映像檔解壓縮至 CD/DVD 或 USB 隨身碟上,以建立驅動程式磁碟。製作安裝光碟的程序請至〈節 2.1, “建立安裝 CD/DVD”〉,以取得更多有關於燒錄 ISO 映像檔至 CD 或 DVD 上,而有關於將 ISO 映像檔寫入 USB 卸除式裝置的相關指示,請參閱〈節 2.2, “建立 USB 安裝媒介”〉。
4.1. 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的限制
4.2. 準備在安裝時進行驅動程式更新
- 自動驅動程式更新
- 當開始進行安裝時,安裝程式會嘗試偵測所有連接的儲存裝置。若安裝開始時有個儲存裝置被標記為
OEMDRV
,Anaconda 將會總是把它視為一個驅動程式更新光碟,並嘗試載入它上面的驅動程式。 - 透過協助的驅動程式更新
- 您可在安裝開始時指定
inst.dd
開機選項。若您在未指定任何參數的情況下使用此選項,Anaconda 將會顯示一列所有連至了系統的裝置之清單,並且它將會提示您選擇一個包含了驅動程式更新的裝置。 - 手動驅動程式更新
- 您可在啟動安裝程序時指定
inst.dd=location
開機選項,location 代表驅動程式更新光碟或 ISO 映像檔的路徑。當您指定這項選項時,Anaconda 會嘗試載入它在指定位置上所發現的所有驅動程式。當進行手動驅動程式更新時,您可指定本機可使用的儲存裝置,或是網路位置(HTTP
、HTTPS
或是FTP
伺服器)。
OEMDRV
的儲存裝置,並且它必須實體連接至安裝系統上。若要使用提供協助的方式,您可使用任何本機儲存裝置,以及任何除了 OEMDRV
之外的標籤。若要使用手動的方式,您可使用任何本機儲存裝置和不同的標籤,或是一個能被安裝系統存取的網路位置。
重要
ip=
選項初始化網路。詳情請參閱〈節 20.1, “在開機選單下配置安裝系統”〉。
4.2.1. 準備使用一個在本機儲存裝置上的驅動程式更新映像檔
- 若要安裝程式能夠自動辨識驅動程式磁碟,儲存裝置的卷冊標籤必須要是
OEMDRV
。此外,您必須將 ISO 映像檔的內容截取至儲存裝置的 root 目錄中,而非複製 ISO 映像檔本身。請參閱〈節 4.3.1, “自動驅動程式更新”〉。請注意,我們總是建議您從一個標記了OEMDRV
的裝置安裝驅動程式,並且在手動式安裝程序中也建議如此。 - 若要進行手動安裝,請將 ISO 映像檔作為單一檔案複製至儲存裝置上。您可視需求重新命名該檔案,不過請勿更改檔案的副檔名,副檔名必須保留為
.iso
,例如dd.iso
。欲知如何在進行安裝程序時手動式選擇驅動程式更新,請參閱〈節 4.3.3, “手動驅動程式更新”〉。
4.2.2. 準備一份驅動程式光碟
rhdd3
的檔案,這檔案是個簽名檔,包含驅動程式磁碟的描述,以及一個名為 rpms
的目錄,其中包含了多種架構所使用的實際驅動程式之 RPM 套件。
.iso
為結尾的檔案,那麼這代表您並未正確地建立該磁碟,並且您應該再次嘗試建立。若您所使用的是一個 GNOME 以外的 Linux 桌面環境,或是您正在使用一個不同的作業系統,請確認您選擇了一則類似「由映像檔進行燒錄」的選項。
4.3. 在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
- 讓安裝程式自動尋找、提供安裝過程中所需的驅動程式更新檔,
- 讓安裝程式提示使用者輸入驅動程式更新檔的位置,
- 手動指定驅動程式更新映像檔或 RPM 套件的路徑。
重要
4.3.1. 自動驅動程式更新
OEMDRV
卷冊標籤的區塊裝置連接到您的電腦上。
OEMDRV
的儲存裝置,它會將其視為驅動程式更新磁碟,並嘗試由此裝置載入驅動程式更新。您將會被提示選擇要載入哪個驅動程式:

圖形 4.1. 選擇驅動程式
4.3.2. 透過協助的驅動程式更新
OEMDRV
卷冊標籤以在進行安裝程序時安裝驅動程式。然而若未偵測到這種裝置,而在開機指令列中指定了 inst.dd
選項,安裝程式會讓您在互動式模式下尋找驅動程式磁碟。請在第一個步驟中由清單中選擇一個本機磁碟分割區,以讓 Anaconda 掃描 ISO 檔案。接著,選擇其中一個偵測到的 ISO 檔案。最後,請選擇一或更多個可用的驅動程式。以下圖像示範了在文字使用者介面中的程序,並強調了個別的步驟。

圖形 4.2. 以互動的方式來選擇驅動程式
注意
OEMDRV
卷冊標籤的話,請使用 inst.dd
選項而不指定任何引數,並使用選單來選擇驅動程式,或使用下列開機選項以讓安裝程式掃描媒介上的驅動程式:
inst.dd=/dev/sr0
4.3.3. 手動驅動程式更新
inst.dd=location
附加至該指令列,location 為驅動程式更新光碟的路徑。

圖形 4.3. 指定驅動程式更新的路徑
4.3.4. 將驅動程式納入黑名單
modprobe.blacklist=driver_name
選項附加至該指令列。請將 driver_name 替換為您希望停用的驅動程式之名稱,例如:
modprobe.blacklist=ahci
modprobe.blacklist=
開機選項來納入黑名單中的驅動程式,當系統安裝完畢後依然會維持停用狀態,並出現在 /etc/modprobe.d/anaconda-blacklist.conf
檔案中。有關於驅動程式黑名單與其它開機選項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0, 開機選項〉。
章 5. 在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啟動安裝程式
NFS
、FTP
、HTTP
或 HTTPS
的網路方式來進行安裝。最容易的方式就是透過完整的安裝 DVD 來開機並進行安裝。其它方式雖然需要某些額外設定,但卻提供了不同的優點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比方說,當同時在大量電腦上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時,最佳的方法就是透過 PXE 伺服器開機,並由一個來自於共享網路位置中的資料來源進行安裝。
表格 5.1. 開機方法與安裝來源
開機方法 | 安裝來源 |
---|---|
完整安裝媒介(DVD 或 USB) | 開機媒介本身 |
最小型開機媒介(CD 或 USB) | 完整安裝 DVD ISO 映像檔,或從此映像檔解開的安裝樹,置於網路位置或硬碟上 |
網路開機(PXE) | 完整安裝 DVD ISO 映像檔,或從此映像檔解開的安裝樹,置於網路位置上 |
- 節 5.1.1, “在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透過實體媒介啟動安裝程式” 詳述了如何透過實體媒介(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VD、Boot CD-ROM、USB 磁碟)來啟動安裝程式。
- 節 5.1.2, “透過使用 PXE,藉由網路在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啟動安裝程式” 詳述了如何透過 PXE 啟動安裝程式。
- 節 5.2, “開機選單” 包含了開機選單上的相關資訊。
5.1. 啟動安裝程式
注意
5.1.1. 在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透過實體媒介啟動安裝程式
過程 5.1. 透過實體媒介啟動安裝程式
- 將所有您安裝時不需要的磁碟拔除。詳情請參閱〈節 3.6.3, “USB 磁碟”〉。
- 啟動您的電腦系統。
- 將媒介插入您的電腦中。
- 當開機媒介還在您電腦中的時候關閉您的電腦系統。
- 啟動您的電腦系統。請注意,您可能需要按下特定按鍵或組合鍵來由媒介開機,或配置您系統的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以藉由媒介開機。欲取得更多資訊,請參閱您系統所附的相關文件。
5.1.2. 透過使用 PXE,藉由網路在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啟動安裝程式
Network Boot
或是 Boot Services
。此外,請確認 BIOS 已被配置為會先由正確的網路界面卡開機。某些 BIOS 系統會將網路界面卡指定為可用的開機裝置,但卻不支援 PXE 標準。欲取得更多資訊,請查看您硬體的相關文件。當您正確啟用 PXE 開機後,電腦便能在不使用任何其它媒介的情況下,啟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安裝系統。
過程 5.2. 透過使用 PXE 的網路啟動安裝程式
- 請確認網路線已連接。就算電腦未開機,網路線插槽的連線信號燈也應要亮起。
- 開啟電腦。
- 視您的硬體而定,某些網路設定和診斷資訊可能會在您的電腦連至 PXE 伺服器之前顯示。當它連上時,有個選單會根據 PXE 伺服器的配置顯示。請按下與欲使用的選項相應的數字鍵。若您不確定要使用哪個選項,請詢問您的伺服器管理員。
章 6. 在 AMD64 和 Intel 64 Systems 上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1. 安裝模式選項

圖形 6.1. 「安裝概要」畫面

圖形 6.2. 文字模式中的「安裝概要」畫面
6.1.1. 圖形化安裝
6.1.1.1. 進行安裝時的畫面
/tmp/anaconda-screenshots
。
autostep --autoscreenshot
選項來自動為安裝的各個步驟產生擷取畫面。欲取得配置 Kickstart 檔案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23.3, “Kickstart 語法參照”〉。
6.1.1.2. 虛擬主控台
注意
表格 6.1. 虛擬主控台描述
主控台 | 鍵盤捷徑 | 內容 |
---|---|---|
1 | Ctrl+Alt+F1 | 主要安裝程式主控台 – 包含了來自於安裝程式的除錯資訊 |
2 | Ctrl+Alt+F2 | shell 提示包含 root 權限 |
3 | Ctrl+Alt+F3 | 安裝日誌 – 顯示儲存在 /tmp/anaconda.log 中的訊息 |
4 | Ctrl+Alt+F4 | 儲存日誌 – 顯示與來自 kernel 和系統服務訊息相關的儲存裝置(儲存在 /tmp/storage.log 中) |
5 | Ctrl+Alt+F5 | 程式日誌 – 顯示來自於其它系統工具程式的訊息(儲存在 /tmp/program.log 中) |
6 | Ctrl+Alt+F6 | 預設主控台(GUI) |
6.1.1.3. 使用 VNC 安裝
6.1.2. 在文字模式下安裝
- 安裝系統無法辨識您電腦上的顯示硬體,
- 您可藉由將
inst.text
選項附加至開機指令列上來選擇進行文字模式的安裝程序。 - 您使用了一個 Kickstart 檔案來自動化安裝程序,並且您提供的檔案包含了
text
指令。

圖形 6.3. 文字模式中的「安裝概要」畫面
重要
inst.xdriver=vesa
選項開機 – 請參閱〈章 20, 開機選項〉。
- 配置進階的儲存方式,例如 LVM、RAID、FCoE、zFCP 以及 iSCSI,
- 自訂化分割區配置,
- 自訂開機載入程式配置,
- 在進行安裝時選擇套件外掛,
- 透過 Initial Setup 工具程式配置已安裝的系統,
- 語言和鍵盤設定。
注意
正在處理...
標籤。若要更新文字選單項目的目前狀態,請在文字模式提示下使用 r
選項。
ip
選項可以用來配置網路設定。詳情請參閱〈節 20.1, “在開機選單下配置安裝系統”〉。
6.2. 歡迎畫面和語言選擇
注意

圖形 6.4. 語言配置
6.3. 安裝概要畫面

圖形 6.5. 「安裝概要」畫面
注意

圖形 6.6. 當沒偵測到網路時的網路配置畫面
6.4. 日期和時間
- 藉由滑鼠點選互動式地圖,在城市間切換(以黃點標示)。紅色的標誌代表您目前的選擇。
- 您也可以捲動螢幕上方的「地區」和「城市」下拉式選單,以選擇您的時區。
- 選擇「地區」下拉式選單下方的「Etc」,然後在下個調整了 GMT/UTC 的選單中選擇您的時區,例如
GMT+1
。
注意

圖形 6.7. 時區配置畫面
注意
6.5. 語言支援
Español
。接著,您可在右方面板中選擇您所在區域專屬的地區語言,例如 Español (Costa Rica)
。您可選擇多種語言和多種語言地區。選擇的語言會出現在左方面板中以粗體字強調顯示。

圖形 6.8. 配置語言支援
注意
6.6. 鍵盤設定

圖形 6.9. 鍵盤設定
重要
注意
6.7. 安裝來源

圖形 6.10. 安裝來源畫面
- 自動偵測到的安裝媒介
- 若您使用了完整安裝 DVD 或是 USB 磁碟來開始進行安裝,安裝程式會偵測到這些媒介並在此選項下方顯示基本資訊。請按下「」按鈕來確保媒介適用於安裝。這項完整性測試與您在開機選單中選擇
測試此媒介並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
,或是使用rd.live.check
開機選項的作用相同。 - ISO 檔案
- 若安裝程式偵測到了含有可掛載檔案系統的已分割硬碟,此選項將會出現。請選擇此選項,並按下「」按鈕,並前往您電腦上的安裝 ISO 檔案位置。接著請按下「 」以確保該檔案適用於安裝。
- 在網路上
- 若要指定網路位置,請選擇此選項並由下列下拉式選單中的選項中進行選擇:
- 「http://」
- 「https://」
- 「ftp://」
- 「nfs」
使用您的選項作為 URL 的起始,請將剩下的部分輸入位址欄中。若您選擇了 NFS,另一個方塊將會出現以讓您指定任何 NFS 掛載選項。重要
當選擇一個基於 NFS 的安裝來源時,您必須以一個冒號(:
)字元來指定位址,以將主機名稱和路徑區隔開來。例如:server.example.com:/path/to/directory
若要為一項 HTTP 或是 HTTPS 來源配置協定,請按下「啟用 HTTP 協定」並在「協定 URL」方塊中輸入 URL。若您的協定需要進行認證,請選取「使用認證」並輸入一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請按下「 」。」按鈕。請選取「若您的 HTTP 或 HTTP URL 參照一個軟體庫鏡像清單,請勾選輸入欄位下方的核取方塊。
6.8. 網路 & 主機名稱
重要

圖形 6.11. 網路 & 主機名稱配置畫面
重要
注意
6.8.1. 編輯網路連線
- 若您每次在系統啟動時都需要使用連線的話,請勾選「當此網路能使用時,自動連上它」方塊。您可使用超過一個能自動連上的連線。此設定將會帶入至安裝的系統。
圖形 6.12. 網路自動連線功能
- 就預設值,IPv4 參數會由網路上的 DHCP 服務自動配置。同時,IPv6 配置會被設為
自動
的方式。此組合適用於大部分安裝方案,並且一般不需要進行任何變更。圖形 6.13. IP 協定設定
- 選擇「」方塊以限制只連線至本機網路。這項設定將會轉移至安裝的系統上,並且適用於整個連線。儘管未配置額外的路由,您也可以選擇此選項。
圖形 6.14. 配置 IPv6 路由
6.8.2. 進階網路介面

圖形 6.15. 網路 & 主機名稱配置畫面
Bond
– 代表 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Bonding,這是個將多重網路介面卡綁定為一個單獨、綁定的頻道的方式。Team
– 代表 NIC Teaming,這是個用來結合連結的新實作,主要設計來提供一個小型的 kernel 驅動程式以實作封包流的快速處理,以及在使用者空間中負責所有其它任務的各種應用程式。VLAN
– 建立多重相異的廣播網域,它們乃相互隔離的網域。

圖形 6.16. 進階網路介面對話視窗
注意
6.9. 軟體選擇
- 列在橫線上方的外掛為您所選擇之環境的特屬外掛。若您在此部分中選擇了任何外掛之後卻選擇了不同的環境的話,您將會失去您所進行的選項。
- 列在橫線下方的外掛能使用於所有環境中。選擇不同的環境將不會影響在此部分中所進行的選擇。

圖形 6.17. 伺服器安裝的軟體選擇範例
server
類型提供了為伺服器設計的環境,而 workstation
類型則是作為包含了開發選項的開發人員工作站。
repodata/*-comps-variant.architecture.xml
檔案。這個檔案中包含一個詳述了可用環境(以 <environment>
標籤標記)與外掛(<group>
標籤)的結構。
%packages
部分中指定環境、群組和個別套件。欲取得有關於在 Kickstart 檔案中指定安裝套件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23.3.3, “套件選擇”〉,有關於透過 Kickstart 自動化安裝程序上的一般資訊,請參閱〈章 23, Kickstart 安裝〉。
6.9.1. 核心網路服務
- 透過
syslog
工具程式來中央化日誌 - 傳送電子郵件的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進行網路檔案共享的 NFS(Network File System)
- 進行遠端存取的 SSH(Secure SHell)
- 進行 resource advertising 的 mDNS(multicast DNS)
6.10. 安裝目的地
警告
重要
重要
/boot
分割區建立在 RAID 陣列之外,例如在另一顆不同的硬碟上。您需要有一顆內部硬碟,以使用於透過有問題的 RAID 控制卡所建立的分割區。若要進行軟體 RAID 設定,您也必須要擁有一個 /boot
分割區。
/boot
分割區;詳情請參閱〈節 6.10.4, “手動磁碟分割”〉。

圖形 6.18. 儲存空間總覽
重要
- 在「雌蝶分割」部分中,您可選擇要如何分割您的儲存裝置。您可手動配置分割區,或是讓安裝程式自動為您配置。若您要在一個先前未使用過的儲存裝置上進行全新安裝,或是不需要保留儲存裝置上的任何資料的話,建議您使用自動磁碟分割。若要這麼做,請選擇保留安裝程式的預設「自動配置分割區」鈕,以讓安裝程式為您在儲存空間上建立必要的分割區。若要進行自動磁碟分割,您亦可選擇「我希望騰出額外的可用空間」核取方塊來選擇如何由其它檔案系統重新分配空間給此安裝程序。若您選擇了自動磁碟分割不過卻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完成安裝,當點選「 」時,有個對話視窗將會出現:
圖形 6.19. 包含取回空間選項的安裝選項對話視窗
點選「節 6.10.3, “取回磁碟空間”〉。」以新增更多儲存空間。點選「 」以從既有分割區中釋出可用儲存空間。詳情請參閱〈 - 您可在「加密」部分中選擇「為我的資料加密」核取方塊,以加密所有分割區,除了
/boot
分割區之外。有關於加密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安全性指南》。
重要
6.10.1. 安裝開機載入程式
警告

圖形 6.20. 已選擇的磁碟之概要
警告
6.10.1.1. MBR 與 GPT 的考量
- BIOS 相容性模式下的 BIOS 系統和 UEFI 系統
- 若磁碟早已格式化,分割方案將會被保留。若磁碟尚未格式化,或是使用者由磁碟上清除了所有分割區,Anaconda 將會使用:
- 若磁碟大小小於 2 TB,將使用 MBR。
- 若磁碟大小大於 2 TB,則使用 GPT。
注意
附加inst.gpt
選項至開機指令列上,以置換預設特性並在大小小於 2 TB 的磁碟上使用 GPT。請注意,您無法手動將 Anaconda 置換為在大小超過 2 TB 的磁碟上使用 MBR。
您需要建立 BIOS Boot(biosboot)分割區來在 BIOS 系統上進行安裝,磁碟將包含使用 GPT 的開機載入程式。biosboot
分割區的大小應為 1 MB。然而,若包含開機載入程式的磁碟使用了 MBR 的話,您將不需要biosboot
分割區。 - UEFI 系統
- UEFI 系統上僅允許 GPT。若要在一個已格式化為 MBR 的磁碟上進行安裝,您首先必須將它重新格式化。無論分割方案為何,您都必須建立一個 EFI System Partition(efi)。
efi
分割區的大小必須至少有 50 MB,其建議的大小為 200 MB。注意
biosboot
或efi
分割區皆無法駐存在一個 LVM 卷冊上。請使用標準的實體磁碟分割。
6.10.2. 加密分割區

圖形 6.21. 請輸入加密分割區的密碼字串
警告
6.10.3. 取回磁碟空間
警告

圖形 6.22. 由既有的檔案系統取回磁碟空間
- 「」– 將不動到檔案系統,並且不會有資料被刪除。這是預設的動作。
- 「」– 將檔案系統完全移除。所有它占用的磁碟空間皆會被騰出以供安裝程序使用。
- 「」– 由檔案系統取回可用空間,並供此安裝程序使用。請使用滑桿來為選擇的分割區設置新的大小。僅能使用於可重設大小,並且 LVM 或 RAID 未使用到的分割區。
- 「– 這個位於右邊的按鈕就預設值會將所有檔案系統標記為刪除。按下後,它便會更改標籤並允許您再次將所有檔案系統標記為保留。
6.10.4. 手動磁碟分割
警告

圖形 6.23. 手動磁碟分割畫面
注意
6.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
/
、/home
、/boot
以及 swap
。您亦可視需求建立額外的分割區。欲取得更多詳細資料,請參閱〈節 6.10.4.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boot
分割區、一個 /
(root)分割區,以及一個與可用空間成比例的 swap 分割區。這些為典型安裝程式建議的分割區,不過您可視需求增加額外的分割區。
/
來作為 root 分割區,或是 /boot
來作為 boot 分割區。接著請輸入分割區的大小,並在「欲設置的容量」文字欄位中使用常見的大小單位(例如 MB、GB 或 TB)– 比方說,輸入 2GB
來建立 2GB 的分割區。若您將欄位保留空白或是您指定一個大於可用空間的大小,所有剩下的可用空間皆會被使用。在輸入了這些資料後,請按下「 」按鈕來建立分割區。
標準分割區
、BTRFS
、LVM
以及 LVM 精簡佈建
。請注意 /boot
分割區將總是會位於標準分割區上,無論在此選單中選擇的值是什麼。

圖形 6.24. 配置掛載點

圖形 6.25. 重新掃描磁碟

圖形 6.26. 自訂分割區
- 「名稱」– 為 LVM 或 Btrfs 指定一組名稱。請注意標準分割區會在建立時自動被命名,並且它們的名稱無法更改,比方說
/home
被指定sda1
這組名稱。 - 「掛載點」– 請輸入分割區的掛載點。比方說,若有個分割區應作為 root 分割區,請輸入
/
;輸入/boot
來作為/boot
分割區等等。當要配置 swap 分割區時,請勿設置掛載點 – 將檔案類型設成swap
以足夠。 - 「標籤」– 為分割區指定一個標籤。標籤主要使用來讓您輕易辨識和找出個別的分割區。
- 「欲設置的容量 – 輸入欲使用的分割區大小。您可使用常見的大小單位,例如 KB、MB、GB 或 TB。若您沒有指定任何單位的話,MB 將會是預設選項。
- 「裝置類型」– 在「標準分割區」、「BTRFS」、「LVM」或是「LVM 精簡佈建」之間進行選擇。若兩個或更多個磁碟被選擇來進行分割,「RAID」也將能被使用。請檢查相鄰的「加密」方塊以為分割區加密。您將會在之後被提示設置一組密碼。
- 「檔案系統」– 請在下拉式選單中選擇此分割區的適當檔案系統類型。請檢查相鄰的「格式化」方塊,以格式化既有的分割區,或將其保留為未選取以保留您的資料。
6.10.4.1.1. 檔案系統類型
裝置類型
- 「標準分割區」– 標準的分割區能包含檔案系統或是 swap 空間,或是它亦可提供容納軟體 RAID 或 LVM 實體卷冊的空間。
- 「邏輯卷冊(LVM)」– 建立 LVM 分割區會自動地產生一個 LVM 邏輯卷冊。LVM 能改善使用實體磁碟時的效能。欲取得有關於如何建立邏輯卷冊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6.10.4.3, “建立 LVM 邏輯卷冊”〉。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LVM 的詳細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邏輯卷冊管理程式管理指南》。
- 「LVM 精簡佈建」– 您可藉由使用精簡佈建來管理可用空間的儲存集區,亦稱為精簡集區(thin pool),並能在應用程式需要時,分配給任意數量的裝置。精簡集區亦可視需求進行動態式的擴展,以便有效率地分配儲存空間。
- 「BTRFS」– Btrfs 是個擁有數項類似裝置特性的檔案系統。它能夠辨識並管理更多的檔案、較大的檔案,以及比 ext2、ext3 和 ext4 檔案系統還要大的卷冊。若要建立 Btrfs 卷冊並取得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6.10.4.4, “建立 Btrfs 子卷冊”〉。
- 「軟體 RAID」– 建立二或更多個軟體 RAID 能讓您建立一項 RAID 裝置。一個 RAID 分割區會分配給系統上的個個磁碟。若要建立一項 RAID 裝置,請參閱〈〉。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RAID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6.10.4.2, “建立硬體 RAID”.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RAID, see th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儲存管理指南》。
檔案系統
- 「xfs」– XFS 是個高延展性、高效能的檔案系統,它支援最大 16 exabyte(約一千六百萬 TB)的檔案系統,最大 8 exabyte(約八百萬 TB)的檔案,以及包含了上千萬個項目的目錄結構。XFS 支援 metadata journaling,這可提供更快速的當機復原。XFS 檔案系統亦可在已掛載並啟用中的情況下進行磁碟重新整理以及大小重設。此檔案系統就預設值會被選取,並且強烈建議您使用此檔案系統。欲取得有關於如何將先前使用 ext4 檔案系統的常用指令轉換為 XFS 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附錄 E, ext4 與 XFS 指令的參照表〉。支援的最大 XFS 分割區大小為 500 TB。
- 「ext4」– ext4 檔案系統以 ext3 檔案系統為基礎,並且包含了幾項改善。這包含了較大檔案系統和較大檔案上的支援、更快更有效率的磁碟空間分配、在一個目錄中沒有子目錄數量上的限制、更快速的檔案系統檢測速度,以及更完善的日誌系統。目前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中所支援的最大 ext4 檔案系統大小為 50 TB。
- 「ext3」– ext3 檔案系統以 ext2 檔案系統為基礎,並且擁有一項主要優勢 – 日誌檔案系統(journaling)。使用日誌檔案系統可減少在系統當機後,復原檔案系統的所需時間,原因是因為已無需在每次發生當機情況時,再次為檔案系統執行
fsck
工具程式來檢查 metadata 的一致性。 - 「ext2」– ext2 檔案系統支援標準的 Unix 檔案類型,包括正規檔案、目錄,或符號連結。它提供了支援長達 255 字元檔名的能力。
- 「vfat」– VFAT 檔案系統是一種與 FAT 檔案系統上的 Microsoft Windows 長檔名相容的 Linux 的檔案系統。
- 「swap」– Swap 分割區主要用來當作虛擬記憶體使用。換句話說,當系統記憶體不足,電腦需要空間處理現有工作時,就會把資料寫到 swap 分割區中。
- 「BIOS Boot」– 一個啟動裝置所需要的極小型分割區,其 GUID 分割表(GPT)位於一個 BIOS 系統上。詳情請參閱〈節 6.10.1, “安裝開機載入程式”〉。
- 「EFI 系統磁碟分割」– 一個啟動裝置所需要的小型分割區,其 GUID 分割表(GPT)位於一個 UEFI 系統上。詳情請參閱〈節 6.10.1, “安裝開機載入程式”〉。
6.10.4.2. 建立硬體 RAID

圖形 6.27. 建立軟體 RAID 分割區 –「裝置類型」選單展開
- 如〈節 6.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一般地建立掛載點。您可借由配置此掛載點來配置 RAID 裝置。
- 選擇的分割區將會保留在左方的面板中,請選擇面板下方的配置按鈕,以開啟「配置掛載點」對話視窗。選擇哪些磁碟將會被包含在 RAID 裝置中,並按下「 」。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RAID」。
- 點選「檔案系統」下拉式選單並選擇您希望使用的檔案系統類型(請參閱 節 6.10.4.1.1, “檔案系統類型”)。
- 點選「RAID 等級」下拉式選單並選擇您希望使用的 RAID 等級。可用的 RAID 等級為:
- RAID0 –「優化的效能(磁條)」
- 在多重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Level 0 RAID 能提供比標準分割區更佳的效能,並且可被使用來將多個儲存裝置併為一個單獨的大型虛擬裝置。請注意,Level 0 RAID 不提供冗位(redundancy),並且陣列中一個裝置的錯誤將會影響整個陣列。RAID 0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 –「冗位(鏡像)」
- 將一個儲存裝置上的資料映射至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儲存裝置上。陣列中的額外裝置提供了更高層級的冗位。RAID 1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4 –「錯誤偵測(同位位元)
- 可在多個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不過使用了陣列中的一個裝置以儲存同位位元資訊,它們是用來保護陣列的,以防陣列中的任何裝置發生錯誤。因為所有同位位元資訊皆儲存在該裝置上,因此存取此裝置可能會影響陣列的效能。RAID 4 需要至少三個 RAID 分割區。
- RAID5 –「發佈的錯誤偵測」
- 在多個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和同位位元資訊。因此 Level 5 RAID 提供了在多個裝置之間傳輸資料的增強效能,然而卻沒有 level 4 RAID 的效能瓶頸,因為同位位元資訊也會透過陣列傳輸。RAID 5 需要至少三個 RAID 分割區。
- RAID6 –「冗位」
- Level 6 RAID 和 level 5 RAID 相似,不過與其只儲存一組同位位元資料,它們會儲存兩組。RAID 6 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0 –「冗位(鏡像)」和「優化的效能(磁條)」
- Level 10 RAID 會是 nested RAID 或是 hybrid RAID。Level 10 RAID 是藉由在被映射的儲存裝置上傳輸資料所建立而成的。比方說,由四個 RAID 分割區所建立而成的 level 10 RAID 包含兩對分割區,這兩個分割區互相映射著。接著資料會透過這兩對儲存裝置被傳輸,就如在一個 level 0 RAID 中相同。RAID 10 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6.10.4.3. 建立 LVM 邏輯卷冊
重要
lvm
指令。若要返回文字模式安裝,請鍵入 Ctrl+Alt+F1。

