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lose Expand all Collapse all Table of contents 存储管理指南 1. 概述 Expand section "1. 概述" Collapse section "1. 概述" 1.1. 红帽企业 Linux 7 的新功能和增强功能 I. 文件系统 Expand section "I. 文件系统" Collapse section "I. 文件系统" 2. 文件系统结构和维护 Expand section "2. 文件系统结构和维护" Collapse section "2. 文件系统结构和维护" 2.1.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标准(FHS)概述. Expand section "2.1.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标准(FHS)概述." Collapse section "2.1.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标准(FHS)概述." 2.1.1. FHS 机构 Expand section "2.1.1. FHS 机构" Collapse section "2.1.1. FHS 机构" 2.1.1.1. 收集文件系统信息 2.1.1.2. /boot/ 目录 2.1.1.3. /dev/ Directory 2.1.1.4. /etc/ Directory 2.1.1.5. /mnt/ Directory 2.1.1.6. /opt/ Directory 2.1.1.7. /proc/ 目录 2.1.1.8. /srv/ 目录 2.1.1.9. /sys/ Directory 2.1.1.10. /usr/ Directory 2.1.1.11. /var/ Directory 2.2. 特殊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文件位置 2.3. /proc 虚拟文件系统 2.4. 丢弃未使用的块 3. XFS 文件系统 Expand section "3. XFS 文件系统" Collapse section "3. XFS 文件系统" 3.1. 创建 XFS 文件系统 3.2. 挂载 XFS 文件系统 3.3. XFS 配额管理 3.4. 增加 XFS 文件系统的大小 3.5. 修复 XFS 文件系统 3.6. 挂起 XFS 文件系统 3.7. 备份和恢复 XFS 文件系统 Expand section "3.7. 备份和恢复 XFS 文件系统" Collapse section "3.7. 备份和恢复 XFS 文件系统" 3.7.1. XFS 备份和恢复的功能 3.7.2. 备份 XFS 文件系统 3.7.3. 从备份中恢复 XFS 文件系统 3.8. 配置错误行为 Expand section "3.8. 配置错误行为" Collapse section "3.8. 配置错误行为" 3.8.1. 特定和未定义条件的配置文件 3.8.2. 为特定和未定义条件设置文件系统行为 3.8.3. 设置卸载行为 3.9. 其他 XFS 文件系统实用程序 3.10. 从 ext4 迁移到 XFS Expand section "3.10. 从 ext4 迁移到 XFS" Collapse section "3.10. 从 ext4 迁移到 XFS" 3.10.1. Ext3/4 和 XFS 之间的区别 4. ext3 文件系统 Expand section "4. ext3 文件系统" Collapse section "4. ext3 文件系统" 4.1. 创建 ext3 文件系统 4.2. 转换为 ext3 文件系统 4.3. 恢复到 Ext2 文件系统 5. ext4 文件系统 Expand section "5. ext4 文件系统" Collapse section "5. ext4 文件系统" 5.1. 创建 ext4 文件系统 5.2. 挂载 ext4 文件系统 5.3. 重新定义 ext4 文件系统大小 5.4. 备份 ext2、ext3 或 ext4 文件系统 5.5. 恢复 ext2、ext3 或 ext4 文件系统 5.6. 其他 ext4 文件系统实用程序 6. Btrfs(技术预览) Expand section "6. Btrfs(技术预览)" Collapse section "6. Btrfs(技术预览)" 6.1. 创建 btrfs 文件系统 6.2. 挂载 btrfs 文件系统 6.3. 重新定义 btrfs 文件系统大小 6.4. 多设备的集成卷管理 Expand section "6.4. 多设备的集成卷管理" Collapse section "6.4. 多设备的集成卷管理" 6.4.1. 创建具有多个设备的文件系统 6.4.2. btrfs 设备扫描 6.4.3. 在 btrfs 文件系统中添加新设备 6.4.4. 转换 btrfs 文件系统 6.4.5. 删除 btrfs 设备 6.4.6. 替换 btrfs 文件系统中的失败设备 6.4.7. 在 /etc/fstab中注册 btrfs 文件系统 6.5. SSD 优化 6.6. btrfs 参考 7. 全局文件系统 2 8. 网络文件系统 (NFS) Expand section "8. 网络文件系统 (NFS)" Collapse section "8. 网络文件系统 (NFS)" 8.1. NFS 简介 Expand section "8.1. NFS 简介" Collapse section "8.1. NFS 简介" 8.1.1. 所需的服务 8.2. 配置 NFS 客户端 Expand section "8.2. 