圖形 6.28. 配置邏輯卷冊
- 如〈節 6.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所描述地為 LVM 卷冊建立掛載點。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LVM」。「卷冊群組」下拉式選單將會出現並顯示新建立的卷冊群組名稱。
- 您可選擇性地點選選單並選擇「建立新卷冊群組」或按下「 」以視需求配置新建的卷冊群組。「建立新卷冊群組」選項和「 」按鈕皆會帶領您至「配置卷冊群組」對話視窗中,在此您可重新命名邏輯卷冊群組,並選擇要包含哪些磁碟。
圖形 6.29. 自訂 LVM 卷冊群組
可用的 RAID 等級與實際的 RAID 裝置相同。詳情請參閱〈節 6.10.4.2, “建立硬體 RAID”〉。您亦可為卷冊群組標記加密,並為其設定大小政策。可用的政策選項為:- 「自動」– 卷冊群組的大小會自動設置,如此一來它的大小會剛好足夠包含已配置的邏輯卷冊。若您不需要卷冊群組中有可用的空間,這將會是最佳選項。
- 「愈大愈好」– 卷冊群組會以最大大小建立,無論它所包含的已配置邏輯卷冊之大小為何。若您計劃將大部分資料保留在 LVM 上,並且之後可能會需要增加既有邏輯卷冊的大小,或是您可能需要在此群組中建立額外的邏輯卷冊。
- 「固定」– 透過此選項,您可設置確切的卷冊群組大小。任何經配置的邏輯卷冊將必須限制在此固定大小之間。若您知道您所想要的卷冊群組確切大小,這將會是最佳的選項。
當群組配置完成後,請按下「」。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警告
/boot
分割區放置在一個 LVM 卷冊上。
6.10.4.4. 建立 Btrfs 子卷冊

圖形 6.30. 配置 Btrfs 子卷冊
- 如〈節 6.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一般地建立掛載點。您可借由配置此掛載點來配置 Btrfs 卷冊。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BTRFS」。「檔案系統」下拉式選單將會被自動禁止更改並以灰階顯示
Btrfs
。「卷冊」下拉式選單將會出現並顯示新建立的卷冊名稱。 - 您可選擇性地點選選單並選擇「建立新卷冊」或按下「 」以視需求配置新建的卷冊。「建立新卷冊」選項和「 」按鈕皆會帶領您至「配置卷冊」對話視窗中,在此您可重新命名子卷冊並為其新增 RAID 等級。
圖形 6.31. 自訂 Btrfs 卷冊
可用的 RAID 等級為:- 「RAID0(效能)」
- 在多重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Level 0 RAID 能提供比標準分割區更佳的效能,並且可被使用來將多個儲存裝置併為一個單獨的大型虛擬裝置。請注意,Level 0 RAID 不提供冗位(redundancy),並且陣列中一個裝置的錯誤將會影響整個陣列。RAID 0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冗位)」
- 將一個儲存裝置上的資料映射至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儲存裝置上。陣列中的額外裝置提供了更高層級的冗位。RAID 1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0(效能,冗位)」
- 結合 RAID0 和 RAID1,並且同時提供了更高的效能與冗位。資料會被分散入 RAID1 陣列並提供冗位(鏡像),並且這些陣列之後將會被劃分(RAID0),並提供效能(磁條)。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您亦可為卷冊標記加密,並為其設定大小政策。可用的政策選項為:- 「自動」– 卷冊的大小會自動設置,如此一來它的大小會剛好足夠包含已配置的子卷冊。若您不需要卷冊中有可用空間,這將會是最佳選項。
- 「愈大愈好」– 卷冊會以最大大小建立,無論它所包含的已配置子卷冊之大小為何。若您計劃將大部分資料保留在 Btrfs 上,並且之後可能會需要增加既有子卷冊的大小,或是您可能需要在此卷冊中建立額外的子卷冊。
- 「固定」– 透過此選項,您可設置確切的卷冊大小。任何經配置的子卷冊將必須限制在此固定大小之間。若您知道您所想要的卷冊確切大小,這將會是最佳的選項。
當卷冊配置完成後,請按下「」。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警告
/boot
分割區放置在一個 Btrfs
子卷冊上。
6.10.4.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boot
分割區/
(root)分割區/home
分割區swap
分割區
/boot
分割區 – 建議大小為至少 500 MB- 掛載在
/boot
上的分割區包含了作業系統 kernel,這能讓您的系統啟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以及在進行 bootstrap 程序時所使用的檔案。基於大部分韌體的限制,建議您建立一個小型的分割區來存放它們。大部分情況下,一個 500 MB 的開機分割區就已足夠。警告
通常/boot
分割區會被安裝程式自動建立。然而,若/
(root)分割區大於 2 TB 並且 (U)EFI 被使用來啟動系統,您便需要建立一個獨立並且小於 2 TB 的/boot
分割區,以成功啟動機器。注意
如果您擁有一張 RAID 控制卡,請注意某些 BIOS 類型並不支援從 RAID 控制卡開機,在這種情況下,您必須將/boot
分割區建立在 RAID 陣列之外,例如在另一顆不同的硬碟上。 root
分割區 – 建議大小 10 GB- 這就是 "
/
" 或是 root 目錄所位於的位置。Root 目錄為目錄結構的頂層目錄。就預設值,所有檔案都會被寫入此分割區中,除非在寫入的路徑中掛載了一個不同的分割區(比方說/boot
或是/home
)。5 GB 的 root 分割區允許您進行最小型的安裝,不過還是建議您分配至少 10 GB 的空間,如此一來您便能執行完整安裝,並選擇所有套件群組。重要
請勿將/
目錄與/root
目錄搞混。/root
directory 乃 root 使用者的家目錄。/root
目錄有時亦稱為斜線 root 以和 root 目錄區分。 /home
分割區 – 建議大小為至少 1 GB- 用來存放使用者資料並與系統資料分開,請為
/home
目錄在一個卷冊群組中建立專屬的分割區。此分割區大小應根據本機儲存的資料量、使用者數量等等之類的數據而定。這將能讓您在無需移除使用者資料檔案的情況下,升級或是重新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若您的儲存空間大於 50 GB 並選擇了自動分割的話,/home
分割區以及其它分割區將會被建立。 swap
分割區 – 建議大小為至少 1 GB- Swap 分割區支援虛擬記憶體;若儲存您系統正在處理的資料的 RAM 不足,資料將會被寫入 swap 分割區中。Swap 大小乃系統記憶體工作負載的功能,而不是系統記憶體總數量,因此不等於總系統記憶體大小。基於此原因,分析系統將會執行什麼應用程式以及這些應用程式的負載,便可判斷系統記憶體的負載。應用程式供應商和開發人員應能提供這類的相關資訊和指南。當系統的 swap 空間不足時,因為 RAM 記憶體已耗盡,因此 kernel 會將程序終止。配置過多的 swap 空間會造成儲存裝置雖已分配但卻處於閒置狀態,這不是個良好的資源配置方法。過多的 swap 空間也會隱藏記憶體溢出的狀況。swap 空間的最大大小以及其它額外資訊位於
mkswap(8)
man page 中。以下表格根據系統上的記憶體大小、以及您是否需要有足夠的記憶體空間來讓電腦休眠,列出了 swap 分割區的建議大小。若您讓安裝程式自動分割您系統的磁碟,swap 分割區的大小會以這些值來建置。自動磁碟分割設定假設休眠為停用的,並且 swap 空間的最大大小被限制為硬碟總大小的 10%。若您希望設定足夠的 swap 空間以啟用休眠,或是您希望將 swap 空間設成超過系統儲存空間的 10%,您將必須手動編輯磁碟分割配置。表格 6.2. 建議的系統 Swap 可用空間
系統的記憶體大小 建議的 swap 空間 允許休眠的 swap 空間 ⩽ 2 GB 記憶體的兩倍大小 記憶體的三倍大小 > 2 GB – 8 GB 與記憶體大小相等 記憶體的兩倍大小 > 8 GB – 64 GB 記憶體空間的 0.5 倍 記憶體空間的 1.5 倍 超過 64 GB 根據工作負載 不建議使用休眠 在以上列出的每個範圍之間(例如一部搭載了 2 GB、8 GB、或 64 GB 記憶體的系統),您可判斷是否要選擇 swap 空間以及休眠支援。如果您的系統資源允許的話,增加 swap 空間可能會提供更佳的性能。將 swap 空間分散至多個儲存空間 – 尤其是在有著快速磁碟、控制器與介面卡的系統上 – 也會改善 swap 空間的效能。
注意
6.10.4.5.1. 有關於分割區的建議
- 請考慮將所有含有敏感資料的分割區加密。加密可防止非法存取分割區上的資料,儘管攻擊者能存取實體儲存裝置。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您應至少為
/home
分割區加密。 - 所有安裝在您系統上的 kernel 皆需要約 20 MB 的
/boot
分割區空間。預設的 500 MB/boot
分割區大小應該已足夠使用於大部分情況下;若您計劃同時安裝多個 kernel,請增加分割區的大小。 /var
目錄包含了大量的應用程式內容,包括 Apache web伺服器。同時它也會被用來暫存已下載的更新套件。請確保包含了/var
目錄的分割區擁有足夠的空間,以存放下載的更新與您的其它內容。- PackageKit 更新軟體就預設值會將更新套件下載至
/var/cache/yum/
。如果您建立了另一個/var
分割區的話,請確定該分割區容量(3.0GB 或更多)足以容納下載的套件更新。 - 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系統上,
/usr
目錄存放了主要的軟體內容。若要安裝預設的套裝軟體,您至少需要 5GB 的空間。如果系統將作為軟體開發的工作站,那麼至少需要 10GB 以上的空間。 - 請考慮在 LVM 卷冊群組中保留一點未配置的空間。若您的空間需求改變了,不過您又不希望由其它分割區上移除資料的情況下,您便可使用這個未配置的空間。您也可以為分割區選擇「精簡供給」裝置類型,讓卷冊自動處理未使用的空間。
- 若您將子目錄配置到各個分割區中,那麼當您在系統上安裝新版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時,便可保留這些子目錄中的內容,比方說,若您希望在
/var/lib/mysql/
中執行 MySQL 資料庫,並且以後可能會需要重新安裝的話,那麼您就應該製作一個獨立的分割區來存放該目錄。 - 在使用 GPT(GUID 分割表,GUID partition table)作為開機載入程式的 BIOS 系統上,您需要建立
biosboot
分割區,大小為 1 MB。詳情請參閱〈節 6.10.1, “安裝開機載入程式”〉。 - UEFI 系統需要包含一組小分割區
/boot/efi
,搭配 EFI 系統分割區檔案系統。其建議大小為 200 MB,這也是自動建立分割區時使用的預設值。
6.11. 儲存裝置

圖形 6.32. 儲存空間總覽
注意
mdeventd
daemon 對於 LVM 和軟體 RAID 裝置的監控未在進行安裝時執行。
6.11.1. 選擇儲存裝置的畫面
- Multipath 裝置
- 透過超過一條路徑所存取的儲存裝置,例如透過同一台電腦上的 multiple SCSI 控制卡或光纖通道連接埠所存取。安裝程式只會偵測序號長度為 16 或 32 個字元的多路徑裝置。
- 其它 SAN 裝置
- 區域儲存網路(SAN)上能使用的裝置。
- 韌體 RAID
- 連接到韌體 RAID 控制卡的儲存裝置。

圖形 6.33. 專門儲存裝置的分頁總覽

圖形 6.34. 搜尋儲存裝置分頁
/etc/fstab
檔案,以將其加入系統中。
重要
6.11.1.1. 進階儲存選項

圖形 6.35. 進階儲存選項
6.11.1.1.1. 配置 iSCSI 參數

圖形 6.36. iSCSI 搜尋詳細資料對話方塊
注意
過程 6.1. iSCSI 搜尋並啟用 iSCSI Session
- 請在「目標 IP 位址」欄位中輸入 iSCSI 目標的 IP 位址。
- 請以 iSCSI 完整名稱(IQN)格式在「iSCSI 初始程式名稱」欄位中輸入一組 iSCSI 初始程式的名稱。有效的 IQN 項目包含了:
iqn.
(請注意後方句點)字串- 指定您組織註冊網際網路區域或子區域名稱的年份與月份之日期碼,格式為四個數字(代表年份)和一個連字符號,以及兩個數字(代表月份)和一個句點。比方說,2010 年 9 月為
2010-09.
- 您組織的網際網路區域或子區域名稱,會以最高層區域的反向順序顯示出。比方說,將子區域
storage.example.com
顯示為com.example.storage
- 冒號後的字串,可辨識您區域或子區域中的特定 iSCSI 初始程式。例如
:diskarrays-sn-a8675309
。
因此,完整的 IQN 將會看似:iqn.2010-09.storage.example.com:diskarrays-sn-a8675309
。Anaconda 會將「iSCSI 初始程式名稱」欄位預填入此格式的名稱,以協助您以此格式輸入資訊。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IQN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位於〈http://tools.ietf.org/html/rfc3720#section-3.2.6〉的《RFC 3720 – 網際網路小型電腦系統介面(iSCSI)》中的《3.2.6. iSCSI 名稱》,以及位於〈http://tools.ietf.org/html/rfc3721#section-1〉的《RFC 3721 – 網際網路小型電腦系統介面(iSCSI)命名與搜尋》中的《1. iSCSI 名稱與位址》 。 - 使用「搜尋認證類型」下拉式選單以指定欲使用來進行 iSCSI 搜尋的認證類型。以下為可用選項:
- 無認證
- CHAP 配對
- CHAP 配對與反向配對
- 若您選擇了「CHAP 使用者名稱」與「CHAP 密碼」欄位中,提供 iSCSI 目標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作為驗證類型,請在「
- 若您選擇了「CHAP 使用者名稱」與「CHAP 密碼」欄位中,提供 iSCSI 目標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並在「反向 CHAP 使用者名稱」與「反向 CHAP 密碼」欄位中,輸入 iSCSI 初始程式的使用者名稱及密碼。」作為認證類型,請在「
- 您亦可選用性地選取標記了「將目標綁定至網路介面卡」的方塊。
- 請點選「Anaconda 會根據您所提供的資訊,嘗試搜尋一個 iSCSI 目標。若搜尋成功的話,對話方塊,將會顯示所有在目標上發現的 iSCSI 節點。」按鈕。
- 各個節點旁皆會顯示一個核取方塊。請點選該核取方塊,以選擇用來進行安裝的節點。
圖形 6.37. 發現的 iSCSI 節點的對話視窗
- 「節點登錄認證類型」選單提供了與描述於步驟 3 中的「搜尋認證類型」選單相同的選項。然而,如果您需要使用者帳號以進行搜尋認證,您可使用相同的使用者帳號來登入找到的節點中。若要這麼做,請使用選單上額外的「 」選項。當提供了正確的帳號資料後,「 」按鈕便會能夠使用。
- 點選「」按鈕以開始進行 iSCSI session。
6.11.1.1.2. 配置 FCoE 參數

圖形 6.38. 配置 FCoE 參數
- 使用 DCB
- Data Center Bridging(DCB,資料中心橋接)為一組提昇改善的乙太網路協定,設計來增強儲存網路與叢集的乙太網路連線效率。請以此對話方塊中的核取方塊來決定安裝程式是否能夠偵測到 DCB。此選項應該僅為需要基於主機的 DCBX 用戶端之網路介面卡啟用。實作硬體 DCBX 用戶端的介面卡上的配置應將此勾選方塊留白。
- 使用自動 vlan
- 自動 VLAN表示不管是否要進行 VLAN 探索。如果點選了此方塊,那麼 FIP(FCoE Initiation Protocol)VLAN 探索通訊協定就會在連線配置驗證後,在乙太網路介面上執行。如果尚未配置,任何探索 FCoE VLAN 的網路介面都會自動建立,且 FCoE 介面會被建立於 VLAN 介面上。此選項就預設值會被啟用。
6.12. 開始進行安裝

圖形 6.39. 準備安裝
警告
6.14. 安裝完成
login:
提示則會出現)。
章 7. 為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的安裝程序進行疑難排解
/tmp
目錄中的檔案裡。這些檔案列在以下表格中。
表格 7.1. 進行安裝時所產生的日誌檔案
日誌檔案 | 內容 |
---|---|
/tmp/anaconda.log | Anaconda 一般訊息 |
/tmp/program.log | 進行安裝時所執行的所有外部程式 |
/tmp/storage.log | 廣泛的儲存模組資訊 |
/tmp/packaging.log | yum 和 rpm 套件的安裝訊息 |
/tmp/syslog | 硬體相關的系統訊息 |
/tmp/anaconda-tb-identifier
中,identifier 代表隨機的字串。
scp
,或是將它們複製至一個已掛載的儲存裝置上(例如 USB 磁碟)。以下為傳輸日誌檔案的詳細方式。請注意,若您使用 USB 磁碟或是其它卸除式媒介,您需要在進行這項程序之前,確認您已備份了這些媒介上的所有資料。
過程 7.1. 將日誌檔案傳輸到 USB 磁碟上
- 請在您欲進行安裝的系統上,按下 Ctrl+Alt+F2 以存取 shell 指令提示。您將會登入一組 root 帳號中,並擁有安裝程式之暫時檔案系統的存取權限。
- 將 USB 隨身碟連上系統,然後執行
dmesg
指令,這會顯示最近發生的事件紀錄。在記錄的最底下,您會看到剛插入的 USB 隨身碟的幾項紀錄,和以下輸出類似:[ 170.171135] sd 5:0:0:0: [sdb] Attached SCSI removable disk
請記下已連上裝置的名稱,上述範例顯示的是sdb
。 - 請至
/mnt
目錄,當您進入該目錄時,請建立新的目錄,這將會成為 USB 磁碟的掛載目標。目錄的名稱無關緊要;此範例使用了usb
這組名稱。#
mkdir usb
- 請將 USB 磁碟掛載至新建立的目錄上。請注意,在大部分情況下,您不會希望掛載整個磁碟,而是掛載該磁碟上的某個分割區。因此,請勿使用
sdb
這個名稱 - 請使用您希望寫入日誌檔案的分割區名稱。此範例中使用了sdb1
這組名稱。#
mount /dev/sdb1 /mnt/usb
您現在已能驗證是否掛載了正確的裝置,並透過存取它來進行分割並列出其內容 - 此清單應與您預期的磁碟內容相符。#
cd /mnt/usb
#
ls
- 複製日誌檔案至已掛載的裝置上。
#
cp /tmp/*log /mnt/usb
- 卸載 USB 磁碟。若您遇上一則錯誤訊息顯示目標忙碌,請將您的工作目錄更改為掛載項目之外的目錄(例如
/
)。#
umount /mnt/usb
過程 7.2. 透過網路傳送日誌檔案
- 請在您欲進行安裝的系統上,按下 Ctrl+Alt+F2 以存取 shell 指令提示。您將會登入一組 root 帳號中,並擁有安裝程式之暫時檔案系統的存取權限。
- 切換至日誌檔案位於的
/tmp
目錄:#
cd /tmp
- 使用
scp
指令來將日誌檔案複製到網路上的另一部系統上:#
scp *log user@address:path
將 user 取代為目標系統上的一組有效使用者名稱、將 address 取代為目標系統的位址或是主機名稱,並將 path 取代為您希望存放日誌檔案的目錄路徑。比方說,若您希望以john
登入一部 IP 位址為192.168.0.122
的系統,並將日誌檔案放入該系統上的/home/john/logs/
目錄中,所使用的指令之格式將會如下:#
scp *log john@192.168.0.122:/home/john/logs/
當第一次連上目標系統時,您可能會看見一則類似以下的訊息:The authenticity of host '192.168.0.122 (192.168.0.122)' can't be established.
ECDSA key fingerprint is a4:60:76:eb:b2:d0:aa:23:af:3d:59:5c:de:bb:c4:42.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connecting (yes/no)?
請輸入yes
並按下 Enter 繼續。然後當被提示時,提供一組有效的密碼。接著檔案將會開始傳輸至目標系統上所指定的目錄中。
7.1. 開始進行安裝時所發生的問題
7.1.1. 進入圖形化安裝時所發生的問題
- 使用基本圖形化模式
- 您可嘗試使用基本的圖形驅動程式來進行安裝程序。若要這麼做,請在開機選單中選擇「」>「 」,或編輯安裝程式的開機選項,並在指令列後方附加上
inst.xdriver=vesa
選項。 - 手動指定畫面解析度
- 若安裝程式無法偵測您的畫面解析度,您可藉由手動指定以取代自動偵測。若要這麼做,請在開機選單上附加
inst.resolution=x
選項,而 x 代表您畫面的解析度(例如1024x768
)。 - 使用其它顯示驅動程式
- 您亦可嘗試指定自訂的顯示驅動程式,置換掉安裝程式的預設偵測值。若要指定驅動程式,請使用
inst.xdriver=x
選項,x 為您所希望使用的裝置驅動程式(例如nouveau
)。注意
若指定自訂的顯示驅動程式能解決您的問題,您應在〈https://bugzilla.redhat.com〉,於anaconda
元件下將之回報為錯誤。Anaconda 應該能夠自動偵測到您的硬體,並在無需您進行互動的情況下,使用適當的驅動程式。 - 使用 VNC 進行安裝
- 若以上選項失敗,您可使用獨立的系統透過網路,以 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VNC)協定來存取圖形化安裝程式。欲取得有關於透過 VNC 進行安裝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2, 透過 VNC 安裝〉。
7.2. 進行安裝時所發生的問題
7.2.1. 未偵測到磁碟
未偵測到磁碟。請關閉電腦、連上至少一個磁碟,並重新啟動電腦以完成安裝
7.2.2. 回報 Traceback 訊息

圖形 7.1. 當機回報對話方塊
tty1
中,在此您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資訊,以供錯誤回報使用。若要由 tty1
返回圖形化介面,請使用 continue
指令。

圖形 7.2. 展開後的當機回報對話方塊
過程 7.3. 向 Red Hat 客戶支援回報錯誤
- 請在出現的選單中,選擇「向 Red Hat 客戶端入口網站回報錯誤」。
- 若要向 Red Hat 回報錯誤,您首先需要提供您的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請點選「」。
圖形 7.3. 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
- 現在有個新視窗將會開啓,提示您輸入您的客戶端入口網站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請輸入您的 Red Hat 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
圖形 7.4. 配置 Red Hat 客戶支援
若您的網路設定需要您使用HTTP
或是HTTPS
代理伺服器,您可借由展開「進階」選單並輸入代理伺服器的位址。當您輸入了所有帳號資訊後,請按下「確定」以繼續進行。 - 有個包含了文字欄位的新視窗將會出現。請寫下在此所有有幫助的資訊和備註。請藉由解釋您在當機回報對話方塊出現之前,您所進行的各個步驟,以詳述如何重新產生這項錯誤。請盡可能提供相關資訊,包括任何您在進行除錯時所取得的資訊。請注意您在此提供的資訊,在客戶端入口網站上可能會是公開的。若您不曉得造成錯誤的原因為何,請勾選對話方塊下方的「我不知道造成問題的原因為何」。接著,請按下「」。
圖形 7.5. 詳述問題
- 接下來,請檢查將會傳送至客戶端入口網站的資訊。您提供的解釋將會出現在「備註」分頁中。其它分頁包含了例如您系統主機名稱,以及其它有關於安裝環境上的相關資訊。您可移除任何您所不希望傳送給 Red Hat, 的項目,不過請注意,提供過少的資訊可能會影響問題的調查。當您完成檢查欲寄出的資訊後,請點選「」。
圖形 7.6. 檢查欲傳送的資料
- 請檢查欲傳送的檔案清單,並將錯誤報告作為獨立附件包含。這些檔案提供了能夠協助調查的系統資訊。若您不希望傳送特定檔案,請將這些項目旁的勾選方塊反選。若要提供可能能夠協助修正問題的額外檔案,請點選「」。在您檢查了欲傳送的檔案之後,請勾選標記為「我已經檢查了資料並同意將它送出」。之後,請點選「 」以傳送報告和附件至客戶端入口網站。
圖形 7.7. 檢查欲傳送的檔案
- 當對話方塊回報處理程序已完成時,您可按下「顯示記錄」來檢視報告程序的詳細資訊,或「關閉」以返回初始當機回報對話方塊。在此,您可按下「離開」以退出安裝程序。
7.3. 安裝完成後所發生的問題
7.3.1. 您是否無法使用 RAID 控制卡來開機嗎?
grub>
),並且可能僅會出現一個閃爍的游標。若是如此,您必須重新分割您的系統,並將您的 /boot
分割區和開機載入程式移出 RAID 陣列之外。/boot
分割區和開機載入程式必須位於相同的磁碟上。
7.3.2. 圖形化開機程序上的問題
過程 7.4. 暫時停用圖形化開機
- 開啓您的電腦並等待開機載入程式選單出現。若您將您的開機載入程式逾時值設為 0,請按住 Esc 鍵來存取此選單。
- 當開機載入程式選單出現時,請使用您的方向鍵來選取您希望啟動的項目,並按下 e 鍵來編輯此項目的選項。
- 請在選單清單中,尋找 kernel 一行 - 也就是以
linux
關鍵字(有些情況下會是linux16
或linuxefi
)作為起始的一行。請在此行上找出rhgb
選項並將它刪除。您可能無法即刻看見此選項;請使用方向鍵來上下捲動。 - 請按下 F10 或是 Ctrl+X 來以您所編輯的選項啟動系統。
過程 7.5. 永久停用圖形化開機
- 以
su -
指令登入root
帳號:$
su -
- 使用例如 vim 之類的純文字編輯器開啟
/etc/default/grub
配置檔案。 - 請在
grub
檔案中尋找以GRUB_CMDLINE_LINUX
為起始的一行。該行應看似以下:GRUB_CMDLINE_LINUX="rd.lvm.lv=rhel/root rd.md=0 rd.dm=0 vconsole.keymap=us $([ -x /usr/sbin/rhcrashkernel-param ] && /usr/sbin/rhcrashkernel-param || :) rd.luks=0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rd.lvm.lv=vg_rhel/swap rhgb quiet"
請在這行上移除rhgb
選項。 - 儲存已編輯的配置檔案。
- 請藉由執行以下指令更新開機載入配置:
#
grub2-mkconfig --output=/boot/grub2/grub.cfg
rhgb
附加至 /etc/default/grub
檔案中的 GRUB_CMDLINE_LINUX
一行上,並透過 grub2-mkconfig
指令再次更新開機載入程式配置。
7.3.3. 開機進入圖形環境
startx
指令來啟用此環境。然而請注意,這僅是個一次性的修正,而不會改變未來登入的程序。
graphical.target
。當您完成後,請重新啟動電腦。系統重新啟動後,您將會看見一個圖形化登錄提示。
過程 7.6. 將圖形化登錄設為預設值
- 請開啟一個 shell 提示符號,再輸入
su -
指令以切換為 root 身份。 - 將預設目標設置為
graphical.target
。若要這麼做,請執行以下指令:#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root
身份執行下列指令:
#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7.3.4. 沒有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7.3.5. X Server 在使用者登入後當機
$
df -h
/home
分割區上。df
指令的輸出範例可能會看似以下: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_rhel-root 20G 6.0G 13G 32% / devtmpfs 1.8G 0 1.8G 0% /dev tmpfs 1.8G 2.7M 1.8G 1% /dev/shm tmpfs 1.8G 1012K 1.8G 1% /run tmpfs 1.8G 0 1.8G 0% /sys/fs/cgroup tmpfs 1.8G 2.6M 1.8G 1% /tmp /dev/sda1 976M 150M 760M 17% /boot /dev/dm-4 90G 90G 0 100% /home
/home
分割區已滿,並造成當機。您可藉由移除分割區上不需要的檔案來騰出更多空間。在您釋出了一些磁碟空間後,請使用 startx
指令來啟動 X。
df
的相關資訊,以及可用選項(比方說使用於此範例中的 -h
選項)的相關解釋,請參閱 df(1)
man page。
7.3.6. 系統找不到您的記憶體嗎?
free -m
指令來找出能使用的記憶體有多少。若顯示的記憶體總數與您預期的不符,這表示您至少一個記憶體模組很可能發生了問題。在基於 BIOS 的系統上,您可使用 Memtest86+ 工具程式來測試您系統的記憶體 - 詳情請參閱〈節 20.2.1, “載入記憶體(RAM)測試模式”〉。
注意
free
指令時也不會顯示。欲取得有關於 kdump 與其記憶體需求上的詳情,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Kernel 當機傾印指南》。
mem=
kernel 選項來手動設置記憶體數量。
過程 7.7. 手動配置記憶體
- 開啓您的電腦並等待開機載入程式選單出現。若您將您的開機載入程式逾時值設為 0,請按住 Esc 鍵來存取此選單。
- 當開機載入程式選單出現時,請使用您的方向鍵來選取您希望啟動的項目,並按下 e 鍵來編輯此項目的選項。
- 請在選單清單中,尋找 kernel 一行 - 也就是以
linux
關鍵字(有些情況下會是linux16
)作為起始的一行。請將以下選項附加至此行的尾端:mem=xxM
將系統有的記憶體容量(以百萬位元組表示)取代上一行中的 xx。 - 請按下 F10 或是 Ctrl+X 來以您所編輯的選項啟動系統。
- 等待系統啟動並登入。接著開啟一個指令列並再次執行
free -m
指令。若這項指令所顯示的 RAM 總數與您預期的數量相符,請將以下項目附加至/etc/default/grub
檔案中,以GRUB_CMDLINE_LINUX
為起始的一行,以使變更永久性生效:mem=xxM
將系統有的記憶體容量(以百萬位元組表示)取代上一行中的 xx。 - 在您更新並儲存了檔案後,請更新開機載入程式的配置,以使變更生效。請以 root 身份執行以下指令:
#
grub2-mkconfig --output=/boot/grub2/grub.cfg
/etc/default/grub
中,以上的範例會看似:
GRUB_TIMEOUT=5 GRUB_DISTRIBUTOR="$(sed 's, release.*$,,g' /etc/system-release)" GRUB_DEFAULT=saved GRUB_DISABLE_SUBMENU=true GRUB_TERMINAL_OUTPUT="console" GRUB_CMDLINE_LINUX="rd.lvm.lv=rhel/root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rd.lvm.lv=rhel/swap $([ -x /usr/sbin/rhcrashkernel.param ] && /usr/sbin/rhcrashkernel-param || :) vconsole.keymap=us rhgb quiet mem=1024M" GRUB_DISABLE_RECOVERY="true"
7.3.7. 您的系統是否顯示了 Signal 11 錯誤?
rd.live.check
開機選項。詳情請參閱〈節 20.2.2, “驗證開機媒介”〉。
部 II. IBM Power System 主機架構 – 安裝與開機
重要
ppc
和 ppc64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僅支援 64 位元的 Power Systems 伺服器(ppc64
)。
章 8. 計劃在 IBM Power Systems 上進行安裝
8.1. 升級或安裝?
8.2. 您的硬體相容嗎?
8.3. IBM 安裝工具
- 在非虛擬化的 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上安裝和配置 Linux。
- 以之前配置的邏輯分割區(LPAR,亦即虛擬伺服器)上安裝、配置 Linux 伺服器。
- 在一部新的或之前安裝過 Linux 的系統上,安裝 IBM 服務與生產力工具。IBM 服務與生產力工具包括 DLPAR(動態邏輯分割區,dynamic logical partition)工具程式。
- 升級 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的系統韌體等級。
- 在之前安裝的系統上,進行診斷或維護。
- 將 LAMP 伺服器(軟體堆疊)與應用程式資料從 System x 遷移到 System p 系統。LAMP 伺服器乃數種開放式原始碼軟體的結合。LAMP 為 Linux、Apache HTTP 伺服器、MySQL 關聯式資料庫,以及 PHP(Perl 或 Python)script 語言的縮寫。
8.4. 準備 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
重要
c00000
,不然您應該會看見類似下列的錯誤:
DEFAULT CATCH!, exception-handler=fff00300
8.5. 支援的安裝目標
- 透過標準內部介面連接的儲存裝置,例如 SCSI、SATA、或 SAS
- 光纖通道主機匯流排介面與 Multipath 裝置,對於這些部分硬體,可能需要製造商所提供的驅動程式
- 也支援在 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上進行虛擬安裝,當在虛擬用戶端 LPAR 上使用虛擬 SCSI(vSCSI)介面卡時亦然。
重要
8.6. 系統規格清單
- 如果您計畫使用自訂的分割區模式,請紀錄:
- 硬碟的型號、大小、類型與連接介面。舉例來說,SATA0 介面接的是 Seagate ST3320613AS 320 GB;SATA1 接的是 Western Digital WD7500AAKS 750 GB。這能讓您在分割硬碟時,辨識出每個硬碟。
- 如果您打算在現有系統上將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為第二個作業系統,請紀錄:
- 有關於使用在系統上的分割區的相關資訊。這項資訊能包含檔案系統類型、裝置節點名稱、檔案系統標籤,以及大小。這能讓您在進行磁碟分割程序時,辨別特定分割區。請記得,不同的作業系統會以不同的方式辨別分割區和磁碟,因此儘管另一個作業系統為 Unix 作業系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也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回報裝置名稱。這項資訊一般能藉由執行和
mount
與blkid
相等的指令,或在/etc/fstab
檔案中取得。若您已安裝了其它作業系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會嘗試自動偵測並進行配置以啟動它們。若作業系統未被正確偵測到,您亦可手動配置這些額外的作業系統。欲取得更多資訊,請參閱〈節 11.10.1, “安裝開機載入程式”〉。
- 如果您計畫從本機硬碟上的映像檔安裝:
- 包含了映像檔的硬碟與目錄。
- 如果您計畫從網路位置安裝:
- 系統上網路卡的製造商與型號。舉例來說,Netgear GA311。這能讓您在手動配置網路時,辨識介面卡。
- IP, DHCP, 與 BOOTP 位址
- 子網路遮罩
- 閘道器的 IP 位址
- 一或多個名稱伺服器(name server)的 IP 位址(DNS)
如果您對於任何的這些網路連線需求與名詞有不熟悉的地方,請向您的網路管理員尋求協助。 - 如果您計畫從網路位置安裝:
- FTP 伺服器、HTTP(網站)伺服器、HTTPS(網站)伺服器,或是 NFS 伺服器上的映像檔位置。
- 如果您計畫在 iSCSI target 上安裝:
- iSCSI target 的位置。根據網路設置而定,您可能會需要 CHAP 使用者名稱與密碼,或是 reverse CHAP 的使用者名稱與密碼。
- 如果您的電腦是某個網域的一部分:
- 檢查 DHCP 伺服器是否支援網域名稱。如果不支援的話,請在安裝過程中手動輸入網域名稱。
8.7. 您有足夠的磁碟空間嗎?
注意
/
、swap
和 PReP
開機分割區)供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使用。
8.8. RAID 與其它磁碟裝置
8.8.1. 硬體 RAID
8.8.2. 硬體 RAID
8.8.3. USB 磁碟
8.9. 選擇安裝開機方式
- 完整安裝 DVD 或 USB 磁碟
- 您可藉由完整安裝 DVD ISO 映像檔來建立可開機媒介。在此情況下,您可使用單ㄧ DVD 或 USB 磁碟來完成整個安裝程序 - 它能作為開機裝置和安裝來源以安裝軟體套件使用。欲取得如何製作完整安裝 DVD 或 USB 磁碟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 製作媒介〉。
- 最小型開機 CD、DVD 或 USB 卸除式磁碟
- 一個最小型開機 CD、DVD 或 USB 卸除式磁碟乃透過一個小型 ISO 映像檔來建立的,此映像檔僅包含啟動系統和安裝程式所需的資料。若您使用此開機媒介,您將需要一個額外安裝來源,以安裝套件。有關於製作開機 CD、DVD 和 USB 卸除式磁碟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 製作媒介〉。
- PXE 伺服器
- preboot execution environment(PXE)伺服器能讓安裝程式透過網路啟動。在您啟動了系統之後,您能由一個不同的安裝來源(例如本機硬碟或是網路上的一個位置)來完成安裝程序。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PXE 伺服器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1, 準備網路安裝〉。
8.10. 使用 Kickstart 來將安裝自動化
章 9. 在 IBM Power System 上進行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
重要
- 將驅動程式光碟的 ISO 映像檔放置在安裝程式所能存取的位置上(USB 隨身碟,或 CD/DVD 光碟)。
- 藉由將映像檔解壓縮至 CD/DVD 或 USB 隨身碟上,以建立驅動程式磁碟。製作安裝光碟的程序請至〈節 2.1, “建立安裝 CD/DVD”〉,以取得更多有關於燒錄 ISO 映像檔至 CD 或 DVD 上,而有關於將 ISO 映像檔寫入 USB 卸除式裝置的相關指示,請參閱〈節 2.2, “建立 USB 安裝媒介”〉。
9.1. 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的限制
9.2. 準備在安裝時進行驅動程式更新
- 自動驅動程式更新
- 當開始進行安裝時,安裝程式會嘗試偵測所有連接的儲存裝置。若安裝開始時有個儲存裝置被標記為
OEMDRV
,Anaconda 將會總是把它視為一個驅動程式更新光碟,並嘗試載入它上面的驅動程式。 - 透過協助的驅動程式更新
- 您可在安裝開始時指定
inst.dd
開機選項。若您在未指定任何參數的情況下使用此選項,Anaconda 將會顯示一列所有連至了系統的裝置之清單,並且它將會提示您選擇一個包含了驅動程式更新的裝置。 - 手動驅動程式更新
- 您可在啟動安裝程序時指定
inst.dd=location
開機選項,location 代表驅動程式更新光碟或 ISO 映像檔的路徑。當您指定這項選項時,Anaconda 會嘗試載入它在指定位置上所發現的所有驅動程式。當進行手動驅動程式更新時,您可指定本機可使用的儲存裝置,或是網路位置(HTTP
、HTTPS
或是FTP
伺服器)。
OEMDRV
的儲存裝置,並且它必須實體連接至安裝系統上。若要使用提供協助的方式,您可使用任何本機儲存裝置,以及任何除了 OEMDRV
之外的標籤。若要使用手動的方式,您可使用任何本機儲存裝置和不同的標籤,或是一個能被安裝系統存取的網路位置。
重要
ip=
選項初始化網路。詳情請參閱〈節 20.1, “在開機選單下配置安裝系統”〉。
9.2.1. 準備使用一個在本機儲存裝置上的驅動程式更新映像檔
- 若要安裝程式能夠自動辨識驅動程式磁碟,儲存裝置的卷冊標籤必須要是
OEMDRV
。此外,您必須將 ISO 映像檔的內容截取至儲存裝置的 root 目錄中,而非複製 ISO 映像檔本身。請參閱〈節 9.3.1, “自動驅動程式更新”〉。請注意,我們總是建議您從一個標記了OEMDRV
的裝置安裝驅動程式,並且在手動式安裝程序中也建議如此。 - 若要進行手動安裝,請將 ISO 映像檔作為單一檔案複製至儲存裝置上。您可視需求重新命名該檔案,不過請勿更改檔案的副檔名,副檔名必須保留為
.iso
,例如dd.iso
。欲知如何在進行安裝程序時手動式選擇驅動程式更新,請參閱〈節 9.3.2, “透過協助的驅動程式更新”〉。
9.2.2. 準備一份驅動程式光碟
rhdd3
的檔案,這檔案是個簽名檔,包含驅動程式磁碟的描述,以及一個名為 rpms
的目錄,其中包含了多種架構所使用的實際驅動程式之 RPM 套件。
.iso
為結尾的檔案,那麼這代表您並未正確地建立該磁碟,並且您應該再次嘗試建立。若您所使用的是一個 GNOME 以外的 Linux 桌面環境,或是您正在使用一個不同的作業系統,請確認您選擇了一則類似「由映像檔進行燒錄」的選項。
9.3. 在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
- 讓安裝程式自動尋找、提供安裝過程中所需的驅動程式更新檔,
- 讓安裝程式提示使用者輸入驅動程式更新檔的位置,
- 手動指定驅動程式更新映像檔或 RPM 套件的路徑。
重要
9.3.1. 自動驅動程式更新
OEMDRV
卷冊標籤的區塊裝置連接到您的電腦上。
OEMDRV
的儲存裝置,它會將其視為驅動程式更新磁碟,並嘗試由此裝置載入驅動程式更新。您將會被提示選擇要載入哪個驅動程式:

圖形 9.1. 選擇驅動程式
9.3.2. 透過協助的驅動程式更新
OEMDRV
卷冊標籤以在進行安裝程序時安裝驅動程式。然而若未偵測到這種裝置,而在開機指令列中指定了 inst.dd
選項,安裝程式會讓您在互動式模式下尋找驅動程式磁碟。請在第一個步驟中由清單中選擇一個本機磁碟分割區,以讓 Anaconda 掃描 ISO 檔案。接著,選擇其中一個偵測到的 ISO 檔案。最後,請選擇一或更多個可用的驅動程式。以下圖像示範了在文字使用者介面中的程序,並強調了個別的步驟。

圖形 9.2. 以互動的方式來選擇驅動程式
注意
OEMDRV
卷冊標籤的話,請使用 inst.dd
選項而不指定任何引數,並使用選單來選擇驅動程式,或使用下列開機選項以讓安裝程式掃描媒介上的驅動程式:
inst.dd=/dev/sr0
9.3.3. 手動驅動程式更新
inst.dd=location
附加至該指令列,location 為驅動程式更新光碟的路徑。

圖形 9.3. 指定驅動程式更新的路徑
9.3.4. 將驅動程式放入黑名單
modprobe.blacklist=driver_name
選項附加至該指令列。請將 driver_name 替換為您希望停用的驅動程式之名稱,例如:
modprobe.blacklist=ahci
modprobe.blacklist=
開機選項來納入黑名單中的驅動程式,當系統安裝完畢後依然會維持停用狀態,並出現在 /etc/modprobe.d/anaconda-blacklist.conf
檔案中。有關於驅動程式黑名單與其它開機選項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0, 開機選項〉。
章 10. 在 IBM Power Systems 上啟動安裝程序

圖形 10.1. SMS 主控台
boot:
提示。要啟動圖形化安裝,請現在加入 inst.vnc
開機選項。請按下 Enter 或是等待逾時直到安裝開始。
重要
inst.vnc
開機選項(詳情請參閱〈啟用遠端存取〉。
vmlinuz
以及 initrd.img
,以透過網路啟動您的系統。您無法使用 ppc64.img
檔案來透過網路開機;此檔案對於 TFTP 來說過大。
重要
Cannot load initrd.img: Claim failed for initrd memory at 02000000 rc=ffffffff
real-base
更改為 c00000
。您可使用 printenv
指令並以 setenv
指令來設定值,以由 OpenFirmware 提示取得 real-base
的值。
10.2. 從不同來源進行安裝
表格 10.1. 開機方法與安裝來源
開機方法 | 安裝來源 |
---|---|
完整安裝媒介(DVD 或 USB) | 開機媒介本身 |
最小型開機媒介(CD 或 USB) | 完整安裝 DVD ISO 映像檔,或從此映像檔解開的安裝樹,置於網路位置或硬碟上 |
網路開機(PXE) | 完整安裝 DVD ISO 映像檔,或從此映像檔解開的安裝樹,置於網路位置上 |
10.3. 使用 yaboot 安裝伺服器來透過網路開機
Select Boot Options
(選擇啟動選項),然後點選 Select Boot/Install Device
(選擇啟動/安裝裝置)。最後,請從可用裝置中選擇您的網路裝置。
過程 10.1. 如何透過使用 PXE 的網路啟動安裝程式
- 請確認網路線已連接。就算電腦未開機,網路線插槽的連線信號燈也應要亮起。
- 開啟電腦。
- 視您的硬體而定,網路設定和診斷資訊很可能會在您的電腦連至 PXE 伺服器之前出現。接著您將會看見一個根據 PXE 伺服器設定而定的選單及選項。請按下與欲使用的選項相應的數字鍵。若您不確定要使用哪個選項,請詢問您的伺服器管理員。
章 11. 在 IBM Power System 上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11.1. 安裝模式選項

圖形 11.1. 「安裝概要」畫面

圖形 11.2. 文字模式中的「安裝概要」畫面
11.1.1. 圖形化安裝
注意
boot:
提示號下使用以下的開機指令:
linux inst.text
11.1.1.1. 虛擬主控台和 tmux Windows
注意
表格 11.1. 可用的 Tmux Windows
視窗 | 鍵盤捷徑 | 內容 |
---|---|---|
1 | Ctrl+b 1 | 主要安裝程式視窗 – 包含了來自於安裝程式的除錯資訊 |
2 | Ctrl+b 2 | shell 提示包含 root 權限 |
3 | Ctrl+b 3 | 安裝日誌 – 顯示儲存在 /tmp/anaconda.log 中的訊息 |
4 | Ctrl+b 4 | 儲存日誌 – 顯示與來自 kernel 和系統服務訊息相關的儲存裝置(儲存在 /tmp/storage.log 中) |
5 | Ctrl+b 5 | 程式日誌 – 顯示來自於其它系統工具程式的訊息(儲存在 /tmp/program.log 中) |
11.1.1.2. 使用 HMC vterm
11.1.2. 在文字模式下安裝
- 安裝系統無法辨識您電腦上的顯示硬體,
- 您可藉由將
inst.text
選項附加至開機指令列上來選擇進行文字模式的安裝程序。 - 您使用了一個 Kickstart 檔案來自動化安裝程序,並且您提供的檔案包含了
text
指令。

圖形 11.3. 文字模式中的「安裝概要」畫面
重要
inst.xdriver=vesa
選項開機 – 請參閱〈章 20, 開機選項〉。
- 配置進階的儲存方式,例如 LVM、RAID、FCoE、zFCP 以及 iSCSI,
- 自訂化分割區配置,
- 自訂開機載入程式配置,
- 在進行安裝時選擇套件外掛,
- 透過 Initial Setup 工具程式配置已安裝的系統,
- 語言和鍵盤設定。
注意
正在處理...
標籤。若要更新文字選單項目的目前狀態,請在文字模式提示下使用 r
選項。
ip
選項可以用來配置網路設定。詳情請參閱〈節 20.1, “在開機選單下配置安裝系統”〉。
11.2. 歡迎畫面和語言選擇
注意

圖形 11.4. 語言配置
11.3. 安裝概要畫面

圖形 11.5. 「安裝概要」畫面
注意

圖形 11.6. 當沒偵測到網路時的網路配置畫面
11.4. 日期和時間
- 藉由滑鼠點選互動式地圖,在城市間切換(以黃點標示)。紅色的標誌代表您目前的選擇。
- 您也可以捲動螢幕上方的「地區」和「城市」下拉式選單,以選擇您的時區。
- 選擇「地區」下拉式選單下方的「Etc」,然後在下個調整了 GMT/UTC 的選單中選擇您的時區,例如
GMT+1
。
注意

圖形 11.7. 時區配置畫面
注意
11.5. 語言支援
Español
。接著,您可在右方面板中選擇您所在區域專屬的地區語言,例如 Español (Costa Rica)
。您可選擇多種語言和多種語言地區。選擇的語言會出現在左方面板中以粗體字強調顯示。

圖形 11.8. 配置語言支援
注意
11.6. 鍵盤設定

圖形 11.9. 鍵盤設定
重要
注意
11.7. 安裝來源

圖形 11.10. 安裝來源畫面
- 自動偵測到的安裝媒介
- 若您使用了完整安裝 DVD 或是 USB 磁碟來開始進行安裝,安裝程式會偵測到這些媒介並在此選項下方顯示基本資訊。請按下「」按鈕來確保媒介適用於安裝。這項完整性測試與您在開機選單中選擇
測試此媒介並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0
,或是使用rd.live.check
開機選項的作用相同。 - ISO 檔案
- 若安裝程式偵測到了含有可掛載檔案系統的已分割硬碟,此選項將會出現。請選擇此選項,並按下「」按鈕,並前往您電腦上的安裝 ISO 檔案位置。接著請按下「 」以確保該檔案適用於安裝。
- 在網路上
- 若要指定網路位置,請選擇此選項並由下列下拉式選單中的選項中進行選擇:
- 「http://」
- 「https://」
- 「ftp://」
- 「nfs」
使用您的選項作為 URL 的起始,請將剩下的部分輸入位址欄中。若您選擇了 NFS,另一個方塊將會出現以讓您指定任何 NFS 掛載選項。重要
當選擇一個基於 NFS 的安裝來源時,您必須以一個冒號(:
)字元來指定位址,以將主機名稱和路徑區隔開來。例如:server.example.com:/path/to/directory
若要為一項 HTTP 或是 HTTPS 來源配置協定,請按下「啟用 HTTP 協定」並在「協定 URL」方塊中輸入 URL。若您的協定需要進行認證,請選取「使用認證」並輸入一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請按下「 」。」按鈕。請選取「若您的 HTTP 或 HTTP URL 參照一個軟體庫鏡像清單,請勾選輸入欄位下方的核取方塊。
11.8. 網路 & 主機名稱
重要

圖形 11.11. 網路 & 主機名稱配置畫面
重要
注意
11.8.1. 編輯網路連線
- 若您每次在系統啟動時都需要使用連線的話,請勾選「當此網路能使用時,自動連上它」方塊。您可使用超過一個能自動連上的連線。此設定將會帶入至安裝的系統。
圖形 11.12. 網路自動連線功能
- 就預設值,IPv4 參數會由網路上的 DHCP 服務自動配置。同時,IPv6 配置會被設為
自動
的方式。此組合適用於大部分安裝方案,並且一般不需要進行任何變更。圖形 11.13. IP 協定設定
- 選擇「」方塊以限制只連線至本機網路。這項設定將會轉移至安裝的系統上,並且適用於整個連線。儘管未配置額外的路由,您也可以選擇此選項。
圖形 11.14. 配置 IPv6 路由
11.8.2. 進階網路介面

圖形 11.15. 網路 & 主機名稱配置畫面
Bond
– 代表 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Bonding,這是個將多重網路介面卡綁定為一個單獨、綁定的頻道的方式。Team
– 代表 NIC Teaming,這是個用來結合連結的新實作,主要設計來提供一個小型的 kernel 驅動程式以實作封包流的快速處理,以及在使用者空間中負責所有其它任務的各種應用程式。VLAN
– 建立多重相異的廣播網域,它們乃相互隔離的網域。

圖形 11.16. 進階網路介面對話視窗
注意
11.9. 軟體選擇
- 列在橫線上方的外掛為您所選擇之環境的特屬外掛。若您在此部分中選擇了任何外掛之後卻選擇了不同的環境的話,您將會失去您所進行的選項。
- 列在橫線下方的外掛能使用於所有環境中。選擇不同的環境將不會影響在此部分中所進行的選擇。

圖形 11.17. 伺服器安裝的軟體選擇範例
server
類型提供了為伺服器設計的環境,而 workstation
類型則是作為包含了開發選項的開發人員工作站。
repodata/*-comps-variant.architecture.xml
檔案。這個檔案中包含一個詳述了可用環境(以 <environment>
標籤標記)與外掛(<group>
標籤)的結構。
%packages
部分中指定環境、群組和個別套件。欲取得有關於在 Kickstart 檔案中指定安裝套件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23.3.3, “套件選擇”〉,有關於透過 Kickstart 自動化安裝程序上的一般資訊,請參閱〈章 23, Kickstart 安裝〉。
11.9.1. 核心網路服務
- 透過
syslog
工具程式來中央化日誌 - 傳送電子郵件的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進行網路檔案共享的 NFS(Network File System)
- 進行遠端存取的 SSH(Secure SHell)
- 進行 resource advertising 的 mDNS(multicast DNS)
11.10. 安裝目的地
警告
重要
重要
/boot
分割區建立在 RAID 陣列之外,例如在另一顆不同的硬碟上。您需要有一顆內部硬碟,以使用於透過有問題的 RAID 控制卡所建立的分割區。若要進行軟體 RAID 設定,您也必須要擁有一個 /boot
分割區。
/boot
分割區;詳情請參閱〈節 11.10.4, “手動磁碟分割”〉。

圖形 11.18. 儲存空間總覽
- 在「雌蝶分割」部分中,您可選擇要如何分割您的儲存裝置。您可手動配置分割區,或是讓安裝程式自動為您配置。若您要在一個先前未使用過的儲存裝置上進行全新安裝,或是不需要保留儲存裝置上的任何資料的話,建議您使用自動磁碟分割。若要這麼做,請選擇保留安裝程式的預設「自動配置分割區」鈕,以讓安裝程式為您在儲存空間上建立必要的分割區。若要進行自動磁碟分割,您亦可選擇「我希望騰出額外的可用空間」核取方塊來選擇如何由其它檔案系統重新分配空間給此安裝程序。若您選擇了自動磁碟分割不過卻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完成安裝,當點選「 」時,有個對話視窗將會出現:
圖形 11.19. 包含取回空間選項的安裝選項對話視窗
點選「節 11.10.3, “取回磁碟空間”〉。」以新增更多儲存空間。點選「 」以從既有分割區中釋出可用儲存空間。詳情請參閱〈 - 您可在「加密」部分中選擇「為我的資料加密」核取方塊,以加密所有分割區,除了
/boot
分割區之外。有關於加密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安全性指南》。
重要
11.10.1. 安裝開機載入程式
警告

圖形 11.20. 已選擇的磁碟之概要
警告
11.10.2. 加密分割區

圖形 11.21. 請輸入加密分割區的密碼字串
警告
11.10.3. 取回磁碟空間
警告

圖形 11.22. 由既有的檔案系統取回磁碟空間
- 「」– 將不動到檔案系統,並且不會有資料被刪除。這是預設的動作。
- 「」– 將檔案系統完全移除。所有它占用的磁碟空間皆會被騰出以供安裝程序使用。
- 「」– 由檔案系統取回可用空間,並供此安裝程序使用。請使用滑桿來為選擇的分割區設置新的大小。僅能使用於可重設大小,並且 LVM 或 RAID 未使用到的分割區。
- 「– 這個位於右邊的按鈕就預設值會將所有檔案系統標記為刪除。按下後,它便會更改標籤並允許您再次將所有檔案系統標記為保留。
11.10.4. 手動磁碟分割
警告

圖形 11.23. 手動磁碟分割畫面
注意
11.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
PReP
、/
、/home
、/boot
以及 swap
。您亦可視需求建立額外的分割區。欲取得更多詳細資料,請參閱〈節 11.10.4.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boot
分割區、一個 /
(root)分割區,以及一個與可用空間成比例的 swap 分割區。這些為典型安裝程式建議的分割區,不過您可視需求增加額外的分割區。
/
來作為 root 分割區,或是 /boot
來作為 boot 分割區。接著請輸入分割區的大小,並在「欲設置的容量」文字欄位中使用常見的大小單位(例如 MB、GB 或 TB)– 比方說,輸入 2GB
來建立 2GB 的分割區。若您將欄位保留空白或是您指定一個大於可用空間的大小,所有剩下的可用空間皆會被使用。在輸入了這些資料後,請按下「 」按鈕來建立分割區。
標準分割區
、BTRFS
、LVM
以及 LVM 精簡佈建
。請注意 /boot
分割區將總是會位於標準分割區上,無論在此選單中選擇的值是什麼。

圖形 11.24. 配置掛載點

圖形 11.25. 重新掃描磁碟

圖形 11.26. 自訂分割區
- 「名稱」– 為 LVM 或 Btrfs 指定一組名稱。請注意標準分割區會在建立時自動被命名,並且它們的名稱無法更改,比方說
/home
被指定sda1
這組名稱。 - 「掛載點」– 請輸入分割區的掛載點。比方說,若有個分割區應作為 root 分割區,請輸入
/
;輸入/boot
來作為/boot
分割區等等。當要配置 swap 分割區時,請勿設置掛載點 – 將檔案類型設成swap
以足夠。 - 「標籤」– 為分割區指定一個標籤。標籤主要使用來讓您輕易辨識和找出個別的分割區。
- 「欲設置的容量 – 輸入欲使用的分割區大小。您可使用常見的大小單位,例如 KB、MB、GB 或 TB。若您沒有指定任何單位的話,MB 將會是預設選項。
- 「裝置類型」– 在「標準分割區」、「BTRFS」、「LVM」或是「LVM 精簡佈建」之間進行選擇。若兩個或更多個磁碟被選擇來進行分割,「RAID」也將能被使用。請檢查相鄰的「加密」方塊以為分割區加密。您將會在之後被提示設置一組密碼。
- 「檔案系統」– 請在下拉式選單中選擇此分割區的適當檔案系統類型。請檢查相鄰的「格式化」方塊,以格式化既有的分割區,或將其保留為未選取以保留您的資料。
11.10.4.1.1. 檔案系統類型
裝置類型
- 「標準分割區」– 標準的分割區能包含檔案系統或是 swap 空間,或是它亦可提供容納軟體 RAID 或 LVM 實體卷冊的空間。
- 「邏輯卷冊(LVM)」– 建立 LVM 分割區會自動地產生一個 LVM 邏輯卷冊。LVM 能改善使用實體磁碟時的效能。欲取得有關於如何建立邏輯卷冊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11.10.4.3, “建立 LVM 邏輯卷冊”〉。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LVM 的詳細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邏輯卷冊管理程式管理指南》。
- 「LVM 精簡佈建」– 您可藉由使用精簡佈建來管理可用空間的儲存集區,亦稱為精簡集區(thin pool),並能在應用程式需要時,分配給任意數量的裝置。精簡集區亦可視需求進行動態式的擴展,以便有效率地分配儲存空間。
- 「BTRFS」– Btrfs 是個擁有數項類似裝置特性的檔案系統。它能夠辨識並管理更多的檔案、較大的檔案,以及比 ext2、ext3 和 ext4 檔案系統還要大的卷冊。若要建立 Btrfs 卷冊並取得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11.10.4.4, “建立 Btrfs 子卷冊”〉。
- 「軟體 RAID」– 建立二或更多個軟體 RAID 能讓您建立一項 RAID 裝置。一個 RAID 分割區會分配給系統上的個個磁碟。若要建立一項 RAID 裝置,請參閱〈節 11.10.4.2, “建立硬體 RAID”〉。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RAID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儲存管理指南》。
檔案系統
- 「xfs」– XFS 是個高延展性、高效能的檔案系統,它支援最大 16 exabyte(約一千六百萬 TB)的檔案系統,最大 8 exabyte(約八百萬 TB)的檔案,以及包含了上千萬個項目的目錄結構。XFS 支援 metadata journaling,這可提供更快速的當機復原。XFS 檔案系統亦可在已掛載並啟用中的情況下進行磁碟重新整理以及大小重設。此檔案系統就預設值會被選取,並且強烈建議您使用此檔案系統。欲取得有關於如何將先前使用 ext4 檔案系統的常用指令轉換為 XFS 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附錄 E, ext4 與 XFS 指令的參照表〉。支援的最大 XFS 分割區大小為 500 TB。
- 「ext4」– ext4 檔案系統以 ext3 檔案系統為基礎,並且包含了幾項改善。這包含了較大檔案系統和較大檔案上的支援、更快更有效率的磁碟空間分配、在一個目錄中沒有子目錄數量上的限制、更快速的檔案系統檢測速度,以及更完善的日誌系統。目前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中所支援的最大 ext4 檔案系統大小為 50 TB。
- 「ext3」– ext3 檔案系統以 ext2 檔案系統為基礎,並且擁有一項主要優勢 – 日誌檔案系統(journaling)。使用日誌檔案系統可減少在系統當機後,復原檔案系統的所需時間,原因是因為已無需在每次發生當機情況時,再次為檔案系統執行
fsck
工具程式來檢查 metadata 的一致性。 - 「ext2」– ext2 檔案系統支援標準的 Unix 檔案類型,包括正規檔案、目錄,或符號連結。它提供了支援長達 255 字元檔名的能力。
- 「vfat」– VFAT 檔案系統是一種與 FAT 檔案系統上的 Microsoft Windows 長檔名相容的 Linux 的檔案系統。
- 「swap」– Swap 分割區主要用來當作虛擬記憶體使用。換句話說,當系統記憶體不足,電腦需要空間處理現有工作時,就會把資料寫到 swap 分割區中。
- 「PReP」– 這個小型開機分割區位於硬碟的第一個分割區上。PReP 開機分割區包含了 GRUB2 開機載入程式,這能允許其它 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啟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11.10.4.2. 建立硬體 RAID