配置 NFS 客户端" Collapse section "8.2. 配置 NFS 客户端" 8.2.1. 使用 /etc/fstab挂载 NFS 文件系统 8.3. autofs Expand section "8.3. autofs" Collapse section "8.3. autofs" 8.3.1. autofs 版本 5 与版本 4 的改进 8.3.2. 配置 autofs 8.3.3. 覆盖或捕获站点配置文件 8.3.4. 使用 LDAP 存储自动挂载器映射 8.4. 常用 NFS 挂载选项 8.5. 启动和停止 NFS 服务器 8.6. 配置 NFS 服务器 Expand section "8.6. 配置 NFS 服务器" Collapse section "8.6. 配置 NFS 服务器" 8.6.1. /etc/exports 配置文件 8.6.2. exportfs 命令 Expand section "8.6.2. exportfs 命令" Collapse section "8.6.2. exportfs 命令" 8.6.2.1. 使用 NFSv4 的 exportfs 8.6.3. 在防火墙中运行 NFS Expand section "8.6.3. 在防火墙中运行 NFS" Collapse section "8.6.3. 在防火墙中运行 NFS" 8.6.3.1. 发现 NFS 导出 8.6.4. 通过防火墙访问 RPC 配额 8.6.5. 主机名格式 8.6.6. 通过 RDMA(NFSoRDMA)启用 NFS 8.6.7. 配置只读 NFSv4 服务器 8.7. 保护 NFS Expand section "8.7. 保护 NFS" Collapse section "8.7. 保护 NFS" 8.7.1. 使用 AUTH_SYS 和导出控制的 NFS 安全 8.7.2. 使用 AUTH_GSS的 NFS 安全性 Expand section "8.7.2. 使用 AUTH_GSS的 NFS 安全性" Collapse section "8.7.2. 使用 AUTH_GSS的 NFS 安全性" 8.7.2.1. NFSv4 的 NFS 安全性 8.7.3. 文件权限 8.8. NFS 和 rpcbind Expand section "8.8. NFS 和 rpcbind" Collapse section "8.8. NFS 和 rpcbind" 8.8.1. NFS 和 rpcbind故障排除 8.9. pNFS 8.10. 在 NFS 中启用 pNFS SCSI Expand section "8.10. 在 NFS 中启用 pNFS SCSI" Collapse section "8.10. 在 NFS 中启用 pNFS SCSI" 8.10.1. pNFS SCSI Layouts 8.10.2. 检查与 pNFS 兼容的 SCSI 设备 8.10.3. 在服务器中设置 pNFS SCSI 8.10.4. 在客户端中设置 pNFS SCSI 8.10.5. 在服务器中释放 pNFS SCSI 保留 8.10.6. 监控 pNFS SCSI 增强功能 Expand section "8.10.6. 监控 pNFS SCSI 增强功能" Collapse section "8.10.6. 监控 pNFS SCSI 增强功能" 8.10.6.1. 使用 nfsstat 从服务器检查 pNFS SCSI 操作 8.10.6.2. 使用 mountstats 检查客户端中的 pNFS SCSI 操作 8.11. NFS 参考 9. 服务器消息块(SMB) Expand section "9. 服务器消息块(SMB)" Collapse section "9. 服务器消息块(SMB)" 9.1. 提供 SMB 共享 9.2. 挂载 SMB 共享 Expand section "9.2. 挂载 SMB 共享" Collapse section "9.2. 挂载 SMB 共享" 9.2.1. 支持的 SMB 协议版本 Expand section "9.2.1. 支持的 SMB 协议版本" Collapse section "9.2.1. 支持的 SMB 协议版本" 9.2.1.1. UNIX 扩展支持 9.2.2. 手动挂载 SMB 共享 9.2.3. 在系统引导时自动挂载 SMB 共享 9.2.4. 使用凭证文件对 SMB 共享进行身份验证 9.2.5. 执行多用户 SMB 挂载 9.2.6. 常用挂载选项 10. FS-Cache Expand section "10. FS-Cache" Collapse section "10. FS-Cache" 10.1. Performance Guarantee 10.2. 设置缓存 10.3. 在 NFS 中使用缓存 Expand section "10.3. 在 NFS 中使用缓存" Collapse section "10.3. 在 NFS 中使用缓存" 10.3.1. 缓存共享 10.3.2. 使用 NFS 的缓存限制 10.4. 设置缓存 Cull 限制 10.5. 统计信息 10.6. FS-Cache 参考 II. 存储管理 Expand section "II. 存储管理" Collapse section "II. 存储管理" 11. 安装期间存储注意事项 Expand section "11. 安装期间存储注意事项" Collapse section "11. 安装期间存储注意事项" 11.1. 特殊注意事项 12. 文件系统检查 Expand section "12. 文件系统检查" Collapse section "12. 文件系统检查" 12.1. fsck 的最佳做法 12.2. fsck 文件系统的特定信息 Expand section "12.2. fsck 文件系统的特定信息" Collapse section "12.2. fsck 文件系统的特定信息" 12.2.1. ext2、ext3 和 ext4 12.2.2. XFS 12.2.3. btrfs 13. 