圖形 11.27. 建立軟體 RAID 分割區 –「裝置類型」選單展開
- 如〈節 11.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一般地建立掛載點。您可借由配置此掛載點來配置 RAID 裝置。
- 選擇的分割區將會保留在左方的面板中,請選擇面板下方的配置按鈕,以開啟「配置掛載點」對話視窗。選擇哪些磁碟將會被包含在 RAID 裝置中,並按下「 」。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RAID」。
- 點選「檔案系統」下拉式選單並選擇您希望使用的檔案系統類型(請參閱 節 6.10.4.1.1, “檔案系統類型”)。
- 點選「RAID 等級」下拉式選單並選擇您希望使用的 RAID 等級。可用的 RAID 等級為:
- RAID0 –「優化的效能(磁條)」
- 在多重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Level 0 RAID 能提供比標準分割區更佳的效能,並且可被使用來將多個儲存裝置併為一個單獨的大型虛擬裝置。請注意,Level 0 RAID 不提供冗位(redundancy),並且陣列中一個裝置的錯誤將會影響整個陣列。RAID 0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 –「冗位(鏡像)」
- 將一個儲存裝置上的資料映射至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儲存裝置上。陣列中的額外裝置提供了更高層級的冗位。RAID 1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4 –「錯誤偵測(同位位元)
- 可在多個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不過使用了陣列中的一個裝置以儲存同位位元資訊,它們是用來保護陣列的,以防陣列中的任何裝置發生錯誤。因為所有同位位元資訊皆儲存在該裝置上,因此存取此裝置可能會影響陣列的效能。RAID 4 需要至少三個 RAID 分割區。
- RAID5 –「發佈的錯誤偵測」
- 在多個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和同位位元資訊。因此 Level 5 RAID 提供了在多個裝置之間傳輸資料的增強效能,然而卻沒有 level 4 RAID 的效能瓶頸,因為同位位元資訊也會透過陣列傳輸。RAID 5 需要至少三個 RAID 分割區。
- RAID6 –「冗位」
- Level 6 RAID 和 level 5 RAID 相似,不過與其只儲存一組同位位元資料,它們會儲存兩組。RAID 6 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0 –「冗位(鏡像)」和「優化的效能(磁條)」
- Level 10 RAID 會是 nested RAID 或是 hybrid RAID。Level 10 RAID 是藉由在被映射的儲存裝置上傳輸資料所建立而成的。比方說,由四個 RAID 分割區所建立而成的 level 10 RAID 包含兩對分割區,這兩個分割區互相映射著。接著資料會透過這兩對儲存裝置被傳輸,就如在一個 level 0 RAID 中相同。RAID 10 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11.10.4.3. 建立 LVM 邏輯卷冊
重要
lvm
指令。若要返回文字模式安裝,請鍵入 Ctrl+Alt+F1。

圖形 11.28. 配置邏輯卷冊
- 如〈節 11.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所描述地為 LVM 卷冊建立掛載點。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LVM」。「卷冊群組」下拉式選單將會出現並顯示新建立的卷冊群組名稱。
- 您可選擇性地點選選單並選擇「建立新卷冊群組」或按下「 」以視需求配置新建的卷冊群組。「建立新卷冊群組」選項和「 」按鈕皆會帶領您至「配置卷冊群組」對話視窗中,在此您可重新命名邏輯卷冊群組,並選擇要包含哪些磁碟。
圖形 11.29. 自訂 LVM 卷冊群組
可用的 RAID 等級與實際的 RAID 裝置相同。詳情請參閱〈節 11.10.4.2, “建立硬體 RAID”〉。您亦可為卷冊群組標記加密,並為其設定大小政策。可用的政策選項為:- 「自動」– 卷冊群組的大小會自動設置,如此一來它的大小會剛好足夠包含已配置的邏輯卷冊。若您不需要卷冊群組中有可用的空間,這將會是最佳選項。
- 「愈大愈好」– 卷冊群組會以最大大小建立,無論它所包含的已配置邏輯卷冊之大小為何。若您計劃將大部分資料保留在 LVM 上,並且之後可能會需要增加既有邏輯卷冊的大小,或是您可能需要在此群組中建立額外的邏輯卷冊。
- 「固定」– 透過此選項,您可設置確切的卷冊群組大小。任何經配置的邏輯卷冊將必須限制在此固定大小之間。若您知道您所想要的卷冊群組確切大小,這將會是最佳的選項。
當群組配置完成後,請按下「」。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警告
/boot
分割區放置在一個 LVM 卷冊上。
11.10.4.4. 建立 Btrfs 子卷冊

圖形 11.30. 配置 Btrfs 子卷冊
- 如〈節 11.10.4.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一般地建立掛載點。您可借由配置此掛載點來配置 Btrfs 卷冊。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BTRFS」。「檔案系統」下拉式選單將會被自動禁止更改並以灰階顯示
Btrfs
。「卷冊」下拉式選單將會出現並顯示新建立的卷冊名稱。 - 您可選擇性地點選選單並選擇「建立新卷冊」或按下「 」以視需求配置新建的卷冊。「建立新卷冊」選項和「 」按鈕皆會帶領您至「配置卷冊」對話視窗中,在此您可重新命名子卷冊並為其新增 RAID 等級。
圖形 11.31. 自訂 Btrfs 卷冊
可用的 RAID 等級為:- 「RAID0(效能)」
- 在多重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Level 0 RAID 能提供比標準分割區更佳的效能,並且可被使用來將多個儲存裝置併為一個單獨的大型虛擬裝置。請注意,Level 0 RAID 不提供冗位(redundancy),並且陣列中一個裝置的錯誤將會影響整個陣列。RAID 0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冗位)」
- 將一個儲存裝置上的資料映射至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儲存裝置上。陣列中的額外裝置提供了更高層級的冗位。RAID 1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0(效能,冗位)」
- 結合 RAID0 和 RAID1,並且同時提供了更高的效能與冗位。資料會被分散入 RAID1 陣列並提供冗位(鏡像),並且這些陣列之後將會被劃分(RAID0),並提供效能(磁條)。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您亦可為卷冊標記加密,並為其設定大小政策。可用的政策選項為:- 「自動」– 卷冊的大小會自動設置,如此一來它的大小會剛好足夠包含已配置的子卷冊。若您不需要卷冊中有可用空間,這將會是最佳選項。
- 「愈大愈好」– 卷冊會以最大大小建立,無論它所包含的已配置子卷冊之大小為何。若您計劃將大部分資料保留在 Btrfs 上,並且之後可能會需要增加既有子卷冊的大小,或是您可能需要在此卷冊中建立額外的子卷冊。
- 「固定」– 透過此選項,您可設置確切的卷冊大小。任何經配置的子卷冊將必須限制在此固定大小之間。若您知道您所想要的卷冊確切大小,這將會是最佳的選項。
當卷冊配置完成後,請按下「」。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警告
/boot
分割區放置在一個 Btrfs
子卷冊上。
11.10.4.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 一個 PReP 開機分割區 – 建議大小為 4 到 8 MB
- 硬碟的第一個分割區應包含 PReP 開機分割區。這包含了 GRUB2 開機載入程式,並且能讓其它 IBM Power System 伺服器啟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boot
分割區 – 建議大小為至少 500 MB- 掛載在
/boot
上的分割區包含了作業系統 kernel,這能讓您的系統啟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以及在進行 bootstrap 程序時所使用的檔案。基於大部分韌體的限制,建議您建立一個小型的分割區來存放它們。大部分情況下,一個 500 MB 的開機分割區就已足夠。注意
如果您擁有一張 RAID 控制卡,請注意某些 BIOS 類型並不支援從 RAID 控制卡開機,在這種情況下,您必須將/boot
分割區建立在 RAID 陣列之外,例如在另一顆不同的硬碟上。警告
如果您擁有一張 RAID 控制卡,請注意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不支援在 IPR 介面卡上設定硬體 RAID。您可在進行安裝之前,啟動獨立的診斷 CD,以建立 RAID 陣列,然後安裝至該 RAID 陣列。 root
分割區 – 建議大小 10 GB- 這就是 "
/
" 或是 root 目錄所位於的位置。Root 目錄為目錄結構的頂層目錄。就預設值,所有檔案都會被寫入此分割區中,除非在寫入的路徑中掛載了一個不同的分割區(比方說/boot
或是/home
)。5 GB 的 root 分割區允許您進行最小型的安裝,不過還是建議您分配至少 10 GB 的空間,如此一來您便能執行完整安裝,並選擇所有套件群組。重要
請勿將/
目錄與/root
目錄搞混。/root
directory 乃 root 使用者的家目錄。/root
目錄有時亦稱為斜線 root 以和 root 目錄區分。 /home
分割區 – 建議大小為至少 1 GB- 用來存放使用者資料並與系統資料分開,請為
/home
目錄在一個卷冊群組中建立專屬的分割區。此分割區大小應根據本機儲存的資料量、使用者數量等等之類的數據而定。這將能讓您在無需移除使用者資料檔案的情況下,升級或是重新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若您的儲存空間大於 50 GB 並選擇了自動分割的話,/home
分割區以及其它分割區將會被建立。 swap
分割區 – 建議大小為至少 1 GB- Swap 分割區支援虛擬記憶體;若儲存您系統正在處理的資料的 RAM 不足,資料將會被寫入 swap 分割區中。Swap 大小乃系統記憶體工作負載的功能,而不是系統記憶體總數量,因此不等於總系統記憶體大小。基於此原因,分析系統將會執行什麼應用程式以及這些應用程式的負載,便可判斷系統記憶體的負載。應用程式供應商和開發人員應能提供這類的相關資訊和指南。當系統的 swap 空間不足時,因為 RAM 記憶體已耗盡,因此 kernel 會將程序終止。配置過多的 swap 空間會造成儲存裝置雖已分配但卻處於閒置狀態,這不是個良好的資源配置方法。過多的 swap 空間也會隱藏記憶體溢出的狀況。swap 空間的最大大小以及其它額外資訊位於
mkswap(8)
man page 中。以下表格根據系統上的記憶體大小,列出了 swap 分割區的建議大小。若您讓安裝程式自動分割您系統的磁碟,swap 分割區的大小會以這些值來建置。自動磁碟分割設定假設 swap 空間的最大大小被限制為硬碟總大小的 10%。若您希望將 swap 空間設成超過系統儲存空間的 10%,您必須手動編輯磁碟分割配置。表格 11.2. 建議的系統 Swap 可用空間
系統的記憶體大小 建議的 swap 空間 ⩽ 2 GB 記憶體的兩倍大小 > 2 GB – 8 GB 與記憶體大小相等 > 8 GB – 64 GB 記憶體空間的 0.5 倍 超過 64 GB 根據工作負載 在以上列出的每個範圍之間(例如一部搭載了 2 GB、8 GB、或 64 GB 記憶體的系統),您可判斷欲選擇使用的 swap 空間大小。如果您的系統資源允許,增加 swap 空間可能會提供更佳的性能。將 swap 空間分散至多個儲存空間 – 尤其是在有著快速磁碟、控制器與介面卡的系統上 – 也會改善 swap 空間的效能。
警告
/var/cache/yum/
。如果您建立了另一個 /var
分割區的話,請確定該分割區容量(3.0GB 或更多)足以容納下載的套件更新。
11.11. 儲存裝置

圖形 11.32. 儲存空間總覽
11.11.1. 選擇儲存裝置的畫面
- Multipath 裝置
- 透過超過一條路徑所存取的儲存裝置,例如透過同一台電腦上的 multiple SCSI 控制卡或光纖通道連接埠所存取。安裝程式只會偵測序號長度為 16 或 32 個字元的多路徑裝置。
- 其它 SAN 裝置
- 區域儲存網路(SAN)上能使用的裝置。
- 韌體 RAID
- 連接到韌體 RAID 控制卡的儲存裝置。

圖形 11.33. 專門儲存裝置的分頁總覽

圖形 11.34. 搜尋儲存裝置分頁
/etc/fstab
檔案,以將其加入系統中。
重要
11.11.1.1. 進階儲存選項

圖形 11.35. 進階儲存選項
11.11.1.1.1. 配置 iSCSI 參數

圖形 11.36. iSCSI 搜尋詳細資料對話方塊
注意
過程 11.1. iSCSI 搜尋並啟用 iSCSI Session
- 請在「目標 IP 位址」欄位中輸入 iSCSI 目標的 IP 位址。
- 請以 iSCSI 完整名稱(IQN)格式在「iSCSI 初始程式名稱」欄位中輸入一組 iSCSI 初始程式的名稱。有效的 IQN 項目包含了:
iqn.
(請注意後方句點)字串- 指定您組織註冊網際網路區域或子區域名稱的年份與月份之日期碼,格式為四個數字(代表年份)和一個連字符號,以及兩個數字(代表月份)和一個句點。比方說,2010 年 9 月為
2010-09.
- 您組織的網際網路區域或子區域名稱,會以最高層區域的反向順序顯示出。比方說,將子區域
storage.example.com
顯示為com.example.storage
- 冒號後的字串,可辨識您區域或子區域中的特定 iSCSI 初始程式。例如
:diskarrays-sn-a8675309
。
因此,完整的 IQN 將會看似:iqn.2010-09.storage.example.com:diskarrays-sn-a8675309
。Anaconda 會將「iSCSI 初始程式名稱」欄位預填入此格式的名稱,以協助您以此格式輸入資訊。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IQN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位於〈http://tools.ietf.org/html/rfc3720#section-3.2.6〉的《RFC 3720 – 網際網路小型電腦系統介面(iSCSI)》中的《3.2.6. iSCSI 名稱》,以及位於〈http://tools.ietf.org/html/rfc3721#section-1〉的《RFC 3721 – 網際網路小型電腦系統介面(iSCSI)命名與搜尋》中的《1. iSCSI 名稱與位址》 。 - 使用「搜尋認證類型」下拉式選單以指定欲使用來進行 iSCSI 搜尋的認證類型。以下為可用選項:
- 無認證
- CHAP 配對
- CHAP 配對與反向配對
- 若您選擇了「CHAP 使用者名稱」與「CHAP 密碼」欄位中,提供 iSCSI 目標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作為驗證類型,請在「
- 若您選擇了「CHAP 使用者名稱」與「CHAP 密碼」欄位中,提供 iSCSI 目標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並在「反向 CHAP 使用者名稱」與「反向 CHAP 密碼」欄位中,輸入 iSCSI 初始程式的使用者名稱及密碼。」作為認證類型,請在「
- 您亦可選用性地選取標記了「將目標綁定至網路介面卡」的方塊。
- 請點選「Anaconda 會根據您所提供的資訊,嘗試搜尋一個 iSCSI 目標。若搜尋成功的話,對話方塊,將會顯示所有在目標上發現的 iSCSI 節點。」按鈕。
- 各個節點旁皆會顯示一個核取方塊。請點選該核取方塊,以選擇用來進行安裝的節點。
圖形 11.37. 發現的 iSCSI 節點的對話視窗
- 「節點登錄認證類型」選單提供了與描述於步驟 3 中的「搜尋認證類型」選單相同的選項。然而,如果您需要使用者帳號以進行搜尋認證,您可使用相同的使用者帳號來登入找到的節點中。若要這麼做,請使用選單上額外的「 」選項。當提供了正確的帳號資料後,「 」按鈕便會能夠使用。
- 點選「」按鈕以開始進行 iSCSI session。
11.11.1.1.2. 配置 FCoE 參數

圖形 11.38. 配置 FCoE 參數
- 使用 DCB
- Data Center Bridging(DCB,資料中心橋接)為一組提昇改善的乙太網路協定,設計來增強儲存網路與叢集的乙太網路連線效率。請以此對話方塊中的核取方塊來決定安裝程式是否能夠偵測到 DCB。此選項應該僅為需要基於主機的 DCBX 用戶端之網路介面卡啟用。實作硬體 DCBX 用戶端的介面卡上的配置應將此勾選方塊留白。
- 使用自動 vlan
- 自動 VLAN表示不管是否要進行 VLAN 探索。如果點選了此方塊,那麼 FIP(FCoE Initiation Protocol)VLAN 探索通訊協定就會在連線配置驗證後,在乙太網路介面上執行。如果尚未配置,任何探索 FCoE VLAN 的網路介面都會自動建立,且 FCoE 介面會被建立於 VLAN 介面上。此選項就預設值會被啟用。
11.12. 開始進行安裝

圖形 11.39. 準備安裝
警告
11.14. 安裝完成
login:
提示則會出現)。
章 12. IBM Power System 安裝的疑難排解
/tmp
目錄中的檔案裡。這些檔案列在以下表格中。
表格 12.1. 進行安裝時所產生的日誌檔案
日誌檔案 | 內容 |
---|---|
/tmp/anaconda.log | Anaconda 一般訊息 |
/tmp/program.log | 進行安裝時所執行的所有外部程式 |
/tmp/storage.log | 廣泛的儲存模組資訊 |
/tmp/packaging.log | yum 和 rpm 套件的安裝訊息 |
/tmp/syslog | 硬體相關的系統訊息 |
/tmp/anaconda-tb-identifier
中,identifier 代表隨機產生的字串。
scp
,或是將它們複製至一個已掛載的儲存裝置上(例如 USB 磁碟)。以下為如何透過網路傳輸日誌檔案的詳細方式。
注意
ssh
協定接收檔案。
過程 12.1. 透過網路傳送日誌檔案
- 請在您欲進行安裝的系統上,按下 Ctrl+Alt+F2 以存取 shell 指令提示。您將會登入一個 root 帳號中,並擁有安裝程式之暫時檔案系統的存取權限。
- 切換至日誌檔案位於的
/tmp
目錄:#
cd /tmp
- 使用
scp
指令來將日誌檔案複製到網路上的另一部系統上:#
scp *log user@address:path
將 user 取代為目標系統上的一組有效使用者名稱、將 address 取代為目標系統的位址或是主機名稱,並將 path 取代為您希望存放日誌檔案的目錄路徑。比方說,若您希望以john
登入一部 IP 位址為192.168.0.122
的系統,並將日誌檔案放入該系統上的/home/john/logs/
目錄中,所使用的指令之格式將會如下:#
scp *log john@192.168.0.122:/home/john/logs/
當第一次連上目標系統時,您可能會看見一則類似以下的訊息:The authenticity of host '192.168.0.122 (192.168.0.122)' can't be established.
ECDSA key fingerprint is a4:60:76:eb:b2:d0:aa:23:af:3d:59:5c:de:bb:c4:42.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connecting (yes/no)?
請輸入yes
並按下 Enter 繼續。然後當被提示時,提供一組有效的密碼。接著檔案將會開始傳輸至目標系統上所指定的目錄中。
12.1. 開始進行安裝時所發生的問題
12.1.1. 進入圖形化安裝程序時所遇上的問題
- 使用基本圖形化模式
- 您可嘗試使用基本的圖形驅動程式來進行安裝。若要這麼做,請在
boot:
提示上編輯安裝程式的選項,並在指令列尾端附加上inst.xdriver=vesa
。 - 手動指定畫面解析度
- 若安裝程式無法偵測您的畫面解析度,您可藉由手動指定以取代自動偵測。若要這麼做,請在開機選單上附加
inst.resolution=x
選項,而 x 代表您畫面的解析度(例如1024x768
)。
12.2. 進行安裝時所發生的問題
12.2.1. 未偵測到磁碟
未偵測到磁碟。請關閉電腦、連上至少一個磁碟,並重新啟動電腦以完成安裝
12.2.2. 回報 Traceback 訊息

圖形 12.1. 當機回報對話方塊
tty1
中,在此您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資訊,以供錯誤回報使用。若要由 tty1
返回圖形化介面,請使用 continue
指令。

圖形 12.2. 展開後的當機回報對話方塊
過程 12.2. 向 Red Hat 客戶支援回報錯誤
- 請在出現的選單中,選擇「向 Red Hat 客戶端入口網站回報錯誤」。
- 若要向 Red Hat 回報錯誤,您首先需要提供您的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請點選「」。
圖形 12.3. 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
- 現在有個新視窗將會開啓,提示您輸入您的客戶端入口網站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請輸入您的 Red Hat 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
圖形 12.4. 配置 Red Hat 客戶支援
若您的網路設定需要您使用HTTP
或是HTTPS
代理伺服器,您可借由展開「進階」選單並輸入代理伺服器的位址。當您輸入了所有帳號資訊後,請按下「確定」以繼續進行。 - 有個包含了文字欄位的新視窗將會出現。請寫下在此所有有幫助的資訊和備註。請藉由解釋您在當機回報對話方塊出現之前,您所進行的各個步驟,以詳述如何重新產生這項錯誤。請盡可能提供相關資訊,包括任何您在進行除錯時所取得的資訊。請注意您在此提供的資訊,在客戶端入口網站上可能會是公開的。若您不曉得造成錯誤的原因為何,請勾選對話方塊下方的「我不知道造成問題的原因為何」。接著,請按下「」。
圖形 12.5. 詳述問題
- 接下來,請檢查將會傳送至客戶端入口網站的資訊。您提供的解釋將會出現在「備註」分頁中。其它分頁包含了例如您系統主機名稱,以及其它有關於安裝環境上的相關資訊。您可移除任何您所不希望傳送給 Red Hat, 的項目,不過請注意,提供過少的資訊可能會影響問題的調查。當您完成檢查欲寄出的資訊後,請點選「」。
圖形 12.6. 檢查欲傳送的資料
- 請檢查欲傳送的檔案清單,並將錯誤報告作為獨立附件包含。這些檔案提供了能夠協助調查的系統資訊。若您不希望傳送特定檔案,請將這些項目旁的勾選方塊反選。若要提供可能能夠協助修正問題的額外檔案,請點選「」。在您檢查了欲傳送的檔案之後,請勾選標記為「我已經檢查了資料並同意將它送出」。之後,請點選「 」以傳送報告和附件至客戶端入口網站。
圖形 12.7. 檢查欲傳送的檔案
- 當對話方塊回報處理程序已完成時,您可按下「顯示記錄」來檢視報告程序的詳細資訊,或「關閉」以返回初始當機回報對話方塊。在此,您可按下「離開」以退出安裝程序。
12.2.3. IBM Power Systems 使用者的其它分割區問題
- 一個
/
(root)分割區 - 一個
PReP Boot
分割區 - 一個
/boot
分割區(僅在 root 分割區為 LVM 邏輯卷冊或是 Btrfs 子卷冊時)
12.3. 安裝完成後所發生的問題
12.3.1. 圖形化開機程序上的問題
過程 12.3. 暫時停用圖形化開機
- 開啓您的電腦並等待開機載入程式選單出現。若您將您的開機載入程式逾時值設為 0,請按住 Esc 鍵來存取此選單。
- 當開機載入程式選單出現時,請使用您的方向鍵來選取您希望啟動的項目,並按下 e 鍵來編輯此項目的選項。
- 請在選單清單中,尋找 kernel 一行 - 也就是以
linux
關鍵字作為起始的一行。請在此行上找出rhgb
選項並將它刪除。您可能無法即刻看見此選項;請使用方向鍵來上下捲動。 - 請按下 F10 或是 Ctrl+X 來以您所編輯的選項啟動系統。
過程 12.4. 永久停用圖形化開機
- 以
su -
指令登入root
帳號:$
su -
- 使用例如 vim 之類的純文字編輯器開啟
/etc/default/grub
配置檔案。 - 請在
grub
檔案中尋找以GRUB_CMDLINE_LINUX
為起始的一行。該行應看似以下:GRUB_CMDLINE_LINUX="rd.lvm.lv=rhel/root rd.md=0 rd.dm=0 vconsole.keymap=us $([ -x /usr/sbin/rhcrashkernel-param ] && /usr/sbin/rhcrashkernel-param || :) rd.luks=0 vconsole.font=latarcyrheb-sun16 rd.lvm.lv=vg_rhel/swap rhgb quiet"
請在這行上移除rhgb
選項。 - 儲存已編輯的配置檔案。
- 請藉由執行以下指令更新開機載入配置:
#
grub2-mkconfig --output=/boot/grub2/grub.cfg
rhgb
附加至 /etc/default/grub
檔案中的 GRUB_CMDLINE_LINUX
一行上,並透過 grub2-mkconfig
指令再次更新開機載入程式配置。
12.3.2. 開機進入圖形環境
startx
指令來啟用此環境。然而請注意,這僅是個一次性的修正,而不會改變未來登入的程序。
graphical.target
。當您完成後,請重新啟動電腦。系統重新啟動後,您將會看見一個圖形化登錄提示。
過程 12.5. 將圖形化登錄設為預設值
- 請開啟一個 shell 提示符號,再輸入
su -
指令以切換為 root 身份。 - 將預設目標設置為
graphical.target
。若要這麼做,請執行以下指令:#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root
身份執行下列指令:
#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12.3.3. 沒有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12.3.4. X Server 在使用者登入後當機
$
df -h
/home
分割區上。df
指令的輸出範例可能會看似以下: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mapper/vg_rhel-root 20G 6.0G 13G 32% / devtmpfs 1.8G 0 1.8G 0% /dev tmpfs 1.8G 2.7M 1.8G 1% /dev/shm tmpfs 1.8G 1012K 1.8G 1% /run tmpfs 1.8G 0 1.8G 0% /sys/fs/cgroup tmpfs 1.8G 2.6M 1.8G 1% /tmp /dev/sda1 976M 150M 760M 17% /boot /dev/dm-4 90G 90G 0 100% /home
/home
分割區已滿,並造成當機。您可藉由移除分割區上不需要的檔案來騰出更多空間。在您釋出了一些磁碟空間後,請使用 startx
指令來啟動 X。
df
的相關資訊,以及可用選項(比方說使用於此範例中的 -h
選項)的相關解釋,請參閱 df(1)
man page。
12.3.5. 您的系統是否顯示了 Signal 11 錯誤?
rd.live.check
開機選項。詳情請參閱〈節 20.2.2, “驗證開機媒介”〉。
部 III. IBM System z 主機架構 — 安裝與開機
章 13. 在 IBM System z 上準備進行安裝程序
13.1. 安裝之前
- 決定您打算在 LPAR 上執行作業系統,或是作為 z/VM 客座端作業系統執行。
- 決定您是否需要 swap 空間,如果需要的話,需要多少?雖然您亦可(也建議您)指定足夠的記憶體給 z/VM 客座端虛擬機器,並讓 z/VM 來進行必要的置換(swapping),也會有無法預測所需之 RAM 的情況發生。如此情況必須依照每一個例子來進行檢查。請參閱〈節 15.10.3.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 決定網路配置。IBM System z 上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支援以下網路裝置:
- 真實與虛擬的 Open Systems Adapter(OSA)
- 真實與虛擬的 HiperSockets
- 真實 OSA 的 LAN 頻道工作站(LCS)
- 磁碟空間。計算您需要多少磁碟空間,並分配足夠的磁碟空間在 DASD[2] 或 SCSI[3]磁碟上。您至少需要 2 GB 才能進行伺服器安裝,若您希望安裝所有套件的話,您則需擁有 5 GB 的空間。您亦需要預留磁碟空間以存放應用程式資料。當安裝完成後,您可視需求新增或刪除 DASD 或 SCSI 磁碟分割區。如果您的系統上已經有其它作業系統,那麼新安裝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Linux instance)所使用的磁碟空間,必須與這些作業系統的磁碟空間分開。欲取得更多有關於磁碟和分割區配置上的相關資訊,請參照〈節 15.10.3.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 RAM。Linux 事例需使用 1 GB(建議值)。透過調整,事例最小可能能夠以 512 MB RAM 來執行。
13.2. System z 安裝程序總覽
啟動安裝程序
連接主機電腦,然後執行一項 initial program load(IPL)或是藉由包含了安裝程式的媒介開機。詳情請參閱〈章 14, 在 IBM System z 上啟動安裝程序〉。Anaconda
使用 Anaconda 安裝程式來配置網路、指定語言支援、安裝來源、欲安裝的軟體套件,並執行剩下整個安裝程序。詳情請參閱〈章 15, 在 IBM System z 上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13.2.1. 啟動安裝程序
kernel.img
)以及初始 Ram disk(initrd.img
),不過 generic.prm
中至少要含有其參數。Linux 安裝系統在本文件中亦稱為安裝程式。
- z/VM 讀取程式 – 詳情請參閱〈節 14.3.1, “使用 z/VM 讀取程式”〉。
- 透過遠端 FTP 伺服器的 SE 或 HMC – 詳情請參閱〈節 14.4.1, “使用 FTP 伺服器”〉。
- SE 或 HMC DVD – 詳情請參閱〈節 14.4.4, “使用一個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裝置”〉。
- DASD – z/VM 請參閱〈節 14.3.2, “使用一個準備好的 DASD”〉,LPRA 請參閱〈節 14.4.2, “使用一個準備好的 DASD”〉。
- 透過了一個 FCP 頻道連接的 SCSI 裝置 – z/VM 請參閱〈節 14.3.3, “使用已準備好、連接了 FCP 的 SCSI 磁碟”〉,LPAR 請參閱〈節 14.4.3, “使用已準備好、連接了 FCP 的 SCSI 磁碟”〉。
- 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 z/VM 請參閱〈節 14.3.4, “使用一個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裝置”〉,LPAR 請參閱〈節 14.4.4, “使用一個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裝置”〉。
zipl
開機載入程式。
13.2.2. 使用 Anaconda 來進行安裝
- 圖形化模式
- 圖形安裝乃透過 VNC 客戶端進行。您可使用您的滑鼠和鍵盤來在畫面之間進行瀏覽、點選按鈕以及輸入文字欄位。欲取得更多有關於透過 VNC 進行圖形安裝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2, 透過 VNC 安裝〉。
- 文字模式
- 此介面不提供所有的 GUI 介面功能,並且不支援所有的設定。若您無法使用 VNC 客戶端或是 X11 伺服器,請使用此介面來進行互動式的安裝。欲取得更多有關於文字安裝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15.1.3, “在文字模式下安裝”〉。
- 指令列模式
- 這是為了在 System z 上進行自動化和無互動的安裝程序用的。請注意,若安裝程式遇上了無效或遺失的 Kickstart 指令時,系統將會重新啟動。欲取得更多有關於自動化安裝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3, Kickstart 安裝〉。
章 14. 在 IBM System z 上啟動安裝程序
14.1. 自訂 generic.prm
generic.prm
檔案,請在其中加入以下項目的配置:
- 安裝軟體庫
- 使用
inst.repo=
選項。詳情請參閱〈指定安裝來源〉。 - 網路裝置
- 您亦可使用
rd.znet=
選項(接受網路協定類型、以逗號區隔開的子頻道,以及選用性、以逗號區隔開的sysfs
參數和值配對,然後啟用裝置。此參數可多次指定,以啟用多重網路裝置。例如:rd.znet=qeth,0.0.0600,0.0.0601,0.0.0602,layer2=1,portname=foo rd.znet=ctc,0.0.0600,0.0.0601,protocol=bar
- 儲存裝置
rd.dasd=
選項接受直接存取儲存裝置(DASD)控制器裝置匯流排識別符號,以及選用性、逗號區隔開的sysfs
參數和值配對,然後啟用裝置。此參數能多次指定,以啟用多重 DASD。例如:rd.dasd=0.0.0200,readonly=0
rd.zfcp=
選項接受 SCSI 透過 FCP(zFCP)控制器裝置匯流排識別符號、全球連接埠名稱(WWPN),以及一個 FCP LUN,然後啟用裝置。此參數能多次指定,以啟用多重 zFCP 裝置。例如:rd.zfcp=0.0.4000,0x5005076300C213e9,0x5022000000000000
14.2. 在 IBM System z 上的硬碟安裝考量
#
zipl -V -t /mnt/ -i /mnt/images/kernel.img -r /mnt/images/initrd.img -p /mnt/images/generic.prm
generic.prm
”〉,以取得為 generic.prm
檔案自訂開機參數的相關資訊。
14.3. 安裝在 z/VM 之中
- z/VM 虛擬讀取器
- 以 zipl 開機載入程式準備的 DASD 或是連接了 FCP 的 SCSI 裝置
- 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光碟機
注意
logon user here
cp ipl cms
query disk
- 請查詢可用的主要記憶體,以 System z 的術語來講亦稱為儲存裝置。您的客座端應至少擁有 1GB 的主要記憶體。
cp query virtual storage
- 以類型來查詢可用的網路裝置:
osa
- OSA – CHPID 類型的 OSD,真實或虛擬(VSWITCH 或 GuestLAN)的 OSD,兩者皆於 QDIO 模式下
hsi
- HiperSockets – CHPID 類型的 IQD,真實或虛擬(GuestLAN 類型的 Hipers)
lcs
- LCS – CHPID 類型的 OSE
比方說,若要查詢以上所描述的所有網路裝置類型,請執行:cp query virtual osa
- 查詢可用的 DASD。只有被標記為
RW
讀寫模式的磁碟可被用來作為安裝目標:cp query virtual dasd
- 查詢可用的 FCP 頻道:
cp query virtual fcp
14.3.1. 使用 z/VM 讀取程式
- 假如必要的話,請將含有 z/VM TCP/IP 工具的裝置新增至您的 CMS 磁碟清單中,例如:
cp link tcpmaint 592 592 acc 592 fm
將 fm 取代為任何FILEMODE
字母。 - 執行指令:
ftp host
host 代表 host 了開機映像檔(kernel.img
和initrd.img
)的 FTP 伺服器的主機名稱或 IP 位址。 - 登入並執行下列指令(假如您要覆寫既有的
kernel.img
、initrd.img
、generic.prm
或是redhat.exec
檔案,請使用(repl
選項:cd /location/of/install-tree/images/
ascii
get generic.prm (repl
get redhat.exec (repl
locsite fix 80
binary
get kernel.img (repl
get initrd.img (repl
quit
- 您可選用性地透過 CMS 指令
filelist
來顯示收到的檔案以及其格式,以檢查檔案是否有正確傳輸。kernel.img
和initrd.img
必須要擁有固定的紀錄長度格式,並且格式欄位中必須要標示了F
,並且Lrecl
欄位中必須含有紀錄長度 80。例如:VMUSER FILELIST A0 V 169 Trunc=169 Size=6 Line=1 Col=1 Alt=0 Cmd Filename Filetype Fm Format Lrecl Records Blocks Date Time REDHAT EXEC B1 V 22 1 1 4/15/10 9:30:40 GENERIC PRM B1 V 44 1 1 4/15/10 9:30:32 INITRD IMG B1 F 80 118545 2316 4/15/10 9:30:25 KERNEL IMG B1 F 80 74541 912 4/15/10 9:30:17
請按下 PF3 來退出filelist
並回到 CMS 提示符號上。 - 視需求在
generic.prm
中自訂開機參數。詳情請參閱〈節 14.1, “自訂generic.prm
”〉。另一個配置儲存和網路裝置的方式就是透過使用一個 CMS 配置檔案。在此情況下,請將CMSDASD=
和CMSCONFFILE=
參數附加至generic.prm
中。詳情請參閱〈節 18.2, “z/VM 配置檔案”〉。 - 最後,請執行 REXX script
redhat.exec
以啟動安裝程式:redhat
14.3.2. 使用一個準備好的 DASD
cp ipl DASD_device_number loadparm boot_entry_number
cp ipl eb1c loadparm 0
14.3.3. 使用已準備好、連接了 FCP 的 SCSI 磁碟
- 配置 z/VM 的 SCSI 開機載入程式以存取 FCP 儲存區域網路中,準備好的 SCSI 磁碟。請選擇參照了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程式的 zipl 開機選單選項。請使用格式如下的指令:
cp set loaddev portname WWPN lun LUN bootprog boot_entry_number
將 WWPN 取代為儲存系統的全球連接埠名稱,並將 LUN 取代為磁碟的邏輯單元號碼。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必須被分為兩對八碼的數字。例如:cp set loaddev portname 50050763 050b073d lun 40204011 00000000 bootprog 0
- 此外,您亦可透過以下指令來確認您的設定:
query loaddev
- 透過下列指令來啟動與包含了磁碟的儲存系統連接的 FCP 裝置:
cp ipl FCP_device
舉例來說:cp ipl fc00
14.3.4. 使用一個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裝置
- 將您的 System z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VD 插入 DVD 光碟機中。
- 請配置 z/VM 的 SCSI 開機載入程式,以存取 FCP 儲存區域網路中的 DVD 光碟機,並指定
1
為 System z DVD 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上的開機項目。請使用格式如下的指令:cp set loaddev portname WWPN lun FCP_LUN bootprog 1
將 WWPN 取代為FCP-to-SCSI 橋接的 WWPN,並將 FCP_LUN 取代為 DVD 光碟機的 LUN。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必須被分為兩對八碼的數字。例如:cp set loaddev portname 20010060 eb1c0103 lun 00010000 00000000 bootprog 1
- 此外,您亦可透過以下指令來確認您的設定:
cp query loaddev
- 在連至了 FCP-to-SCSI 橋接的 FCP 裝置上進行IPL。
cp ipl FCP_device
舉例來說:cp ipl fc00
14.4. 在一個 LPAR 中安裝
- FTP 伺服器
- 以 zipl 開機載入程式準備的 DASD 或是連接了 FCP 的 SCSI 磁碟。
- 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光碟機
- 請以一個擁有足夠權限在 LPAR 上安裝新作業系統的使用者,來登入至 IBM System z 的硬體管理主控台(HMC))或是 Support Element(SE)支援元件中。
- 請選取「Images」,然後選取您希望安裝的 LPAR。請使用框架中右側的箭頭來瀏覽「 」選單。
- 點兩下「作業系統訊息」以顯示 Linux 開機訊息所會顯示於的文字主控台。
- 視需求在
generic.prm
中自訂開機參數。詳情請參閱〈節 14.1, “自訂generic.prm
”〉。
14.4.1. 使用 FTP 伺服器
- 滑鼠點選「由光碟或伺服器載入」。
- 在接下來的對話視窗中,請選擇「FTP 來源」然後輸入以下資訊:
- 「主機電腦」– 您希望從而進行安裝的 FTP 之主機名稱或 IP 位址,例如
ftp.redhat.com
- 使用者 ID – 您在 FTP 伺服器上的使用者名稱。或是請指定
anonymous
。 - 「密碼」– 您的密碼。若您要以
anonymous(匿名)
登入,請使用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 「帳號(選用性) – 將此欄位保留空白。
- 「檔案位置(選用性)」– FTP 伺服器上持有 System z 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目錄。例如
/rhel/s390x/
。
- 點選「繼續」。
- 在接下來的對話方塊中,保留預設選取的
generic.ins
,然後點選「繼續」。
14.4.2. 使用一個準備好的 DASD
- 點兩下「載入.」。
- 在接下來的對話方塊中選取
Normal
」「載入類型」。 - 如「載入位址」,填入 DASD 的裝置號碼。
- 如「載入參數」填入和您準備用來啟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程式的 zipl 開機選單項目相應的數字。
- 點選「」按鈕。
14.4.3. 使用已準備好、連接了 FCP 的 SCSI 磁碟
- 點兩下「載入.」。
- 在接下來的對話方塊中,選取
SCSI
來作為「載入類型」。 - 如「載入位址」,填入與 SCSI 磁碟連接的 FCP 頻道裝置號碼。
- 在「全球連接埠名稱」中,以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填入包含了磁碟的儲存系統的 WWPN。
- 在「邏輯單元號碼中,以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填入磁碟的 LUN。
- 如「載入程式選擇器」,填入和您準備用來啟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程式的 zipl 開機選單項目相應的數字。
- 將「開機紀錄邏輯區塊位址」保留為
0
,並將「作業系統專屬載入參數」保留為空白。 - 點選「」按鈕。
14.4.4. 使用一個連接了 FCP 的 SCSI DVD 裝置
- 將您的 System z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VD 插入 DVD 光碟機中。
- 點兩下「載入.」。
- 在接下來的對話方塊中,選取
SCSI
來作為「載入類型」。 - 如「載入位址」,填入與 FCP-to-SCSI 橋接連接的 FCP 頻道的裝置號碼。
- 如「全球連接埠名稱」,以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填入 FCP-to-SCSI 橋接的 WWPN。
- 如「邏輯單元號碼」,以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填入 DVD 光碟機的 LUN。
- 如「開機程式選擇器」,填入數字
1
以選擇 System z DVD 上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開機項目。 - 將「開機紀錄邏輯區塊位址」保留為
0
,並將「作業系統專屬載入參數」保留為空白。 - 點選「」按鈕。
章 15. 在 IBM System z 上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15.1. 安裝模式選項

圖形 15.1. 「安裝概要」畫面

圖形 15.2. 文字模式中的「安裝概要」畫面
15.1.1. 以圖形模式進行安裝
15.1.2. 在無互動的模式下進行安裝
inst.cmdline
作為開機選項(請參閱〈節 18.4, “用於 Kickstart 安裝程序的參數”〉)或是您在您的 Kickstart 檔案中指定了 cmdline
選項(請參閱〈章 23, Kickstart 安裝〉),Anaconda 會以無互動的文字列模式啟動。在此模式下,所有必要的資訊皆必須在 Kickstart 檔案中提供。安裝程式將不會允許使用者互動,並且若有未指定的安裝資訊時將會停下。
15.1.3. 在文字模式下安裝
- 安裝系統無法辨識您電腦上的顯示硬體,
- 您可藉由將
inst.text
選項附加至開機指令列上來選擇進行文字模式的安裝程序。 - 您使用了一個 Kickstart 檔案來自動化安裝程序,並且您提供的檔案包含了
text
指令。

圖形 15.3. 文字模式中的「安裝概要」畫面
重要
inst.xdriver=vesa
選項開機 – 請參閱〈章 20, 開機選項〉。
- 互動式地啟用 FCP LUN,
- 配置進階的儲存方式,例如 LVM、RAID、FCoE、zFCP 以及 iSCSI,
- 自訂化分割區配置,
- 自訂開機載入程式配置,
- 在進行安裝時選擇套件外掛,
- 透過 Initial Setup 工具程式配置已安裝的系統,
- 語言和鍵盤設定。
注意
正在處理...
標籤。若要更新文字選單項目的目前狀態,請在文字模式提示下使用 r
選項。
ip
選項可以用來配置網路設定。詳情請參閱〈節 20.1, “在開機選單下配置安裝系統”〉。
15.2. 歡迎畫面和語言選擇
注意

圖形 15.4. 語言配置
15.3. 安裝概要畫面

圖形 15.5. 「安裝概要」畫面
注意
15.4. 日期和時間
- 藉由滑鼠點選互動式地圖,在城市間切換(以黃點標示)。紅色的標誌代表您目前的選擇。
- 您也可以捲動螢幕上方的「地區」和「城市」下拉式選單,以選擇您的時區。
- 選擇「地區」下拉式選單下方的「Etc」,然後在下個調整了 GMT/UTC 的選單中選擇您的時區,例如
GMT+1
。
注意

圖形 15.6. 時區配置畫面
注意
15.5. 語言支援
Español
。接著,您可在右方面板中選擇您所在區域專屬的地區語言,例如 Español (Costa Rica)
。您可選擇多種語言和多種語言地區。選擇的語言會出現在左方面板中以粗體字強調顯示。

圖形 15.7. 配置語言支援
注意
15.6. 鍵盤設定

圖形 15.8. 鍵盤設定
重要
注意
15.7. 安裝來源

圖形 15.9. 安裝來源畫面
- ISO 檔案
- 若安裝程式偵測到了含有可掛載檔案系統的已分割硬碟,此選項將會出現。請選擇此選項,並按下「」按鈕,並前往您電腦上的安裝 ISO 檔案位置。接著請按下「 」以確保該檔案適用於安裝。
- 在網路上
- 若要指定網路位置,請選擇此選項並由下列下拉式選單中的選項中進行選擇:
- 「http://」
- 「https://」
- 「ftp://」
- 「nfs」
使用您的選項作為 URL 的起始,請將剩下的部分輸入位址欄中。若您選擇了 NFS,另一個方塊將會出現以讓您指定任何 NFS 掛載選項。重要
當選擇一個基於 NFS 的安裝來源時,您必須以一個冒號(:
)字元來指定位址,以將主機名稱和路徑區隔開來。例如:server.example.com:/path/to/directory
若要為一項 HTTP 或是 HTTPS 來源配置協定,請按下「啟用 HTTP 協定」並在「協定 URL」方塊中輸入 URL。若您的協定需要進行認證,請選取「使用認證」並輸入一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請按下「 」。」按鈕。請選取「若您的 HTTP 或 HTTP URL 參照一個軟體庫鏡像清單,請勾選輸入欄位下方的核取方塊。
15.8. 網路 & 主機名稱

圖形 15.10. 網路 & 主機名稱配置畫面
重要
15.8.1. 編輯網路連線
enccw
device_id 格式的名稱,例如 enccw0.0.0a00
。請注意,在 System z 上您無法新增連線,因問網路的子頻道需要被分群,並提前啟用,而目前這只會在開機階段時進行。詳情請參閱〈章 14, 在 IBM System z 上啟動安裝程序〉。
- 若您每次在系統啟動時都需要使用連線的話,請勾選「當此網路能使用時,自動連上它」方塊。您可使用超過一個能自動連上的連線。此設定將會帶入至安裝的系統。
圖形 15.11. 網路自動連線功能
- 就預設值,IPv4 參數會由網路上的 DHCP 服務自動配置。同時,IPv6 配置會被設為
自動
的方式。此組合適用於大部分安裝方案,並且一般不需要進行任何變更。圖形 15.12. IP 協定設定
- 選擇「」方塊以限制只連線至本機網路。這項設定將會轉移至安裝的系統上,並且適用於整個連線。儘管未配置額外的路由,您也可以選擇此選項。
圖形 15.13. 配置 IPv6 路由
15.9. 軟體選擇
- 列在橫線上方的外掛為您所選擇之環境的特屬外掛。若您在此部分中選擇了任何外掛之後卻選擇了不同的環境的話,您將會失去您所進行的選項。
- 列在橫線下方的外掛能使用於所有環境中。選擇不同的環境將不會影響在此部分中所進行的選擇。

圖形 15.14. 伺服器安裝的軟體選擇範例
server
類型提供了為伺服器設計的環境,而 workstation
類型則是作為包含了開發選項的開發人員工作站。
repodata/*-comps-variant.architecture.xml
檔案。這個檔案中包含一個詳述了可用環境(以 <environment>
標籤標記)與外掛(<group>
標籤)的結構。
%packages
部分中指定環境、群組和個別套件。欲取得有關於在 Kickstart 檔案中指定安裝套件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23.3.3, “套件選擇”〉,有關於透過 Kickstart 自動化安裝程序上的一般資訊,請參閱〈章 23, Kickstart 安裝〉。
15.9.1. 核心網路服務
- 透過
syslog
工具程式來中央化日誌 - 傳送電子郵件的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進行網路檔案共享的 NFS(Network File System)
- 進行遠端存取的 SSH(Secure SHell)
- 進行 resource advertising 的 mDNS(multicast DNS)
15.10. 安裝目的地
警告
重要

圖形 15.15. 儲存空間總覽
- 在「雌蝶分割」部分中,您可選擇要如何分割您的儲存裝置。您可手動配置分割區,或是讓安裝程式自動為您配置。若您要在一個先前未使用過的儲存裝置上進行全新安裝,或是不需要保留儲存裝置上的任何資料的話,建議您使用自動磁碟分割。若要這麼做,請選擇保留安裝程式的預設「自動配置分割區」鈕,以讓安裝程式為您在儲存空間上建立必要的分割區。若要進行自動磁碟分割,您亦可選擇「我希望騰出額外的可用空間」核取方塊來選擇如何由其它檔案系統重新分配空間給此安裝程序。若您選擇了自動磁碟分割不過卻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完成安裝,當點選「 」時,有個對話視窗將會出現:
圖形 15.16. 包含取回空間選項的安裝選項對話視窗
點選「節 15.10.2, “取回磁碟空間”〉。」以新增更多儲存空間。點選「 」以從既有分割區中釋出可用儲存空間。詳情請參閱〈 - 您可在「加密」部分中選擇「為我的資料加密」核取方塊,以加密所有分割區,除了
/boot
分割區之外。有關於加密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安全性指南》。
重要
15.10.1. 加密分割區

圖形 15.17. 請輸入加密分割區的密碼字串
警告
15.10.2. 取回磁碟空間
警告

圖形 15.18. 由既有的檔案系統取回磁碟空間
- 「」– 將不動到檔案系統,並且不會有資料被刪除。這是預設的動作。
- 「」– 將檔案系統完全移除。所有它占用的磁碟空間皆會被騰出以供安裝程序使用。
- 「」– 由檔案系統取回可用空間,並供此安裝程序使用。請使用滑桿來為選擇的分割區設置新的大小。僅能使用於可重設大小,並且 LVM 或 RAID 未使用到的分割區。
- 「– 這個位於右邊的按鈕就預設值會將所有檔案系統標記為刪除。按下後,它便會更改標籤並允許您再次將所有檔案系統標記為保留。
15.10.3. 手動磁碟分割
警告

圖形 15.19. 手動磁碟分割畫面
注意
/boot
相聯的裝置。kernel 檔案與開機載入程式磁區會與此裝置相聯。第一個 DASD 或是 SCSI LUN 會被使用,而當重新 IPL 既有安裝系統時,裝置編號會被使用。
15.10.3.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
/
、/home
、/boot
以及 swap
。您亦可視需求建立額外的分割區。欲取得更多詳細資料,請參閱〈節 15.10.3.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boot
分割區、一個 /
(root)分割區,以及一個與可用空間成比例的 swap 分割區。這些為典型安裝程式建議的分割區,不過您可視需求增加額外的分割區。
/
來作為 root 分割區,或是 /boot
來作為 boot 分割區。接著請輸入分割區的大小,並在「欲設置的容量」文字欄位中使用常見的大小單位(例如 MB、GB 或 TB)– 比方說,輸入 2GB
來建立 2GB 的分割區。若您將欄位保留空白或是您指定一個大於可用空間的大小,所有剩下的可用空間皆會被使用。在輸入了這些資料後,請按下「 」按鈕來建立分割區。
標準分割區
、BTRFS
、LVM
以及 LVM 精簡佈建
。請注意 /boot
分割區將總是會位於標準分割區上,無論在此選單中選擇的值是什麼。

圖形 15.20. 配置掛載點

圖形 15.21. 重新掃描磁碟

圖形 15.22. 自訂分割區
- 「名稱」– 為 LVM 或 Btrfs 指定一組名稱。請注意標準分割區會在建立時自動被命名,並且它們的名稱無法更改,比方說
/home
被指定sda1
這組名稱。 - 「掛載點」– 請輸入分割區的掛載點。比方說,若有個分割區應作為 root 分割區,請輸入
/
;輸入/boot
來作為/boot
分割區等等。當要配置 swap 分割區時,請勿設置掛載點 – 將檔案類型設成swap
以足夠。 - 「標籤」– 為分割區指定一個標籤。標籤主要使用來讓您輕易辨識和找出個別的分割區。
- 「欲設置的容量 – 輸入欲使用的分割區大小。您可使用常見的大小單位,例如 KB、MB、GB 或 TB。若您沒有指定任何單位的話,MB 將會是預設選項。
- 「裝置類型」– 在「標準分割區」、「BTRFS」、「LVM」或是「LVM 精簡佈建」之間進行選擇。若兩個或更多個磁碟被選擇來進行分割,「RAID」也將能被使用。請檢查相鄰的「加密」方塊以為分割區加密。您將會在之後被提示設置一組密碼。
- 「檔案系統」– 請在下拉式選單中選擇此分割區的適當檔案系統類型。請檢查相鄰的「格式化」方塊,以格式化既有的分割區,或將其保留為未選取以保留您的資料。
15.10.3.1.1. 檔案系統類型
裝置類型
- 「標準分割區」– 標準的分割區能包含檔案系統或是 swap 空間,或是它亦可提供容納軟體 RAID 或 LVM 實體卷冊的空間。
- 「邏輯卷冊(LVM)」– 建立 LVM 分割區會自動地產生一個 LVM 邏輯卷冊。LVM 能改善使用實體磁碟時的效能。欲取得有關於如何建立邏輯卷冊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15.10.3.3, “建立 LVM 邏輯卷冊”〉。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LVM 的詳細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邏輯卷冊管理程式管理指南》。
- 「LVM 精簡佈建」– 您可藉由使用精簡佈建來管理可用空間的儲存集區,亦稱為精簡集區(thin pool),並能在應用程式需要時,分配給任意數量的裝置。精簡集區亦可視需求進行動態式的擴展,以便有效率地分配儲存空間。
- 「BTRFS」– Btrfs 是個擁有數項類似裝置特性的檔案系統。它能夠辨識並管理更多的檔案、較大的檔案,以及比 ext2、ext3 和 ext4 檔案系統還要大的卷冊。若要建立 Btrfs 卷冊並取得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15.10.3.4, “建立 Btrfs 子卷冊”〉。
- 「軟體 RAID」– 建立二或更多個軟體 RAID 能讓您建立一項 RAID 裝置。一個 RAID 分割區會分配給系統上的個個磁碟。若要建立一項 RAID 裝置,請參閱〈節 15.10.3.2, “建立硬體 RAID”〉。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RAID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儲存管理指南》。
檔案系統
- 「xfs」– XFS 是個高延展性、高效能的檔案系統,它支援最大 16 exabyte(約一千六百萬 TB)的檔案系統,最大 8 exabyte(約八百萬 TB)的檔案,以及包含了上千萬個項目的目錄結構。XFS 支援 metadata journaling,這可提供更快速的當機復原。XFS 檔案系統亦可在已掛載並啟用中的情況下進行磁碟重新整理以及大小重設。此檔案系統就預設值會被選取,並且強烈建議您使用此檔案系統。欲取得有關於如何將先前使用 ext4 檔案系統的常用指令轉換為 XFS 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附錄 E, ext4 與 XFS 指令的參照表〉。支援的最大 XFS 分割區大小為 500 TB。
- 「ext4」– ext4 檔案系統以 ext3 檔案系統為基礎,並且包含了幾項改善。這包含了較大檔案系統和較大檔案上的支援、更快更有效率的磁碟空間分配、在一個目錄中沒有子目錄數量上的限制、更快速的檔案系統檢測速度,以及更完善的日誌系統。目前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中所支援的最大 ext4 檔案系統大小為 50 TB。
- 「ext3」– ext3 檔案系統以 ext2 檔案系統為基礎,並且擁有一項主要優勢 – 日誌檔案系統(journaling)。使用日誌檔案系統可減少在系統當機後,復原檔案系統的所需時間,原因是因為已無需在每次發生當機情況時,再次為檔案系統執行
fsck
工具程式來檢查 metadata 的一致性。 - 「ext2」– ext2 檔案系統支援標準的 Unix 檔案類型,包括正規檔案、目錄,或符號連結。它提供了支援長達 255 字元檔名的能力。
- 「vfat」– VFAT 檔案系統是一種與 FAT 檔案系統上的 Microsoft Windows 長檔名相容的 Linux 的檔案系統。
- 「swap」– Swap 分割區主要用來當作虛擬記憶體使用。換句話說,當系統記憶體不足,電腦需要空間處理現有工作時,就會把資料寫到 swap 分割區中。
15.10.3.2. 建立硬體 RAID
注意

圖形 15.23. 建立軟體 RAID 分割區 –「裝置類型」選單展開
- 如〈節 15.10.3.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一般地建立掛載點。您可借由配置此掛載點來配置 RAID 裝置。
- 選擇的分割區將會保留在左方的面板中,請選擇面板下方的配置按鈕,以開啟「配置掛載點」對話視窗。選擇哪些磁碟將會被包含在 RAID 裝置中,並按下「 」。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RAID」。
- 點選「檔案系統」下拉式選單並選擇您希望使用的檔案系統類型(請參閱 節 6.10.4.1.1, “檔案系統類型”)。
- 點選「RAID 等級」下拉式選單並選擇您希望使用的 RAID 等級。可用的 RAID 等級為:
- RAID0 –「優化的效能(磁條)」
- 在多重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Level 0 RAID 能提供比標準分割區更佳的效能,並且可被使用來將多個儲存裝置併為一個單獨的大型虛擬裝置。請注意,Level 0 RAID 不提供冗位(redundancy),並且陣列中一個裝置的錯誤將會影響整個陣列。RAID 0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 –「冗位(鏡像)」
- 將一個儲存裝置上的資料映射至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儲存裝置上。陣列中的額外裝置提供了更高層級的冗位。RAID 1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4 –「錯誤偵測(同位位元)
- 可在多個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不過使用了陣列中的一個裝置以儲存同位位元資訊,它們是用來保護陣列的,以防陣列中的任何裝置發生錯誤。因為所有同位位元資訊皆儲存在該裝置上,因此存取此裝置可能會影響陣列的效能。RAID 4 需要至少三個 RAID 分割區。
- RAID5 –「發佈的錯誤偵測」
- 在多個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和同位位元資訊。因此 Level 5 RAID 提供了在多個裝置之間傳輸資料的增強效能,然而卻沒有 level 4 RAID 的效能瓶頸,因為同位位元資訊也會透過陣列傳輸。RAID 5 需要至少三個 RAID 分割區。
- RAID6 –「冗位」
- Level 6 RAID 和 level 5 RAID 相似,不過與其只儲存一組同位位元資料,它們會儲存兩組。RAID 6 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0 –「冗位(鏡像)」和「優化的效能(磁條)」
- Level 10 RAID 會是 nested RAID 或是 hybrid RAID。Level 10 RAID 是藉由在被映射的儲存裝置上傳輸資料所建立而成的。比方說,由四個 RAID 分割區所建立而成的 level 10 RAID 包含兩對分割區,這兩個分割區互相映射著。接著資料會透過這兩對儲存裝置被傳輸,就如在一個 level 0 RAID 中相同。RAID 10 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15.10.3.3. 建立 LVM 邏輯卷冊
重要
lvm
指令。若要返回文字模式安裝,請鍵入 Ctrl+Alt+F1。

圖形 15.24. 配置邏輯卷冊
- 如〈節 15.10.3.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所描述地為 LVM 卷冊建立掛載點。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LVM」。「卷冊群組」下拉式選單將會出現並顯示新建立的卷冊群組名稱。
- 您可選擇性地點選選單並選擇「建立新卷冊群組」或按下「 」以視需求配置新建的卷冊群組。「建立新卷冊群組」選項和「 」按鈕皆會帶領您至「配置卷冊群組」對話視窗中,在此您可重新命名邏輯卷冊群組,並選擇要包含哪些磁碟。
圖形 15.25. 自訂 LVM 卷冊群組
可用的 RAID 等級與實際的 RAID 裝置相同。詳情請參閱〈節 15.10.3.2, “建立硬體 RAID”〉。您亦可為卷冊群組標記加密,並為其設定大小政策。可用的政策選項為:- 「自動」– 卷冊群組的大小會自動設置,如此一來它的大小會剛好足夠包含已配置的邏輯卷冊。若您不需要卷冊群組中有可用的空間,這將會是最佳選項。
- 「愈大愈好」– 卷冊群組會以最大大小建立,無論它所包含的已配置邏輯卷冊之大小為何。若您計劃將大部分資料保留在 LVM 上,並且之後可能會需要增加既有邏輯卷冊的大小,或是您可能需要在此群組中建立額外的邏輯卷冊。
- 「固定」– 透過此選項,您可設置確切的卷冊群組大小。任何經配置的邏輯卷冊將必須限制在此固定大小之間。若您知道您所想要的卷冊群組確切大小,這將會是最佳的選項。
當群組配置完成後,請按下「」。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警告
/boot
分割區放置在一個 LVM 卷冊上。
15.10.3.4. 建立 Btrfs 子卷冊

圖形 15.26. 配置 Btrfs 子卷冊
- 如〈節 15.10.3.1, “新增檔案系統和配置分割區”〉中一般地建立掛載點。您可借由配置此掛載點來配置 Btrfs 卷冊。
- 點選「裝置類型」下拉式選單並選擇「BTRFS」。「檔案系統」下拉式選單將會被自動禁止更改並以灰階顯示
Btrfs
。「卷冊」下拉式選單將會出現並顯示新建立的卷冊名稱。 - 您可選擇性地點選選單並選擇「建立新卷冊」或按下「 」以視需求配置新建的卷冊。「建立新卷冊」選項和「 」按鈕皆會帶領您至「配置卷冊」對話視窗中,在此您可重新命名子卷冊並為其新增 RAID 等級。
圖形 15.27. 自訂 Btrfs 卷冊
可用的 RAID 等級為:- 「RAID0(效能)」
- 在多重儲存裝置之間傳輸資料。Level 0 RAID 能提供比標準分割區更佳的效能,並且可被使用來將多個儲存裝置併為一個單獨的大型虛擬裝置。請注意,Level 0 RAID 不提供冗位(redundancy),並且陣列中一個裝置的錯誤將會影響整個陣列。RAID 0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冗位)」
- 將一個儲存裝置上的資料映射至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儲存裝置上。陣列中的額外裝置提供了更高層級的冗位。RAID 1 需要至少兩個 RAID 分割區。
- 「RAID10(效能,冗位)」
- 結合 RAID0 和 RAID1,並且同時提供了更高的效能與冗位。資料會被分散入 RAID1 陣列並提供冗位(鏡像),並且這些陣列之後將會被劃分(RAID0),並提供效能(磁條)。需要至少四個 RAID 分割區。
您亦可為卷冊標記加密,並為其設定大小政策。可用的政策選項為:- 「自動」– 卷冊的大小會自動設置,如此一來它的大小會剛好足夠包含已配置的子卷冊。若您不需要卷冊中有可用空間,這將會是最佳選項。
- 「愈大愈好」– 卷冊會以最大大小建立,無論它所包含的已配置子卷冊之大小為何。若您計劃將大部分資料保留在 Btrfs 上,並且之後可能會需要增加既有子卷冊的大小,或是您可能需要在此卷冊中建立額外的子卷冊。
- 「固定」– 透過此選項,您可設置確切的卷冊大小。任何經配置的子卷冊將必須限制在此固定大小之間。若您知道您所想要的卷冊確切大小,這將會是最佳的選項。
當卷冊配置完成後,請按下「」。 - 按下「安裝概要」畫面。」以儲存您的變更,並繼續進行另一個磁碟分割,或是按下「 」以返回「
警告
/boot
分割區放置在一個 Btrfs
子卷冊上。
15.10.3.5. 建議的磁碟分割方案
- IBM Redbook《Linux on IBM System z: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Tuning》中的〈Chapter 7. Linux Swapping〉、[IBM Form Number SG24-6926-01]、[ISBN 0738485586],可藉由 http://www.redbooks.ibm.com/abstracts/sg246926.html 取得
- Linux Performance when running under VM,可藉由 http://www.vm.ibm.com/perf/tips/linuxper.html 取得
15.11. 儲存裝置

圖形 15.28. 儲存空間總覽
15.11.1. 選擇儲存裝置的畫面
- Multipath 裝置
- 透過超過一條路徑所存取的儲存裝置,例如透過同一台電腦上的 multiple SCSI 控制卡或光纖通道連接埠所存取。
重要
安裝程式只會偵測序號長度為 16 或 32 個字元的多路徑裝置。 - 其它 SAN 裝置
- 透過單路徑連接的區域儲存網路(例如 FCP LUN)上的任何其它裝置。
- 韌體 RAID
- 連接至韌體 RAID 控制卡的儲存裝置。此分頁不適用於 System z。
- System z 裝置
- 此分頁包含了透過 zSeries Linux FCP(光纖頻道協定)驅動程式連接的儲存裝置,或邏輯單元(LUN)。

圖形 15.29. 專門儲存裝置的分頁總覽

圖形 15.30. 搜尋儲存裝置分頁
/etc/fstab
檔案,以將其加入系統中。
15.11.1.1. DASD 低階格式化

圖形 15.31. 格式化 DASD 裝置的對話視窗
zerombr
這項 kickstart 指令。欲取得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zeromrb
(選用)〉。
15.11.1.2. 進階儲存選項

圖形 15.32. 進階儲存選項
15.11.1.2.1. 配置 iSCSI 參數

圖形 15.33. iSCSI 搜尋詳細資料對話方塊
注意
過程 15.1. iSCSI 搜尋並啟用 iSCSI Session
- 請在「目標 IP 位址」欄位中輸入 iSCSI 目標的 IP 位址。
- 請以 iSCSI 完整名稱(IQN)格式在「iSCSI 初始程式名稱」欄位中輸入一組 iSCSI 初始程式的名稱。有效的 IQN 項目包含了:
iqn.
(請注意後方句點)字串- 指定您組織註冊網際網路區域或子區域名稱的年份與月份之日期碼,格式為四個數字(代表年份)和一個連字符號,以及兩個數字(代表月份)和一個句點。比方說,2010 年 9 月為
2010-09.
- 您組織的網際網路區域或子區域名稱,會以最高層區域的反向順序顯示出。比方說,將子區域
storage.example.com
顯示為com.example.storage
- 冒號後的字串,可辨識您區域或子區域中的特定 iSCSI 初始程式。例如
:diskarrays-sn-a8675309
。
因此,完整的 IQN 將會看似:iqn.2010-09.storage.example.com:diskarrays-sn-a8675309
。Anaconda 會將「iSCSI 初始程式名稱」欄位預填入此格式的名稱,以協助您以此格式輸入資訊。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IQN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位於〈http://tools.ietf.org/html/rfc3720#section-3.2.6〉的《RFC 3720 – 網際網路小型電腦系統介面(iSCSI)》中的《3.2.6. iSCSI 名稱》,以及位於〈http://tools.ietf.org/html/rfc3721#section-1〉的《RFC 3721 – 網際網路小型電腦系統介面(iSCSI)命名與搜尋》中的《1. iSCSI 名稱與位址》 。 - 使用「搜尋認證類型」下拉式選單以指定欲使用來進行 iSCSI 搜尋的認證類型。以下為可用選項:
- 無認證
- CHAP 配對
- CHAP 配對與反向配對
- 若您選擇了「CHAP 使用者名稱」與「CHAP 密碼」欄位中,提供 iSCSI 目標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作為驗證類型,請在「
- 若您選擇了「CHAP 使用者名稱」與「CHAP 密碼」欄位中,提供 iSCSI 目標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並在「反向 CHAP 使用者名稱」與「反向 CHAP 密碼」欄位中,輸入 iSCSI 初始程式的使用者名稱及密碼。」作為認證類型,請在「
- 您亦可選用性地選取標記了「將目標綁定至網路介面卡」的方塊。
- 請點選「Anaconda 會根據您所提供的資訊,嘗試搜尋一個 iSCSI 目標。若搜尋成功的話,對話方塊,將會顯示所有在目標上發現的 iSCSI 節點。」按鈕。
- 各個節點旁皆會顯示一個核取方塊。請點選該核取方塊,以選擇用來進行安裝的節點。
圖形 15.34. 發現的 iSCSI 節點的對話視窗
- 「節點登錄認證類型」選單提供了與描述於步驟 3 中的「搜尋認證類型」選單相同的選項。然而,如果您需要使用者帳號以進行搜尋認證,您可使用相同的使用者帳號來登入找到的節點中。若要這麼做,請使用選單上額外的「 」選項。當提供了正確的帳號資料後,「 」按鈕便會能夠使用。
- 點選「」按鈕以開始進行 iSCSI session。
15.11.1.2.2. FCP 裝置
請注意
- 互動式的 FCP 裝置建立只能在圖形化安裝模式下執行。您無法在文字模式下互動式地配置 FCP 裝置。
- 僅使用十六進位的小寫字母。若您輸入了錯誤的值並按下「」按鈕的話,安裝程式將會顯示一則警告以允許您編輯配置資訊,並重新嘗試搜尋。
- 欲取得有關於這些數值的更多資訊,請參閱您系統所附的硬體說明文件,並與為電腦設定網路的系統管理員再次確認。

圖形 15.35. 新增 FCP 裝置
重要
DASD=
,以表示 DASD 不存在。
15.12. 開始進行安裝

圖形 15.36. 準備安裝
警告
15.14. 安裝完成
/boot
分割區的位置上,由 DASD 或是 SCSI LUN 進行 IPL。
15.14.1. 在 z/VM 下進行 IPL
#cp i 200
/boot
分割區的所在位置。
/boot
,您必須要提供連接了 FCP、欲從其進行 IPL 的裝置的 WWPN 和 LUN。
- 提供至連接了 FCP 的裝置的路由資訊,比方說,
0x50050763050B073D
為 WWPN,並且0x4020400100000000
為 FCP LUN:#cp set loaddev portname 50050763 050B073D lun 40204001 00000000
- 為 FCP adapter(例如
FC00
)進行 IPL:#cp ipl FC00
注意
#cp disconnect
來代替 #cp logoff
。當您的虛擬機器透過一般的登入程序重新連線時,它可能會成為 CP 主控台模式(CP READ
)。若是如此,要復原執行您的虛擬機器,請輸入 BEGIN
指令。
15.14.2. 在 LPAR 上進行 IPL
/boot
分割區所在位置的 FCP adapter、WWPN 以及 FCP LUN。
15.14.3. 在重新啟動後繼續進行(re-IPL)
/etc/securetty
中的終端裝置中登入。
章 16. 在 IBM System z 上進行安裝的疑難排解
/tmp
目錄中的檔案裡。這些檔案列在以下表格中。
表格 16.1. 進行安裝時所產生的日誌檔案
日誌檔案 | 內容 |
---|---|
/tmp/anaconda.log | Anaconda 一般訊息 |
/tmp/program.log | 進行安裝時所執行的所有外部程式 |
/tmp/storage.log | 廣泛的儲存模組資訊 |
/tmp/packaging.log | yum 和 rpm 套件的安裝訊息 |
/tmp/syslog | 硬體相關的系統訊息 |
/tmp/anaconda-tb-identifier
中,identifier 代表隨機產生的字串。
scp
,或是將它們複製至一個已掛載的儲存裝置上。以下為如何透過網路傳輸日誌檔案的詳細方式。
注意
ssh
協定接收檔案。
過程 16.1. 透過網路傳送日誌檔案
- 在一部安裝系統上存取 shell 提示。這能透過以下方式進行:
- 在一個安裝系統上,執行中的
tmux
session 上,按下 Ctrl+b p 和 Ctrl+b n 來相應地切換至先前或下一個終端機,並找尋含有 root shell 的終端機。 - 透過
ssh
連上安裝系統。
在這兩種情況下,您都能以root
身份使用安裝系統的 shell。 - 切換至日誌檔案位於的
/tmp
目錄:#
cd /tmp
- 使用
scp
指令來將日誌檔案複製到網路上的另一部系統上:#
scp *log user@address:path
將 user 取代為目標系統上的一組有效使用者名稱、將 address 取代為目標系統的位址或是主機名稱,並將 path 取代為您希望存放日誌檔案的目錄路徑。比方說,若您希望以john
登入一部 IP 位址為192.168.0.122
的系統,並將日誌檔案放入該系統上的/home/john/logs/
目錄中,所使用的指令之格式將會如下:#
scp *log john@192.168.0.122:/home/john/logs/
當第一次連上目標系統時,您可能會看見一則類似以下的訊息:The authenticity of host '192.168.0.122 (192.168.0.122)' can't be established.
ECDSA key fingerprint is a4:60:76:eb:b2:d0:aa:23:af:3d:59:5c:de:bb:c4:42.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connecting (yes/no)?
請輸入yes
並按下 Enter 繼續。然後當被提示時,提供一組有效的密碼。接著檔案將會開始傳輸至目標系統上所指定的目錄中。
16.1. 進行安裝時所發生的問題
16.1.1. 未偵測到磁碟
未偵測到磁碟。請關閉電腦、連上至少一個磁碟,並重新啟動電腦以完成安裝
DASD=<磁碟>
參數至您的參數檔案或是 CMS 配置檔案(磁碟 代表預留來進行安裝的 DASD 範圍),並再次重新啟動安裝程序。
dasdfmt
指令來格式化 DASD;而不是使用 CMS 來格式化 DASD。Anaconda 會自動偵測任何尚未格式化的 DASD 裝置,並詢問使用者是否要格式化這些裝置。
16.1.2. 回報 Traceback 訊息

圖形 16.1. 當機回報對話方塊
tty1
中,在此您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資訊,以供錯誤回報使用。若要由 tty1
返回圖形化介面,請使用 continue
指令。

圖形 16.2. 展開後的當機回報對話方塊
過程 16.2. 向 Red Hat 客戶支援回報錯誤
- 請在出現的選單中,選擇「向 Red Hat 客戶端入口網站回報錯誤」。
- 若要向 Red Hat 回報錯誤,您首先需要提供您的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請點選「」。
圖形 16.3. 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
- 現在有個新視窗將會開啓,提示您輸入您的客戶端入口網站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請輸入您的 Red Hat 客戶端入口網站帳號資訊。
圖形 16.4. 配置 Red Hat 客戶支援
若您的網路設定需要您使用HTTP
或是HTTPS
代理伺服器,您可借由展開「進階」選單並輸入代理伺服器的位址。當您輸入了所有帳號資訊後,請按下「確定」以繼續進行。 - 有個包含了文字欄位的新視窗將會出現。請寫下在此所有有幫助的資訊和備註。請藉由解釋您在當機回報對話方塊出現之前,您所進行的各個步驟,以詳述如何重新產生這項錯誤。請盡可能提供相關資訊,包括任何您在進行除錯時所取得的資訊。請注意您在此提供的資訊,在客戶端入口網站上可能會是公開的。若您不曉得造成錯誤的原因為何,請勾選對話方塊下方的「我不知道造成問題的原因為何」。接著,請按下「」。
圖形 16.5. 詳述問題
- 接下來,請檢查將會傳送至客戶端入口網站的資訊。您提供的解釋將會出現在「備註」分頁中。其它分頁包含了例如您系統主機名稱,以及其它有關於安裝環境上的相關資訊。您可移除任何您所不希望傳送給 Red Hat, 的項目,不過請注意,提供過少的資訊可能會影響問題的調查。當您完成檢查欲寄出的資訊後,請點選「」。
圖形 16.6. 檢查欲傳送的資料
- 請檢查欲傳送的檔案清單,並將錯誤報告作為獨立附件包含。這些檔案提供了能夠協助調查的系統資訊。若您不希望傳送特定檔案,請將這些項目旁的勾選方塊反選。若要提供可能能夠協助修正問題的額外檔案,請點選「」。在您檢查了欲傳送的檔案之後,請勾選標記為「我已經檢查了資料並同意將它送出」。之後,請點選「 」以傳送報告和附件至客戶端入口網站。
圖形 16.7. 檢查欲傳送的檔案
- 當對話方塊回報處理程序已完成時,您可按下「顯示記錄」來檢視報告程序的詳細資訊,或「關閉」以返回初始當機回報對話方塊。在此,您可按下「離開」以退出安裝程序。
16.2. 安裝完成後所發生的問題
16.2.1. 遠端的圖形化桌面與 XDMCP
過程 16.3. 在 IBM System z 上啟用 XDMCP
- 在一個純文字編輯器(例如 vi 或 nano)中開啓
/etc/gdm/custom.conf
配置檔案。 - 在
custom.conf
檔案中,請找出以[xdmcp]
為起始的部分。請在此部分中加上以下一行:Enable=true
- 儲存檔案,並退出文字編輯器。
- 重新啟用 X Window System。若要這麼做,請重新啟動整部系統,或以
root
身份使用下列指令以重新啟用 GNOME Display Manager:#
systemctl restart gdm.service
等待登錄提示再次出現,並使用您的正常使用者名稱及密碼登入。
X
指令來開啓一個 X session,以由另一個工作站(客戶端)連上它。例如:
$
X :1 -query address
:1
螢幕上顯示遠端圖形登錄畫面(一般能透過按下 Ctrl-Alt-F8 存取)。
Xnest
允許使用者在他們本機的 X11 session 中,以巢狀的方式開啟一個遠端的桌面。舉例來說,請使用下列指令來執行 Xnest
,並以遠端 X11 伺服程式的主機名稱取代 address:
$
Xnest :1 -query address
16.2.2. 您的系統是否顯示了 Signal 11 錯誤?
rd.live.check
開機選項。詳情請參閱〈節 20.2.2, “驗證開機媒介”〉。
章 17. 在 IBM System z 事例中配置已安裝的 Linux 系統
17.1. 新增 DASD
注意
CP ATTACH EB1C TO *
CP LINK RHEL7X 4B2E 4B2E MR
DASD 4B2E LINKED R/W
17.1.1. 動態式地將 DASD 設為啟用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 DASD 由忽略裝置的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device_number
請將 device_number 取代為 DASD 的裝置號碼。例如:# cio_ignore -r 4b2e
- 將裝置設為啟用。請使用下列格式的指令:
# chccwdev -e device_number
請將 device_number 取代為 DASD 的裝置號碼。例如:# chccwdev -e 4b2e
此外,您可使用 sysfs 屬性來啟用裝置:- 使用
cd
指令來移至代表該卷冊的 /sys/ 目錄:# cd /sys/bus/ccw/drivers/dasd-eckd/0.0.4b2e/ # ls -l total 0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availability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cmb_enable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cutype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detach_state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devtype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discipline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online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readonly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use_diag
- 接下來,請檢查裝置是否已啟用:
# cat online 0
- 若還未啟用,請執行以下指令來啟用它:
# echo 1 > online # cat online 1
- 檢查它被哪個區塊的 devnode 所存取:
# ls -l total 0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availability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Aug 25 17:07 block -> ../../../../block/dasdb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cmb_enable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cutype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detach_state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devtype -r--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discipline -rw-r--r-- 1 root root 0 Aug 25 17:04 online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readonly -rw-r--r-- 1 root root 4096 Aug 25 17:04 use_diag
如此範例中所顯示的,4B2E 裝置是作為 /dev/dasdb 被系統存取的。
/dev/disk/by-path/
下的永續性裝置符號連結。
17.1.2. 以低層格式化準備新的 DASD
/root
目錄並低層格式化裝置。在 DASD 的有效生命週期間,您只需如此作一次。
# cd # dasdfmt -b 4096 -d cdl -p /dev/disk/by-path/ccw-0.0.4b2e Drive Geometry: 10017 Cylinders * 15 Heads = 150255 Tracks I am going to format the device /dev/disk/by-path/ccw-0.0.4b2e in the following way: Device number of device : 0x4b2e Labelling device : yes Disk label : VOL1 Disk identifier : 0X4B2E Extent start (trk no) : 0 Extent end (trk no) : 150254 Compatible Disk Layout : yes Blocksize : 4096 --->> ATTENTION! <<--- All data of that device will be lost. Type "yes" to continue, no will leave the disk untouched: yes cyl 97 of 3338 |#----------------------------------------------| 2%
Re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Exiting...
# fdasd -a /dev/disk/by-path/ccw-0.0.4b2e auto-creating one partition for the whole disk... writing volume label... writing VTOC... checking ! wrote NATIVE! rereading partition table...
/dev/disk/by-path/ccw-0.0.4b2e-part1
。請勿使用完整的 DASD 裝置(dev/dasdb
)於任何指令,除非使用 dasdfmt
和 fdasd
指令。若您希望使用整個 DASD,請如以上 fdasd
範例中所示,建立一個佔用了整個磁碟的分割區。
/etc/fstab
)的情況下,新增額外的磁碟,請使用 /dev/disk/by-path/
下的永續性裝置符號連結。
17.1.3. 永續性地將 DASD 設為啟用
initramfs
啟用,以便掛載 root 檔案系統。
Cio_ignore
指令會自動被處理,並且您無須手動式地將裝置由忽略清單中移除。
17.1.3.1. 屬於 Root 檔案系統一部分的 DASD
/etc/zipl.conf
。接著請執行 zipl 開機載入程式工具。您無須重新建立 initramfs
。
rd.dasd=
。此選項接受一列以逗號區隔開的清單做為輸入。該清單包含裝置的 bus ID 和選用性的額外參數,這些參數包含了與 DASD sysfs 屬性相應的金鑰值配對。
zipl.conf
範例,它在兩個 DASD 的分割區上使用了實體卷冊來作為一個 LVM 卷冊群組 vg_devel1
,它包含了 root 檔案系統的 lv_root
邏輯卷冊。
[defaultboot] default=linux target=/boot/ [linux] image=/boot/vmlinuz-2.6.32-19.el7.s390x ramdisk=/boot/initramfs-2.6.32-19.el7.s390x.img parameters="root=/dev/mapper/vg_devel1-lv_root rd.dasd=0.0.0200,use_diag=0,readonly=0,erplog=0,failfast=0 rd.dasd=0.0.0207,use_diag=0,readonly=0,erplog=0,failfast=0 rd_LVM_LV=vg_devel1/lv_root rd_NO_LUKS rd_NO_MD rd_NO_DM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KEYTABLE=us cio_ignore=all,!condev"
0.0.202b
的實體卷冊。若要這麼作,只需將 rd.dasd=0.0.202b
附加至 zipl.conf
中,boot kernel 的參數行即可:
[defaultboot] default=linux target=/boot/ [linux] image=/boot/vmlinuz-2.6.32-19.el7.s390x ramdisk=/boot/initramfs-2.6.32-19.el7.s390x.img parameters="root=/dev/mapper/vg_devel1-lv_root rd.dasd=0.0.0200,use_diag=0,readonly=0,erplog=0,failfast=0 rd.dasd=0.0.0207,use_diag=0,readonly=0,erplog=0,failfast=0 rd.dasd=0.0.202b rd_LVM_LV=vg_devel1/lv_root rd_NO_LUKS rd_NO_MD rd_NO_DM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KEYTABLE=us cio_ignore=all,!condev"
zipl
來為下個 IPL 套用 /etc/zipl.conf
的變更:
# zipl -V Using config file '/etc/zipl.conf' Target device information Device..........................: 5e:00 Partition.......................: 5e:01 Device name.....................: dasda DASD device number..............: 0201 Type............................: disk partition Disk layout.....................: ECKD/compatible disk layout Geometry - heads................: 15 Geometry - sectors..............: 12 Geometry - cylinders............: 3308 Geometry - start................: 24 File system block size..........: 4096 Physical block size.............: 4096 Device size in physical blocks..: 595416 Building bootmap in '/boot/' Building menu 'rh-automatic-menu' Adding #1: IPL section 'linux' (default) kernel image......: /boot/vmlinuz-2.6.32-19.el7.s390x kernel parmline...: 'root=/dev/mapper/vg_devel1-lv_root rd.dasd=0.0.0200,use_diag=0,readonly=0,erplog=0,failfast=0 rd.dasd=0.0.0207,use_diag=0,readonly=0,erplog=0,failfast=0 rd.dasd=0.0.202b rd_LVM_LV=vg_devel1/lv_root rd_NO_LUKS rd_NO_MD rd_NO_DM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KEYTABLE=us cio_ignore=all,!condev' initial ramdisk...: /boot/initramfs-2.6.32-19.el7.s390x.img component address: kernel image....: 0x00010000-0x00a70fff parmline........: 0x00001000-0x00001fff initial ramdisk.: 0x02000000-0x022d2fff internal loader.: 0x0000a000-0x0000afff Preparing boot device: dasda (0201). Preparing boot menu Interactive prompt......: enabled Menu timeout............: 15 seconds Default configuration...: 'linux' Syncing disks... Done.
17.1.3.2. 不屬於 Root 檔案系統一部分的 DASD
/etc/dasd.conf
檔案中。它一行包含了一個 DASD。每行皆以 DASD 的裝置 bus ID 作為起始。此外,每行亦可包含以空格或 tab 字元隔開的選項。選項包含了金鑰值配對,並且金鑰和數值則會以一個等號(=)區隔開來。
sysfs
屬性相應。數值會被寫入金鑰的 sysfs
屬性。當 DASD 被新增至系統時,/etc/dasd.conf
中的項目會由 udev 啟動與配置。在開機時,所有系統可見的 DASD 將會被新增並且啟動 udev。
/etc/dasd.conf
的範例內容:
0.0.0207 0.0.0200 use_diag=1 readonly=1
/etc/dasd.conf
的修改只有在重新啟動系統,或是透過更改系統 I/O 配置來動態式新增 DASD 時(也就是說在 z/VM 上,DASD 已連接),才會生效。此外,您亦可透過下列指令來為 DASD 啟動 /etc/dasd.conf
中,先前尚未啟用的一個新項目: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 DASD 由忽略裝置的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device_number
舉例來說:# cio_ignore -r 021a
- 請透過寫入裝置的
uevent
屬性來啟動: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device-bus-ID/uevent
舉例來說: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0.0.021a/uevent
17.2. 新增連接了 FCP 的邏輯單元(LUN)
注意
CP ATTACH FC00 TO *
CP ATTACH FCD0 TO *
17.2.1. 動態式地啟動一個 FCP LUN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 FCP adapter 由忽略裝置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device_number
請將 device_number 取代為 FCP adapter 的裝置號碼。例如: - 若要啟用 FCP 介面卡裝置,請使用下列指令:
# chccwdev -e fc00
- 驗證必要的 WWPN 能被 zfcp 裝置驅動程式的自動連接埠掃描偵測到:
# ls -l /sys/bus/ccw/drivers/zfcp/0.0.fc00/ drwxr-xr-x. 3 root root 0 Apr 28 18:19 0x500507630040710b drwxr-xr-x. 3 root root 0 Apr 28 18:19 0x50050763050b073d drwxr-xr-x. 3 root root 0 Apr 28 18:19 0x500507630e060521 drwxr-xr-x. 3 root root 0 Apr 28 18:19 0x500507630e860521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availability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card_version -rw-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cmb_enable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cutype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devtype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Apr 28 18:17 driver -> ../../../../bus/ccw/drivers/zfcp -rw-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failed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hardware_version drwxr-xr-x. 35 root root 0 Apr 28 18:17 host0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in_recovery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lic_version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modalias -rw-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online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peer_d_id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peer_wwnn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peer_wwpn --w-------.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port_remove --w-------.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port_rescan drwxr-xr-x. 2 root root 0 Apr 28 18:19 power -r--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9 status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Apr 28 18:17 subsystem -> ../../../../bus/ccw -rw-r--r--. 1 root root 4096 Apr 28 18:17 uevent
- 將 FCP LUN 新增至您將會用來存取 LUN 的連接埠(WWPN),以將它啟用:
# echo 0x4020400100000000 > /sys/bus/ccw/drivers/zfcp/0.0.fc00/0x50050763050b073d/unit_add
- 找出指定的 SCSI 裝置名稱:
# lszfcp -DV /sys/devices/css0/0.0.0015/0.0.fc00/0x50050763050b073d/0x4020400100000000 /sys/bus/ccw/drivers/zfcp/0.0.fc00/host0/rport-0:0-21/target0:0:21/0:0:21:1089355792
17.2.2. 永續性地啟動 FCP LUN
initramfs
啟用,以便掛載 root 檔案系統。cio_ignore
指令會自動被處理為永續性裝置配置,並且您無須手動式地將裝置由忽略清單中移除。
17.2.2.1. 屬於 Root 檔案系統一部分的 FCP LUN
/etc/zipl.conf
。接著請執行 zipl 開機載入程式工具。您無須重新建立 initramfs
。
rd.zfcp=
。這個值是個以逗號區隔開的清單,其中包含了裝置 bus ID、WWPN 為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並以 0x
作為起始,以及以 0x
為起始的 FCP LUN,並且右方填補上零以達到 16 個十六進位數字。
zipl.conf
範例,它在兩個 FCP LUN 的分割區上使用了實體卷冊來作為一個 LVM 卷冊群組 vg_devel1
,它包含了 root 檔案系統的 lv_root
邏輯卷冊。為了讓您輕易理解,此範例中所顯示的是無 multipath 的配置。
[defaultboot] default=linux target=/boot/ [linux] image=/boot/vmlinuz-2.6.32-19.el7.s390x ramdisk=/boot/initramfs-2.6.32-19.el7.s390x.img parameters="root=/dev/mapper/vg_devel1-lv_root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000000000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100000000 rd_LVM_LV=vg_devel1/lv_root rd_NO_LUKS rd_NO_MD rd_NO_DM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KEYTABLE=us cio_ignore=all,!condev"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300000000
附加至 zipl.conf
中,boot kernel 的參數行即可,例如:
[defaultboot]
default=linux
target=/boot/
[linux]
image=/boot/vmlinuz-2.6.32-19.el7.s390x
ramdisk=/boot/initramfs-2.6.32-19.el7.s390x.img
parameters="root=/dev/mapper/vg_devel1-lv_root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000000000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100000000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300000000
rd_LVM_LV=vg_devel1/lv_root rd_NO_LUKS rd_NO_MD rd_NO_DM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KEYTABLE=us cio_ignore=all,!condev"
/etc/zipl.conf
的變更:
# zipl -V Using config file '/etc/zipl.conf' Target device information Device..........................: 08:00 Partition.......................: 08:01 Device name.....................: sda Device driver name..............: sd Type............................: disk partition Disk layout.....................: SCSI disk layout Geometry - start................: 2048 File system block size..........: 4096 Physical block size.............: 512 Device size in physical blocks..: 10074112 Building bootmap in '/boot/' Building menu 'rh-automatic-menu' Adding #1: IPL section 'linux' (default) kernel image......: /boot/vmlinuz-2.6.32-19.el7.s390x kernel parmline...: 'root=/dev/mapper/vg_devel1-lv_root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000000000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100000000 rd.zfcp=0.0.fc00,0x5105074308c212e9,0x401040a300000000 rd_LVM_LV=vg_devel1/lv_root rd_NO_LUKS rd_NO_MD rd_NO_DM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KEYTABLE=us cio_ignore=all,!condev' initial ramdisk...: /boot/initramfs-2.6.32-19.el7.s390x.img component address: kernel image....: 0x00010000-0x007a21ff parmline........: 0x00001000-0x000011ff initial ramdisk.: 0x02000000-0x028f63ff internal loader.: 0x0000a000-0x0000a3ff Preparing boot device: sda. Detected SCSI PCBIOS disk layout. Writing SCSI master boot record. Syncing disks... Done.
17.2.2.2. 不屬於 Root 檔案系統一部分的 FCP LUN
/etc/zfcp.conf
檔案中。它一行包含了一個 FCP LUN。每行皆包含了 FCP 介面卡的裝置 bus ID、WWPN 為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字並以 0x
作為起始,以及以 0x
為起始的 FCP LUN,右方填補上零以達到 16 個十六進位數字,並以空格或 tab 區隔開。當 FCP 介面卡被新增至系統時,/etc/zfcp.conf
中的項目會由 udev 啟動與配置。在開機時,所有系統可見的 FCP 介面卡將會被新增並且啟動 udev。
/etc/zfcp.conf
的範例內容:
0.0.fc00 0x5105074308c212e9 0x401040a000000000 0.0.fc00 0x5105074308c212e9 0x401040a100000000 0.0.fc00 0x5105074308c212e9 0x401040a300000000 0.0.fcd0 0x5105074308c2aee9 0x401040a000000000 0.0.fcd0 0x5105074308c2aee9 0x401040a100000000 0.0.fcd0 0x5105074308c2aee9 0x401040a300000000
/etc/zfcp.conf
只有在重新啟動系統,或是透過動態更改系統 I/O 配置來新增 FCP 頻道時(比方說在 z/VM 上,已連接的頻道),才會生效。此外,您亦可透過下列指令來啟用 /etc/zfcp.conf
中未啟動的 FCP 介面之項目: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 FCP adapter 由忽略裝置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device_number
請將 device_number 取代為 FCP adapter 的裝置號碼。例如:# cio_ignore -r fcfc
- 若要啟動將啟用變更的 uevent,請輸入:
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device-bus-ID/uevent
舉例來說: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0.0.fcfc/uevent
17.3. 加入網路裝置
- 動態式
- 載入裝置驅動程式
- 將網路裝置由忽略裝置清單中移除。
- 建立群組裝置:
- 設定裝置。
- 將裝置設為啟用。
- 永續性
- 建立一個配置 script。
- 啟用介面卡。
qeth
裝置” 描述了如何將 qeth 裝置新增至一個既有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上。節 17.3.2, “新增一個 LCS 裝置” 描述了如何將一個 lcs 裝置新增至既有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上。
17.3.1. 新增一項 qeth
裝置
qeth
網路裝置驅動程式在 QDIO 模式、HiperSockets、z/VM guest LAN,以及 z/VM VSWITCH 中支援 System z OSA-Express 功能。
qeth
裝置的驅動程式會為乙太網路和 Hipersockets 裝置指定相同的介面卡名稱:enccw
bus_ID。匯流排 ID 是以頻道的子系統 ID、子頻道集 ID,以及裝置號碼所組成的,例如 enccw0.0.0a00
。
17.3.1.1. 動態式新增一個 qeth
裝置
qeth
裝置,請依照下列步驟進行:
- 判斷
qeth
裝置驅動程式模組是否已載入。下列範例顯示了已載入的qeth
模組:# lsmod | grep qeth qeth_l3 127056 9 qeth_l2 73008 3 ipv6 492872 155ip6t_REJECT,nf_conntrack_ipv6,qeth_l3 qeth 115808 2 qeth_l3,qeth_l2 qdio 68240 1 qeth ccwgroup 12112 2 qeth
如果lsmod
指令的輸出顯示qeth
模組尚未被載入,請執行modprobe
以載入這些模組:# modprobe qeth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網路頻道由被忽略的裝置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data_device_bus_id
將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data_device_bus_id 取代為代表網路裝置的三組裝置 bus ID。比方說,若 read_device_bus_id 是0.0.f500
的話,write_device_bus_id 便是0.0.f501
,並且 data_device_bus_id 則為0.0.f502
:# cio_ignore -r 0.0.f500,0.0.f501,0.0.f502
- 請使用 znetconf 工具程式來偵測和列出網路裝置的候選配置:
# znetconf -u Scanning for network devices... Device IDs Type Card Type CHPID Drv. ------------------------------------------------------------ 0.0.f500,0.0.f501,0.0.f502 1731/01 OSA (QDIO) 00 qeth 0.0.f503,0.0.f504,0.0.f505 1731/01 OSA (QDIO) 01 qeth 0.0.0400,0.0.0401,0.0.0402 1731/05 HiperSockets 02 qeth
- 選擇您希望設置的配置,然後使用 znetconf 來套用配置,並將經過配置的群組裝置啟用為網路裝置。
# znetconf -a f500 Scanning for network devices... Successfully configured device 0.0.f500 (enccw0.0.f500)
- 您亦可選用性地在群組裝置啟用前,傳送在該群組裝置上所配置的引數:
# znetconf -a f500 -o portname=myname Scanning for network devices... Successfully configured device 0.0.f500 (enccw0.0.f500)
現在,您可繼續配置enccw0.0.f500
網路介面卡。
sysfs
屬性來如下啟用裝置:
- 建立
qeth
群組裝置:# echo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data_device_bus_id > /sys/bus/ccwgroup/drivers/qeth/group
舉例來說:# echo 0.0.f500,0.0.f501,0.0.f502 > /sys/bus/ccwgroup/drivers/qeth/group
- 接下來,請透過搜尋讀取頻道來確認
qeth
群組裝置是否已正確建立:# ls /sys/bus/ccwgroup/drivers/qeth/0.0.f500
視您設定系統的方式與所需要的功能而定,您可選擇性地設定額外參數與功能。例如:portno
layer2
portname
- 藉由將
1
寫至啟用的sysfs
屬性中來啟用裝置:# echo 1 > /sys/bus/ccwgroup/drivers/qeth/0.0.f500/online
- 並檢查裝置的狀態:
# cat /sys/bus/ccwgroup/drivers/qeth/0.0.f500/online
1
傳回值1
表示裝置已啟用;而0
則表示裝置目前停用。 - 找出指定給裝置的介面卡名稱:
# cat /sys/bus/ccwgroup/drivers/qeth/0.0.f500/if_name
enccw0.0.f500
現在,您可繼續配置enccw0.0.f500
網路介面卡。下列來自於 s390utils 套件的指令顯示了您qeth
裝置最重要的設定:# lsqeth enccw0.0.f500 Device name : enccw0.0.f500 ------------------------------------------------- card_type : OSD_1000 cdev0 : 0.0.f500 cdev1 : 0.0.f501 cdev2 : 0.0.f502 chpid : 76 online : 1 portname : OSAPORT portno : 0 state : UP (LAN ONLINE) priority_queueing : always queue 0 buffer_count : 16 layer2 : 1 isolation : none
17.3.1.2. 動態式移除 qeth 裝置
qeth
裝置,請使用 znetconf 工具程式。例如:
- 使用
znetconf
工具程式來顯示所有已配置的網路裝置:znetconf -c Device IDs Type Card Type CHPID Drv. Name State -------------------------------------------------------------------------------------- 0.0.8036,0.0.8037,0.0.8038 1731/05 HiperSockets FB qeth hsi1 online 0.0.f5f0,0.0.f5f1,0.0.f5f2 1731/01 OSD_1000 76 qeth enccw0.0.09a0 online 0.0.f500,0.0.f501,0.0.f502 1731/01 GuestLAN QDIO 00 qeth enccw0.0.f500 online
- 選擇欲移除的網路裝置並執行
znetconf
,以將裝置設為停用,並將ccw
> 群組裝置的群組設定解除。# znetconf -r f500 Remove network device 0.0.f500 (0.0.f500,0.0.f501,0.0.f502)? Warning: this may affect network connectivity!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y/n)?y Successfully removed device 0.0.f500 (enccw0.0.f500)
- 驗證移除是否成功:
znetconf -c Device IDs Type Card Type CHPID Drv. Name State -------------------------------------------------------------------------------------- 0.0.8036,0.0.8037,0.0.8038 1731/05 HiperSockets FB qeth hsi1 online 0.0.f5f0,0.0.f5f1,0.0.f5f2 1731/01 OSD_1000 76 qeth enccw0.0.09a0 online
17.3.1.3. 永續性地新增 qeth
裝置
qeth
裝置持有永續性,您必須要為您的新介面卡建立配置檔案。網路介面卡配置檔案位於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目錄中。
ifcfg-裝置
,其中的裝置代表位於稍早建立的 qeth
群組裝置中,if_name
檔案裡的值,例如 enccw0.0.09a0
。若使用了永續性的裝置配置,cio_ignore
將會被自動處理,並且您無須手動式將裝置由忽略清單中移除。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 cp ifcfg-enccw0.0.09a0 ifcfg-enccw0.0.0600
# lsqeth -p devices CHPID interface cardtype port chksum prio-q'ing rtr4 rtr6 lay'2 cnt -------------------------- ----- ---------------- -------------- ---- ------ ---------- ---- ---- ----- ----- 0.0.09a0/0.0.09a1/0.0.09a2 x00 enccw0.0.09a0 Virt.NIC QDIO 0 sw always_q_2 n/a n/a 1 64 0.0.0600/0.0.0601/0.0.0602 x00 enccw0.0.0600 Virt.NIC QDIO 0 sw always_q_2 n/a n/a 1 64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0.0.09a0
範例來作為範本:
# IBM QETH DEVICE=enccw0.0.09a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0.12.20.136 NETMASK=255.255.255.0 ONBOOT=yes NETTYPE=qeth SUBCHANNELS=0.0.09a0,0.0.09a1,0.0.09a2 PORTNAME=OSAPORT OPTIONS='layer2=1 portno=0' MACADDR=02:00:00:23:65:1a TYPE=Ethernet
ifcfg-0.0.0600
檔案:
- 修改
DEVICE
statement,以反映來自於您ccw
群組的if_name
檔案中的內容。 - 修改
IPADDR
statement,以反映您新介面卡的 IP 位址。 - 視需求修改
NETMASK
statement。 - 如果您希望開機的時候啟動新的介面卡,那麼請確認
ONBOOT
已設為yes
。 - 請確認
SUBCHANNELS
statement 和您 qeth 裝置的硬體位址符合。 - 修改
PORTNAME
statement,或若是您無須在您的環境中使用它,請將它保留為空白。 - 您可將任何有效的
sysfs
屬性和它的值附加至OPTIONS
參數。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安裝程式目前使用此來配置層級模式(layer2
)以及qeth
裝置的相聯連接埠號(portno
)。OSA 裝置的qeth
裝置驅動程式預設值現在是 layer 2 模式。若要繼續使用依賴先前 layer 3 模式預設值的舊ifcfg
定義,請將layer2=0
新增至OPTIONS
參數。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0.0.0600
# IBM QETH DEVICE=enccw0.0.060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70.87 NETMASK=255.255.255.0 ONBOOT=yes NETTYPE=qeth SUBCHANNELS=0.0.0600,0.0.0601,0.0.0602 PORTNAME=OSAPORT OPTIONS='layer2=1 portno=0' MACADDR=02:00:00:b3:84:ef TYPE=Ethernet
ifcfg
檔案的修改只有在重新啟動系統,或是透過更改系統 I/O 配置來動態式新增網路裝置時(比方說,連至 z/VM 上),才會生效。此外,您亦可透過下列指令來為網路頻道啟用先前尚未啟用的 ifcfg
檔案: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網路頻道由被忽略的裝置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data_device_bus_id
將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data_device_bus_id 取代為代表網路裝置的三組裝置 bus ID。比方說,若是 read_device_bus_id 為0.0.0600
,write_device_bus_id 便會是0.0.0601
,而 data_device_bus_id 則會是0.0.0602
:# cio_ignore -r 0.0.0600,0.0.0601,0.0.0602
- 若要啟動將啟用變更的 uevent,請輸入:
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read-channel/uevent
舉例來說: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0.0.0600/uevent
- 檢查網路裝置的狀態:
# lsqeth
- 現在您可啟用新的介面卡:
# ifup enccw0.0.0600
- 檢查介面卡的狀態:
# ifconfig enccw0.0.0600 enccw0.0.060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2:00:00:00:00:01 inet addr:192.168.70.87 Bcast:192.168.70.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ff:fe00:1/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NOARP MULTICAST MTU:1492 Metric:1 RX packets:2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3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644 (644.0 b) TX bytes:264 (264.0 b)
- 檢查新介面卡的路由資訊:
# route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192.168.70.0 * 255.255.255.0 U 0 0 0 enccw0.0.0600 10.1.20.0 * 255.255.255.0 U 0 0 0 enccw0.0.09a0 default 10.1.20.1 0.0.0.0 UG 0 0 0 enccw0.0.09a0
- 請使用
ping
工具程式來 ping 閘道器,或新裝置子網上的另一部主機,以驗證您的變更:# ping -c 1 192.168.70.8 PING 192.168.70.8 (192.168.70.8)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92.168.70.8: icmp_seq=0 ttl=63 time=8.07 ms
- 如果預設的路徑資訊改變,請一併更新
/etc/sysconfig/network
。
17.3.2. 新增一個 LCS 裝置
LCS
裝置的驅動程式會為 OSA-Express Fast Ethernet 和 Gigabit Ethernet 裝置指定下列介面卡名稱:enccw
bus_ID。匯流排 ID 是以頻道的子系統 ID、子頻道集 ID,以及裝置號碼所組成的,例如 enccw0.0.0a00
。
17.3.2.1. 動態式新增 LCS 裝置
- 載入裝置的驅動程式:
# modprobe lcs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網路頻道由被忽略的裝置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
將 read_device_bus_id 和 write_device_bus_id 取代為表示網路裝置的兩組裝置 bus ID。例如:# cio_ignore -r 0.0.09a0,0.0.09a1
- 建立群組裝置:
# echo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 > /sys/bus/ccwgroup/drivers/lcs/group
- 配置裝置。OSA 卡能為單一 CHPID 提供多達 16 組連接埠。就預設值,LCS 群組裝置會使用第
0
號連接埠。若要採用其它連接埠,請使用類似以下的指令:# echo portno > /sys/bus/ccwgroup/drivers/lcs/device_bus_id/portno
將 portno 替換為您希望使用的連接埠號。 - 將裝置設為啟用:
# echo 1 > /sys/bus/ccwgroup/drivers/lcs/read_device_bus_id/online
- 若要找出被指定的網路名稱為何,請輸入下列指令:
# ls -l /sys/bus/ccwgroup/drivers/lcs/read_device_bus_ID/net/ drwxr-xr-x 4 root root 0 2010-04-22 16:54 enccw0.0.0600
17.3.2.2. 永續性地新增一個 LCS 裝置
Cio_ignore
指令會自動被處理,並且您無須手動式地將裝置由忽略清單中移除。
- 建立一個配置 script 於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中,並將其命名為類似ifcfg-device
的名稱,device 代表在先前所建立之qeth
群組裝置中的if_name
檔案裡的值,例如enccw0.0.09a0
。此檔案應看似:/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ccw0.0.09a0 # IBM LCS DEVICE=enccw0.0.09a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0.12.20.136 NETMASK=255.255.255.0 ONBOOT=yes NETTYPE=lcs SUBCHANNELS=0.0.09a0,0.0.09a1 PORTNAME=0 OPTIONS='' TYPE=Ethernet
- 請修改
PORTNAME
的值,以反應您所希望使用的 LCS 連接埠號(portno
)。您可將任何有效的 lcs sysfs 屬性以及它的值附加至選用性的OPTIONS
參數。欲取得語法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節 17.3.1.3, “永續性地新增qeth
裝置”〉。 - 請如下設置
DEVICE
參數:DEVICE=enccwbus_ID
- 輸入
ifup
指令,以啟用裝置:# ifup enccwbus_ID
ifcfg
檔案所進行的變更,僅有在重新啟動系統後才會生效。您可藉由執行下列指令來啟用網路頻道的 ifcfg
檔案:
- 請使用
cio_ignore
工具程式來將 LCS 由被忽略的裝置清單中移除,並使其能讓 Linux 偵測到:# cio_ignore -r 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
將 read_device_bus_id 和 write_device_bus_id 取代為 LCS 裝置的裝置 bus ID。例如:# cio_ignore -r 0.0.09a0,0.0.09a1
- 若要啟動將啟用變更的 uevent,請輸入:
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read-channel/uevent
舉例來說:echo add > /sys/bus/ccw/devices/0.0.09a0/uevent
17.3.3. 為網路 Root 檔案系統配置 System z 網路裝置
zipl.conf
中。您無須重新建立 initramfs。
rd.znet=
。
NETTYPE
(qeth、lcs、ctc)、兩組(lcs、ctc)或三組(qeth)裝置 bus ID,以及選用性的額外參數,這些參數包含了與網路裝置 sysfs 屬性相應的金鑰值配對。此參數可配置和啟用 System z 網路硬體。IP 位址的配置與其它網路特屬工作的運作方式與在其它平台上相同。欲取得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 dracut 的文件。
root=10.16.105.196:/nfs/nfs_root cio_ignore=all,!condev rd.znet=qeth,0.0.0a00,0.0.0a01,0.0.0a02,layer2=1,portno=0,portname=OSAPORT ip=10.16.105.197:10.16.105.196:10.16.111.254:255.255.248.0:nfs‑server.subdomain.domain:enccw0.0.09a0:none rd_NO_LUKS rd_NO_LVM rd_NO_MD rd_NO_DM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KEYTABLE=us
章 18. IBM System z 的參數和配置檔案
- 使用 Kickstart 來使安裝自動化。
- 選擇無法透過安裝程式的互動式使用者介面存取的非預設安裝設定,例如救援模式。
ro
),以及用於安裝程序的參數(例如 vncpassword=test
或 vnc
)。
18.1. 必要的參數
images/
目錄中的 generic.prm
檔案裡。
ro
- 掛載 root 檔案系統,這是個唯讀的 RAM disk。
ramdisk_size=size
- 修改為 RAM disk 預留的記憶體大小,以確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程式可併入其中。比方說:
ramdisk_size=40000
。
generic.prm
這個檔案亦包含了額外參數 cio_ignore=all,!condev
。此設定可加快開機速度,以及許多裝置在系統上被偵測到的速度。安裝程式會自動地處理被忽略的裝置的啟用程序。
重要
cio_ignore
未在整個堆疊中被實做而產生的安裝問題,請將 cio_ignore=
參數值根據您的系統改寫,或將該參數整個由您用來啟動(IPL)安裝程式的參數檔案中移除。
18.2. z/VM 配置檔案
variable=value
。
CMSDASD
和 CMSCONFFILE
參數加入至參數檔案中。這些參數會將安裝程式指向配置檔案:
CMSDASD=cmsdasd_address
- 其中的 cmsdasd_address 代表包含了配置檔案的 CMS 格式磁碟的裝置號碼。這通常是 CMS 使用者的
A
磁碟。例如:CMSDASD=191
CMSCONFFILE=configuration_file
- 在此,configuration_file 代表的是配置檔案的名稱。這個值必須全部為小寫,以 Linux 檔名格式命名:
CMS_file_name.CMS_file_type
。REDHAT CONF
這個 CMS 檔案會被指定為redhat.conf
。CMS 檔案名稱和檔案類型需依照 CMS 常規,並包含一至八個字元。例如:CMSCONFFILE=redhat.conf
18.3. 安裝網路參數
NETTYPE='type'
- type 必須為下列其中之一:
qeth
、lcs
或ctc
。預設值為qeth
。以下情況選擇lcs
:- OSA-2 Ethernet/Token Ring
- 非 QDIO 模式的 OSA-Express Fast Ethernet
- 非 QDIO 模式的 OSA-Express High Speed Token Ring
- 非 QDIO 模式的 Gigabit Ethernet
以下情況選擇qeth
:- OSA-Express Fast Ethernet
- Gigabit Ethernet(包括 1000Base-T)
- High Speed Token Ring
- HiperSockets
- ATM(執行 Ethernet LAN 模擬)
SUBCHANNELS='device_bus_IDs'
- device_bus_IDs 代表以逗號隔開的二或三個裝置匯流排 ID。這些 ID 必須以小寫字母指定。為各種網路介面卡提供必備的裝置匯流排 ID。
qeth: SUBCHANNELS='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data_device_bus_id' lcs or ctc: SUBCHANNELS='read_device_bus_id,write_device_bus_id'
例如(qeth SUBCHANNEL 敘述的範例):SUBCHANNELS='0.0.f5f0,0.0.f5f1,0.0.f5f2'
PORTNAME='osa_portname'
,PORTNAME='lcs_portnumber'
- 這變數能讓 OSA 裝置在支援 qdio 模式或非 qdio 模式中運作。當使用 qdio 模式(
NETTYPE='qeth'
)時,osa_portname 代表在 qeth 模式下的 OSA 裝置上指定的連接埠名稱。當使用非 qdio 模式(NETTYPE='lcs'
)時,lcs_portnumber 會被用來以整數值傳送相對埠號,數值範圍從 0 到 15。 PORTNO='portnumber'
- 您可附加
PORTNO='0'
(以使用連接埠 0)或是PORTNO='1'
(以使用各個 CHPID 皆有兩個連接埠的 OSA 功能的連接埠 1)至 CMS 配置檔案中,以避免被提示模式。 LAYER2='value'
- value 能夠是
0
或1
。請使用LAYER2='0'
來在 layer 3 模式(NETTYPE='qeth'
)下操作一個 OSA 或 HiperSockets 裝置。當在 layer 2 模式下時,請使用LAYER2='1'
。若是 z/VM 下的虛擬網路裝置的話,這項設定必須符合與裝置配對的 GuestLAN 或 VSWITCH 的定義。若要使用在 layer 2(Data Link Layer 或是它的 MAC sublayer)上進行作業的網路服務(例如 DHCP),layer 2 模式會是個最佳的選擇。OSA 裝置的預設 qeth 裝置驅動程式現在屬於 layer 2 模式。若要繼續使用先前預設的 layer 3 模式,請明確地設置LAYER2='0'
。 VSWITCH='value'
- value 能夠是
0
或1
。當連至一個 z/VM VSWITCH 或是 GuestLAN 時,請指定VSWITCH='1'
,當使用直接連接的真實 OSA 或直接連接的真實 HiperSockets 時,請使用VSWITCH='0'
(或甚麼也不使用)。 MACADDR='MAC_address'
- 當您指定了
LAYER2='1'
和VSWITCH='0'
時,您可選用性地此參數來指定 MAC 位址。Linux 需要六個以冒號區隔開的八位元和小寫的十六進位數字。請注意,這和 z/VM 的標記法不同,因此若您要由 z/VM 複製並貼上資訊,請小心進行。若您指定了LAYER2='1'
和VSWITCH='1'
,您絕對不可指定MACADDR
,因為 z/VM 會指派一組獨特的 MAC 位址給 layer 2 模式中的虛擬網路裝置。 CTCPROT='value'
- value 可使用
0
、1
或3
。為NETTYPE='ctc'
指定 CTC 協定。預設值為0
。 HOSTNAME='string'
- 其中 string 代表新安裝的 Linux 系統的主機名稱。
IPADDR='IP'
- 其中 IP 代表新安裝的 Linux 系統的 IP 位址。
NETMASK='netmask'
- 其中 netmask 代表子網路遮罩。子網路遮罩支援 IPv4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中所指定的前綴數字語法(1 至 32)。比方說,您可指定
24
來代替255.255.255.0
,或是指定20
來代替255.255.240.0
。 GATEWAY='gw'
- 其中 gw 代表此網路裝置的閘道器 IP 位址。
MTU='mtu'
- 其中 mtu 代表此網路裝置的最大傳輸單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DNS='server1:server2:additional_server_terms:serverN'
- 其中 'server1:server2:additional_server_terms:serverN' 代表 DNS 伺服器的清單,以冒號區隔開。例如:
DNS='10.1.2.3:10.3.2.1'
SEARCHDNS='domain1:domain2:additional_dns_terms:domainN'
- 其中 'domain1:domain2:additional_dns_terms:domainN' 代表搜尋網域的清單,以冒號區隔開。例如:
SEARCHDNS='subdomain.domain:domain'
除非您指定了DNS=
參數,否則您無須指定SEARCHDNS=
。 DASD=
- 定義為安裝程序配置的 DASD 或 DASD 的範圍。安裝程式可透過
ro
、diag
、erplog
,以及failfast
這些選用性的屬性,支援以逗號區隔開的裝置 bus ID 清單,或是某個範圍內的裝置。此外,您亦可選用性地將裝置 bus ID 縮寫為去掉了字首的零的裝置號碼。所有選用性的屬性皆應以冒號區隔開並包含於括號中。選用性的屬性需放置在裝置 bus ID 或一組裝置 bus ID 後。唯一受支援的全域選項為autodetect
。這並不支援指定不存在的 DASD 以為之後的 DASD 保留 kernel 裝置名稱。請使用永續性的 DASD 裝置名稱(例如/dev/disk/by-path/...
)以在之後自動化地新增磁碟。其它像是probeonly
、nopav
或nofcx
的全域選項則不受到安裝程式的支援。只指定您真的需要安裝您系統的 DASD。所有在此指定的未分割 DASD,皆必須在安裝程式中進行確認後進行格式化(請參閱 節 15.11.1.1, “DASD 低階格式化”)。請如〈節 17.1.3.2, “不屬於 Root 檔案系統一部分的 DASD”〉中所描述地,在完成安裝後,附加任何 root 檔案系統或是/boot
分割區所不需要的資料 DASD。舉例來說:DASD='eb1c,0.0.a000-0.0.a003,eb10-eb14(diag),0.0.ab1c(ro:diag)'
在只能使用 FCP 的環境中,請由 CMS 配置檔案中移除DASD=
選項,以表示 DASD 不存在。 FCP_n='device_bus_ID WWPN FCP_LUN'
- 而
- n 一般會是個整數值(例如
FCP_1
或FCP_2
)不過亦可是任何包含字母或數字的字串或是底線字元。 - device_bus_ID 能指定代表 host bus adapter(HBA)的 FCP 裝置 bus ID(例如
0.0.fc00
代表裝置 fc00)。 - WWPN 為網際網路埠號,用來設定路由(通常與 multipath 結合),為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值(例如
0x50050763050b073d
)。 - FCP_LUN 指的是儲存邏輯單元的識別子,以 16 碼的十六進位數值方式呈現,並且右方以零填補上(例如
0x4020400100000000
)。
這些變數可被使用在含有 FCP 裝置的系統上,以啟用像是 SCSI 磁碟的 FCP LUN。額外的 FCP LUN 可互動式地在進行安裝時,或是透過 Kickstart 檔案啟用。範例值可能看似:FCP_1='0.0.fc00 0x50050763050b073d 0x4020400100000000'
重要
每個 FCP 參數中所使用到的數值(例如FCP_1
或FCP_2
),皆會隨著系統不同而有所差異,並且一般由 FCP 儲存裝置管理員所提供。
18.4. 用於 Kickstart 安裝程序的參數
inst.ks=URL
- 參照一個 Kickstart 檔案,一般位於在 System z 上,用於 Linux 安裝的網路上。請將 URL 取代為完整的路徑,包括 Kickstart 檔案的檔案名稱。此參數會啟用自動的 Kickstart 安裝。詳情請參閱〈Kickstart 開機選項〉和〈節 23.2.5, “開始進行 Kickstart 安裝”〉。
RUNKS=value
- 若您希望在 Linux 主控台上,在無須藉由 SSH 透過網路登入的情況下,自動地執行載入程式的話,請將 value 定義為 1。若要使用
RUNKS=1
,主控台必須支援全螢幕,否則您應使用(以下)的inst.cmdline
選項。後者適用於 z/VM 上的 3270 終端機,或是 LPAR 的作業系統訊息主控台。我們建議使用RUNKS=1
以進行完整自動化的 Kickstart 安裝。當設置了RUNKS=1
之後,安裝程式會自動繼續進行。儘管有參數上的錯誤,也不會透過提示使用者進行互動,干擾自動化的安裝程序進行。忽略參數或指定RUNKS=0
。 inst.cmdline
- 當指定了此選項時,line-mode 終端機上的輸出(例如 z/VM 上的 3270 或是 LPAR 的作業系統訊息)會變得可讀,因為安裝程式會停用僅適用於 UNIX 類型主控台的跳脫終端機序列。這將需要透過一個能回答所有問題的 Kickstart 檔案來進行安裝,因為安裝程式並不支援在 cmdline 模式下進行互動式的使用者輸入。
18.5. 雜項參數
rd.live.check
- 開啟基於 ISO 的安裝來源測試;比方說,當由一個連接了 FCP 的 DVD 開機時,或是使用
inst.repo=
與一個本機硬碟上,或是透過 NFS 掛載的 ISO 搭配使用時。 nompath
- 停用 multipath 裝置的支援。
proxy=[protocol://][username[:password]@]host[:port]
- 指定透過 HTTP、HTTPS 或 FTP 進行安裝時所使用的 proxy。
inst.rescue
- 啟動入一個藉由 Ram disk 執行的救援系統,您可從而修復和復原一部已安裝的系統。
inst.stage2=URL
- 指定一個至
install.img
檔案的路徑,而非至安裝來源的路徑。否則,請依照與inst.repo=
相同的語法來進行。若指定了inst.stage2
,它通常會取代其它尋找install.img
的方式。然而,如果 Anaconda 在本地媒介上找到install.img
,inst.stage2
URL 便會被忽略。如果未指定inst.stage2
,而且本地找不到install.img
,那麼 Anaconda 就會尋找inst.repo=
或method=
所提供的位置。若在不提供inst.repo=
或method=
的情況下使用inst.stage2=
,Anaconda 便會使用已安裝系統就預設值會使用來進行安裝的任何軟體庫。 inst.syslog=IP/hostname[:port]
- 傳送日誌訊息至遠端 syslog 伺服器。
18.6. 範例參數檔案和 CMS 配置檔案
generic.prm
檔案。
generic.prm
檔案的範例:
ro ramdisk_size=40000 cio_ignore=all,!condev CMSDASD='191' CMSCONFFILE='redhat.conf' vnc inst.repo=http://example.com/path/to/repository
redhat.conf
檔案範例(由 generic.prm
中的 CMSCONFFILE
所指向):
NETTYPE='qeth' SUBCHANNELS='0.0.0600,0.0.0601,0.0.0602' PORTNAME='FOOBAR' PORTNO='0' LAYER2='1' MACADDR='02:00:be:3a:01:f3' HOSTNAME='foobar.systemz.example.com' IPADDR='192.168.17.115'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7.254' DNS='192.168.17.1' SEARCHDNS='systemz.example.com:example.com' DASD='200-203'
章 19. IBM System z 參考資料
19.1. IBM System z 出版品
Linux on System z — How to use FC-attached SCSI devices with Linux on System z9 and zSeries. 2008. SC33-8413.
Linux on System z — How to Improve Performance with PAV. 2008. SC33-8414.
z/VM — Getting Started with Linux on System z. 2009. SC24-6194.
19.2. IBM Redbooks Publications for System z
簡介類型出版品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Mainframe: z/VM Basics. 2007. SG24-7316.
Practical Migration to Linux on System z. 2009. SG24-7727.
Performance and high availability
Linux on IBM System z: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Tuning. 2011. SG24-6926.
Achieving High Availability on Linux for System z with Linux-HA Release 2. 2009. SG24-7711.
安全性
Security for Linux on System z. 2013. SG24-7728.
Networking
IBM System z Connectivity Handbook. 2013. SG24-5444.
OSA Express Implementation Guide. 2009. SG24-5948.
HiperSockets Implementation Guide. 2007. SG24-6816.
Fibre Channel Protocol for Linux and z/VM on IBM System z. 2007. SG24-7266.
19.3. 線上資源
關於 z/VM 的出版品,請參閱〈http://www.vm.ibm.com/library/〉。 .
關於 System z I/O 的連線資訊,請參閱〈http://www.ibm.com/systems/z/hardware/connectivity/index.html〉。 .
關於 System z 的輔助加密處理器之資訊,請參閱 http://www.ibm.com/security/cryptocards/。 .
部 IV. 進階安裝選項
- 透過指定開機選項來自訂安裝程式的特性
- 設定一部 PXE 伺服器以透過網路啟動安裝程式
- 透過 VNC 以遠端存取來進行安裝
- 使用 Kickstart 檔案來自動化安裝程序
- 安裝至一個磁碟映像檔中而非實體磁碟中
- 將先前版本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升級至目前的版本
章 20. 開機選項
- 以「等號」(
=
)作為結尾的選項需要以一個值來指定 - 它們無法獨立使用。比方說,inst.vncpassword=
選項必須加上一個值(在此情況下為一組密碼)。因此正確的格式為inst.vncpassword=password
。若無指定密碼,指令本身是無效的。 - 沒有「
=
」號的選項則不接受任何值或參數。比方說,rd.live.check
選項會強制 Anaconda 在開始進行安裝之前,先驗證安裝媒介;若使用此選項,檢測動作將會執行,若未使用此選項,檢測動作則會被跳過。
20.1. 在開機選單下配置安裝系統
注意
- AMD64 與 Intel 64 系統:〈節 5.2, “開機選單”〉
- 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節 10.1, “開機選單”〉
- IBM System z:〈章 18, IBM System z 的參數和配置檔案〉
boot:
提示,透過在開機選單中任何位置上按下 Esc 鍵。當使用此提示時,第一個選項必須總是指定欲載入的安裝程式映像檔。在大部分情況下,映像檔能透過使用linux
關鍵字來指定。在那之後,則必須視需求指定額外選項。在此提示上按下 Tab 鍵將會顯示協助畫面,說明在適當情況下能使用哪些指令。若要以您的選項開始進行安裝,請按下 Enter 鍵。若要由boot:
提示返回至開機選單,請重新啟動電腦,並再次由安裝媒介開機。- 在以 BIOS 為基礎的 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
>
提示能藉由在開機選單中,以 Tab 鍵選取想要的項目。和boot:
提示不同,此提示允許您編輯一組預定義的開機選項。比方說,若您選取了標記為「 」的項目,此選單項目所能使用的完整選項將會顯示在提示上,以讓您加入欲使用的選項。按下 Enter 將會使用您所指定的選項開始進行安裝。若要取消編輯並返回開機選單,請在任何時候按下 Esc 鍵。 - 在基於 UEFI 的 AMD 64 和 Intel 64 系統上的 GRUB2 選單。若您的系統使用 UEFI,您可藉由選取某個項目並按下 e 鍵,以編輯開機選項。當您完成編輯後,請按下 F10 或 Ctrl+X 來使用您所指定的選項開始進行安裝。
dracut.cmdline(7)
man page。
注意
inst.
作為起始。目前此前綴乃選用性的,比方說,resolution=1024x768
的功能會和 inst.resolution=1024x768
完全相同。然而,在未來的發行版中,inst.
前綴將會是必要的。
指定安裝來源
inst.repo=
- 指定安裝來源 — 也就是安裝程式能夠找到其所需之映像檔和套件的位置。例如:
inst.repo=cdrom
目標必須是:- 一個可安裝的目錄樹,此為一個包含了安裝程式映像檔、套件和軟體庫資料,以及一個有效的
.treeinfo
檔案的目錄結構。 - DVD(放置在系統 DVD 光碟機中的實體磁碟)
- 完整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安裝 DVD 的 ISO 映像檔,放置在安裝系統能存取的硬碟或是網路位置上
此選項能讓您使用不同格式來配置不同的安裝方式。語法詳述於以下表格中。表格 20.1. 安裝來源
注意
在先前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發行版中,可安裝的目錄樹擁有各別的獨立選項,並能以 NFS(nfs
選項)存取,以及一個位於 NFS 來源(nfsiso
選項)上的 ISO 映像檔。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中,安裝程式能自動偵測來源是否是個可安裝的目錄樹,或是一個包含了 ISO 映像檔的目錄,並且nfsiso
選項已被淘汰。磁碟裝置名稱能透過使用下列格式指定:- Kernel 裝置名稱,例如
/dev/sda1
或是sdb2
- 檔案系統標籤,例如
LABEL=Flash
或是LABEL=RHEL7
- 檔案系統 UUID,例如
UUID=8176c7bf-04ff-403a-a832-9557f94e61db
非數字字母的字元必須以\xNN
來表示,NN 為字元的十六進位代表。比方說,\x20
代表空格(「 inst.stage2=
- 指定欲載入之安裝程式 runtime 映像檔的位置。語法與〈指定安裝來源〉中所示的相同。此選項會忽略所有項目,除了映像檔本身之外,您無法使用它來指定套件的位置。
inst.dd=
- 若您需要在安裝時進行驅動程式更新,請使用
inst.dd=
選項。它能多次重複使用。驅動程式 RPM 套件的位置能使用〈指定安裝來源〉中所描述的任何格式來指定。除了inst.dd=cdrom
選項之外,裝置名稱在任何情況下皆必須指定。例如:inst.dd=/dev/sdb1
若在未使用任何參數的情況下使用此選項(僅使用inst.dd
),這將會提示安裝程式以一個互動式的選單要求您提供驅動程式更新磁碟。欲取得更多有關於在安裝時進行驅動程式更新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4, 在 AMD64 和 Intel 64 Systems 上進行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AMD64 和 Intel 64 系統)和〈章 9, 在 IBM Power System 上進行安裝時更新驅動程式〉(IBM Power Systems 伺服器)。
Kickstart 開機選項
inst.ks=
- 提供 Kickstart 檔案的位置,以使用來自動化安裝程序。位置能透過使用任何對於
inst.repo
有效的格式來指定。詳情請參閱〈指定安裝來源〉。若您僅指定裝置而未指定路徑,安裝程式將會在指定裝置的/ks.cfg
中尋找 Kickstart 檔案。若您在未指定裝置的情況下使用此選項,安裝程式將會使用:inst.ks=nfs:next-server:/filename
在以上範例中,next-server 代表 DHCP 的next-server
選項或是 DHCP 伺服器本身的 IP 位址,而filename則為 DHCP 的filename
選項,或是/kickstart/
。若給予的檔案名稱以/
字元做為結尾,ip-kickstart
將會被附加上去。例如:表格 20.2. 預設的 Kickstart 檔案位置
DHCP 伺服器位址 客戶端位址 Kickstart 檔案位置 192.168.122.1
192.168.122.100
192.168.122.1
:/kickstart/192.168.122.100-kickstart
inst.ks.sendmac
- 新增表頭至連外的
HTTP
請求,以及所有網路界面卡的 MAC 位址。例如:X-RHN-Provisioning-MAC-0: eth0 01:23:45:67:89:ab
當使用inst.ks=http
來佈建系統時,這便相當有用。 inst.ks.sendsn
- 新增表頭至連外的
HTTP
請求。此表頭將包含系統的序列號碼,並由/sys/class/dmi/id/product_serial
讀取。該表頭的語法如下:X-System-Serial-Number: R8VA23D
主控台、環境和畫面選項
console=
- 此 kernel 選項能指定裝置被使用來作為主要主控台。比方說,若要在第一個序列埠上使用主控台,請使用
console=ttyS0
。此選項應搭配inst.text
選項使用。您可使用此選項多次。在此情況下,開機訊息將會顯示在所有指定的主控台上,不過只有最後一個主控台,會在之後被安裝程式使用到。比方說,若您指定了console=ttyS0 console=ttyS1
,安裝程式便會使用ttyS1
。 noshell
- 停用進行安裝時的 root shell 存取權限。這對於自動化(Kickstart)的安裝來說相當有用 - 若您使用了此選項,使用者能查看安裝進度,不過卻無法藉由按下 Ctrl+Alt+F2 存取 root shell 來干擾它。
inst.lang=
- 設定進行安裝時所要使用的語言。語言編碼與使用於
lang
Kickstart 指令中(描述於〈節 23.3.2, “Kickstart 指令和選項”〉中)的編碼相同。在安裝了 system-config-language 套件的系統上,您亦能在/usr/share/system-config-language/locale-list
中找到一列有效的值。 inst.geoloc=
- 在安裝程式中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主要用來預設語言和時區,並且使用了以下語法:
inst.geoloc=值
值 參數能夠是以下任何項目:表格 20.3. inst.geoloc 選項所能使用的值
停用地理位置 inst.geoloc=0
使用 Fedora GeoIP API inst.geoloc=provider_fedora_geoip
使用 Hostip.info GeoIP API inst.geoloc=provider_hostip
若未指定此選項,Anaconda 將會使用provider_fedora_geoip
。 inst.keymap=
- 指定安裝程式所會使用的鍵盤格式。格式碼與
keyboard
Kickstart 指令中所使用的相同,如〈節 23.3.2, “Kickstart 指令和選項”〉中所述。 inst.text
- 強制安裝程式在文字模式下執行,而非採用圖形化模式。文字使用者介面受到了一些限制,比方說它不允許您修改磁碟分割格式或設定 LVM。當在一部圖形化能力受限的機器上安裝系統時,建議您使用 VNC,如〈啟用遠端存取〉中所述。
inst.cmdline
- 強制安裝程式在指令列模式下執行。此模式不允許進行任何互動,所有選項皆必須指定於 Kickstart 檔案中,或在指令列上指定。
inst.graphical
- 強制安裝程式在圖形化模式下執行。此模式為預設模式。
inst.resolution=
- 指定圖形模式中的畫面解析度。格式為 NxM,N 代表畫面寬度,而 M 則代表畫面高度(解析度)。支援的最小解析度為
640x480
。 inst.headless
- 指定欲進行安裝的機器不搭載任何顯示硬體。換句話說,此選項會避免安裝程式嘗試偵測螢幕。
inst.xdriver=
- 指定欲在進行安裝時,以及在已安裝之系統上使用的
X
驅動程式名稱。 inst.usefbx
- 告知安裝程式使用 frame buffer
X
驅動程式來代替硬體特屬的驅動程式。此選項與inst.xdriver=fbdev
相等。 modprobe.blacklist=
- 黑名單(完全停用)一或更多個驅動程式。透過此選項停用的驅動程式(mods)將會被禁止在安裝程序開始時,以及安裝結束後進行載入,安裝完成的系統將會保留這些設定。之後,這些被納入黑名單中的驅動程式能在
/etc/modprobe.d/
目錄中找到。使用以逗號區隔開的清單來停用多個驅動程式。例如:modprobe.blacklist=ahci,firewire_ohci
inst.sshd
- 在進行安裝程序時啟用
sshd
服務,這能讓您在進行安裝時透過SSH
連上系統,並監控其進度。欲取得更多有關於 SSH 的相關資訊,請參閱ssh(1)
man page 以及〈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系統管理員指南〉中的相關章節。注意
進行安裝時,root
帳號就預設值沒有密碼。您可如〈節 23.3.2, “Kickstart 指令和選項”〉中所描述的,透過sshpw
Kickstart 指令設置一組在進行安裝時所使用的 root 密碼。
網路開機選項
dracut.cmdline(7)
man page。有關於網路的額外資訊亦能從《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網路作業指南》中取得。
ip=
- 配置一或更多個網路介面卡。若要配置多重介面卡,請使用
ip
多次 — 一個介面卡一次。若配置了多個介面卡,您必須透過以下描述的bootdev
選項指定主要的開機介面卡。此選項接受多種不同的格式。最常見的格式詳述於〈表格 20.4, “網路介面卡配置格式”〉中。表格 20.4. 網路介面卡配置格式
method
參數能夠是以下任何值:表格 20.5. 自動介面卡配置方式
自動配置方式 數值 DHCP dhcp
IPv6 DHCP dhcp6
IPv6 自動配置 auto6
iBFT(iSCSI Boot Firmware Table) ibft
注意
若您使用需要存取網路的開機選項(例如inst.ks=http://host:/路徑
)而卻沒指定ip
選項的話,安裝程式將會使用ip=dhcp
。在以上表格中,ip 參數指定了客戶端的 IP 位址。IPv6
位址能透過將其放置在正括號中來指定,例如[2001:DB8::1]
。閘道器參數為預設的閘道器。在此也接受 IPv6 位址。子網路遮罩參數乃將被使用的子網路遮罩。這能夠是完整的子網路遮罩(例如255.255.255.0
)或是一個前綴(例如64
)。主機名稱參數代表客戶端的主機名稱。此參數為選用性的參數。 nameserver=
- 指定名稱伺服器的位址。此選項能重複使用多次。
bootdev=
- 指定開機介面卡。若您使用超過一個
ip
選項,此選項將會是必要的。 ifname=
- 為特定 MAC 位址的網路裝置指定特定介面卡名稱。可多次使用。語法為
ifname=interface:MAC
。例如:ifname=eth0:01:23:45:67:89:ab
inst.dhcpclass=
- 指定 DHCP 廠商類別辨識符號。
dhcpd
服務會將這個值視為vendor-class-identifier
。預設值為anaconda-$(uname -srm)
。 vlan=
- 在指定的介面卡上設置一個(VLAN)裝置並提供一組名稱。語法為
vlan=name:介面卡
。例如:vlan=vlan5:em1
以上選項將會在em1
介面卡上設定一個名為vlan5
的 VLAN 裝置。.名稱能使用以下格式:表格 20.6. VLAN 裝置命名常規
命名方案 範例 VLAN_PLUS_VID vlan0005
VLAN_PLUS_VID_NO_PAD vlan5
DEV_PLUS_VID em1.0005
.DEV_PLUS_VID_NO_PAD em1.5
. bond=
- 透過以下語法設定 bonding 裝置:
bond=name[:slaves][:options]
。請將 name 替換為 bonding 裝置名稱、將 slaves 替換為逗號區隔開的實體(乙太網路)介面,並將 options 替換為逗號區隔開的 bonding 選項。例如:bond=bond0:em1,em2:mode=active-backup,tx_queues=32,downdelay=5000
欲查看可用選項的清單,請執行modinfo bonding
指令。在未使用任何參數的情況下使用此選項將會假定bond=bond0:eth0,eth1:mode=balance-rr
。 team=
- 透過以下語法設定 team 裝置:
team=master:slaves
。請將 master 替換為 master team 裝置的名稱,並將 slaves 替換為逗號區隔開的實體(乙太網路)裝置,以使用來作為 team 裝置中的 slave。例如:team=team0:em1,em2
進階安裝選項
inst.multilib
- 為 multilib 套件配置系統(也就是允許在 64 位元的 x86 系統上安裝 32 位元的套件)並安裝指定在此部分中的套件。正常來說,在一部 AMD64 或 Intel 64 系統上,只有此架構的套件(標記為
x86_64
)以及所有(標記為noarch
)架構的套件會被安裝。當您使用此選項時,32 位元 AMD 或 Intel 系統(標記為i686
)的可用套件將也會被自動安裝。這僅適用於直接在%packages
部分中指定的套件。若套件僅作為相依性套件安裝,只有確切指定的相依性套件會被安裝。比方說,若您要安裝 foo 套件而此套件依賴 bar 套件的話,前者的各個原件將會被安裝,而後者僅會被安裝必要的原件。 inst.gpt
- 強制安裝程式將分割區資訊安裝至一個 GUID 分割表(GPT)中,而非 Master Boot Record(MBR)中。正常來說在 BIOS 相容性模式中,基於 BIOS 的系統和基於 UEFI 的系統將會嘗試使用 MBR 方案來儲存分割區資訊,除非磁碟大於 2 TB。使用此選項將會改變此特性,並允許 GPT 能寫入甚至是小於 2 TB 的磁碟。此選項在基於 UEFI 的系統上毫無意義。
啟用遠端存取
inst.vnc
- 指定安裝程式的圖形介面會在一個
VNC
session 中執行。若您指定了此選項,您將需要連至使用 VNC 客戶端的系統,才能與安裝程式進行互動。VNC 共享將需要啟用,以讓多重客戶端同時連上系統。注意
一部透過 VNC 安裝的系統就預設值將會在文字模式下啟動。 inst.vncpassword=
- 為安裝程式所使用的 VNC 伺服器設定一組密碼。任何嘗試連上系統的 VNC 客戶端皆需要提供正確的密碼才能進行存取。比方說,
inst.vncpassword=testpwd
會將密碼設為testpwd
。VNC 密碼的長度必須介於 6 到 8 個字元之間。注意
若您指定了一組無效的密碼(太短或太長),您將會被安裝程式提示輸入一組新的密碼:VNC 密碼長度必須介於六到八個字元之間。 請重新輸入一組密碼,或保留空白不設定密碼。 密碼:
inst.vncconnect=
- 安裝程式啟動時,連上一個監聽中、位於指定主機和連接埠的 VNC 客戶端。正確的語法為
inst.vncconnect=host:port
,host 代表 VNC 主機的位址,port 則指定要使用哪個連接埠。port 參數為選用性的,若您不指定連接埠,安裝程式將會使用5900
。
除錯和疑難排解
inst.updates=
- 指定欲套用至安裝程式 runtime 的
updates.img
檔案的位置。語法與inst.repo
選項中的相同 — 詳情請參閱〈表格 20.1, “安裝來源”〉。在所有格式中,若您不指定檔案名稱而只指定目錄,安裝程式將會尋找一個名為updates.img
的檔案。 inst.loglevel=
- 指定在終端機上所記錄下的最少訊息等級。這僅會影響終端機上的記錄;日誌檔案將總是包含所有等級的訊息。此選項可用的值從最低到最高為:
debug
、info
、warning
、error
以及critical
。預設值為info
,代表就預設值,日誌終端機將會顯示由info
到critical
這個範圍之間的訊息。 inst.syslog=
- 當安裝程式啟動後,此選項將會傳送日誌訊息至指定主機上的 syslog 程序。遠端的 syslog 程序必須經過配置才能接受連入的連線。欲取得有關於如何配置 syslog,使其接受連入連線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系統管理員指南〉。
inst.virtiolog=
- 指定一個
virtio
連接埠(位於/dev/virtio-ports/name
的字元裝置)以使用來轉送日誌。預設值為org.fedoraproject.anaconda.log.0
;若此連接埠存在的話,它便會被使用。
20.1.1. 已淘汰並移除的開機選項
已淘汰的開機選項
注意
inst.
這個前綴。比方說,vnc=
選項現在已被視為淘汰,並由 inst.vnc=
選項取代。這些變更未在此列出。
method=
- 配置安裝方式。請使用
inst.repo=
選項來代替。 repo=nfsiso:伺服器:/路徑
- 在 NFS 安裝中,指定目標為位於一個 NFS 伺服器上的 ISO 映像檔,而非安裝目錄樹。此差異現在會被自動偵測出,令這項選項和
inst.repo=nfs:server:/path
功能相同。 dns=
- 配置區域名稱伺服器(Domain Name Server,DNS)。請使用
nameserver=
選項來代替。 netmask=
、gateway=
、hostname=
、ip=
、ipv6=
- 這些選項已被整合在
ip=
選項之下。 ksdevice=
- 選擇網路裝置,以在安裝程序早期使用。不同的值已被替換為不同的選項;請參閱以下表格。
表格 20.7. 自動介面卡配置方式
數值 目前的特性 不存在 所有裝置皆會被透過 dhcp
嘗試啟用,除非透過ip=
選項與/或BOOTIF
選項指定欲使用的裝置和配置。ksdevice=link
和以上相似,不同的是網路總是會在 initramfs 中啟用,無論它是否是必要的。應使用受支援的 rd.neednet
dracut 選項來達成相同的結果。ksdevice=bootif
忽略(當被指定時,BOOTID= 選項會被作為預設值使用) ksdevice=ibft
替換為 ip=ibft
dracut 選項ksdevice=MAC
替換為 BOOTIF=MAC
ksdevice=device
透過使用 ip=
dracut 選項指定裝置名稱來替換。重要
當進行一項 Kickstart 安裝時,若由本機媒介開機,而 Kickstart 檔案也在本機媒介上的話,網路將不會初始化。這代表任何其它需要存取網路的 Kickstart 選項,例如會存取網路位置的預安裝或安裝後的 script,皆會造成安裝程序失敗。這是個已知的問題。詳情請參閱〈BZ#1085310〉若要解決此問題,請使用ksdevice=link
開機選項,或在您的 Kickstart 檔案中,將--device=link
選項附加至network
指令。 blacklist=
- 使用來停用特定驅動程式。這現在已由
modprobe.blacklist=
選項負責處理。 nofirewire=
- 停用了 FireWire 介面卡的支援。您可藉由使用
modprobe.blacklist=
選項來代替,以停用 FireWire 驅動程式(firewire_ohci
)。modprobe.blacklist=firewire_ohci
已移除的開機選項
askmethod
、asknetwork
- 安裝程式的
initramfs
現在已完全成為非互動式,代表這些選項已無法再使用。請使用inst.repo=
來指定安裝方式,並使用ip=
來配置網路設定。 serial
- 此選項強制了 Anaconda 使用
/dev/ttyS0
主控台作為輸出。請使用console=/dev/ttyS0
(或類似選項)來代替。 updates=
- 指定了安裝程式更新項目的位置。請使用
inst.updates=
選項來代替。 essid=
、wepkey=
、wpakey=
- 配置無線網路存取。網路配置現在已由 dracut 來處理,並且不支援無線網路,因此這些選項已沒有作用。
ethtool=
- 過去使用來配置額外的低層網路設定。所有網路設定現在皆由
ip=
選項來處理。 gdb
- 能允許您為載入程式除錯。請使用
rd.debug
來代替。 mediacheck
- 進行安裝程序前,驗證安裝媒體。已被
rd.live.check
選項取代。 ks=floppy
- 指定磁片來作為 Kickstart 檔案來源。磁碟機已不再受到支援。
display=
- 配置遠端畫面。已被
inst.vnc
選項取代。 utf8
- 在文字安裝模式中新增了 UTF8 支援。UTF8 支援現在已能自動運作。
noipv6
- 用來在安裝程式中停用 IPv6 支援。IPv6 現在已內建入 kernel 中,因此該驅動程式無法被納入黑名單中;然而,您依然能夠透過使用
ipv6.disable
dracut 選項來停用 IPv6。 upgradeany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中的升級方式已不同。欲取得有關於升級您系統上的相關資訊,請參閱〈章 25, 升級你目前的系統〉。
vlanid=
- 使用來配置 Virtual LAN(802.1q tag)裝置。請使用
vlan=
dracut 選項來代替。
20.2. 使用維護開機模式
20.2.1. 載入記憶體(RAM)測試模式
注意

圖形 20.1. 使用 Memtest86+ 來進行記憶體檢測
- 左上方角落會顯示有關於您系統的記憶體配置 - 偵測到的記憶體數量與處理器快取和其輸出量,以及處理器與晶片資訊。這些資訊會在 Memtest86+ 啟用時偵測到。
- 右上方角落會顯示有關於測試的資訊 - 目前一程的進度和特定一程中正在執行的測試,以及該項測試的詳述。
- 畫面中央則被使用來顯示有關於當此工具啟用時,所會進行之完整測試項目的相關資訊,例如耗費的時間、已完成幾程、偵測到的錯誤數量,以及您的測試選項。在些系統上,有關於已安裝之記憶體的詳細資訊(例如已安裝的模組數量、其廠商、頻率及延遲率)也會被顯示在此。在每一程完成後,將會有個簡短的概要顯示在此位置上。例如:
** Pass complete, no errors, press Esc to exit **
若 Memtest86+ 偵測到錯誤,該錯誤也會被顯示在此部分中,並以紅色強調。此訊息會包含例如哪項測試偵測到了問題、發生問題的記憶體位置及其它類似的詳細資訊。
注意
README
檔案位於 /usr/share/doc/memtest86+-版本/
可供參考。
20.2.2. 驗證開機媒介
rd.live.check
附加至開機載入程式的指令列上。請注意,若您在開機選單上選擇了預設安裝選項,此選項就會被自動使用(「 」)。
20.2.3. 在救援模式下啟動您的電腦
inst.rescue
開機選項。
/mnt/sysimage/
目錄下來修復系統。
章 21. 準備網路安裝
- 啟動用戶端(您想要安裝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系統)並開始安裝。詳情請見〈節 21.2, “啟用網路安裝”〉。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