分区 Expand section "13. 分区" Collapse section "13. 分区" 13.1. 查看分区表 13.2. 创建分区 Expand section "13.2. 创建分区" Collapse section "13.2. 创建分区" 13.2.1. 格式化和标记分区 13.2.2. 将分区添加到 /etc/fstab 13.3. 删除分区 13.4. 设置分区类型 13.5. 使用 fdisk 重新定义分区大小 14. 使用 Snapper 创建和维护快照 Expand section "14. 使用 Snapper 创建和维护快照" Collapse section "14. 使用 Snapper 创建和维护快照" 14.1. 创建初始 Snapper 配置 14.2. 创建 Snapper 快照 Expand section "14.2. 创建 Snapper 快照" Collapse section "14.2. 创建 Snapper 快照" 14.2.1. 创建 Pre 和 Post Snapshot Pair Expand section "14.2.1. 创建 Pre 和 Post Snapshot Pair" Collapse section "14.2.1. 创建 Pre 和 Post Snapshot Pair" 14.2.1.1. 使用 Snapper 创建 Pre Snapshot 14.2.1.2. 使用 Snapper 创建 Post Snapshot 14.2.1.3. 将命令嵌套在 Pre 和 Post Snapshots 中 14.2.2. 创建单一 Snapper 快照 14.2.3. 将 Snapper 配置为 Take Automated Snapshot 14.3. 跟踪 Snapper 快照之间的更改 Expand section "14.3. 跟踪 Snapper 快照之间的更改" Collapse section "14.3. 跟踪 Snapper 快照之间的更改" 14.3.1. 将更改与 status 命令进行比较 14.3.2. 将更改与 diff 命令进行比较 14.3.3. 将更改与 the xadiff 命令进行比较 14.4. 识别快照之间的变化 14.5. 删除 Snapper 快照 15. swap 空间 Expand section "15. swap 空间" Collapse section "15. swap 空间" 15.1. 添加交换空间 Expand section "15.1. 添加交换空间" Collapse section "15.1. 添加交换空间" 15.1.1. 在 LVM2 逻辑卷中扩展交换 15.1.2. 为交换创建 LVM2 逻辑卷 15.1.3. 创建交换文件 15.2. 删除交换空间 Expand section "15.2. 删除交换空间" Collapse section "15.2. 删除交换空间" 15.2.1. 减少 LVM2 逻辑卷中的交换 15.2.2. 为交换删除 LVM2 逻辑卷 15.2.3. 删除交换文件 15.3. 移动交换空间 16. 系统存储管理器(SSM) Expand section "16. 系统存储管理器(SSM)" Collapse section "16. 系统存储管理器(SSM)" 16.1. SSM 后端 Expand section "16.1. SSM 后端" Collapse section "16.1. SSM 后端" 16.1.1. btrfs 后端 Expand section "16.1.1. btrfs 后端" Collapse section "16.1.1. btrfs 后端" 16.1.1.1. btrfs 池 16.1.1.2. btrfs 卷 16.1.1.3. btrfs 快照 16.1.1.4. Btrfs 设备 16.1.2. LVM 后端 Expand section "16.1.2. LVM 后端" Collapse section "16.1.2. LVM 后端" 16.1.2.1. LVM Pool 16.1.2.2. LVM 卷 16.1.2.3. LVM Snapshot 16.1.2.4. LVM 设备 16.1.3. 加密后端 Expand section "16.1.3. 加密后端" Collapse section "16.1.3. 加密后端" 16.1.3.1. 加密卷 16.1.3.2. 加密快照 16.1.4. 多个设备(MD)后端 16.2. 常见 SSM 任务 Expand section "16.2. 常见 SSM 任务" Collapse section "16.2. 常见 SSM 任务" 16.2.1. 安装 SSM 16.2.2. 显示有关所有检测到的设备的信息 16.2.3. 创建新池、逻辑卷和文件系统 16.2.4. 检查文件系统的一致性 16.2.5. 增加卷的大小 16.2.6. snapshot 16.2.7. 删除项目 16.3. SSM 资源 17. 磁盘配额 Expand section "17. 磁盘配额" Collapse section "17. 磁盘配额" 17.1. 配置磁盘配额 Expand section "17.1. 配置磁盘配额" Collapse section "17.1. 配置磁盘配额" 17.1.1. 启用配额 17.1.2. 重新挂载文件系统 17.1.3. 创建配额数据库文件 17.1.4. 为每个用户分配配额 17.1.5. 为每个组分配配额 17.1.6. 为 Soft 限制设置 Grace Periods 17.2. 管理磁盘配额 Expand section "17.2. 管理磁盘配额" Collapse section "17.2. 管理磁盘配额" 17.2.1. 启用和禁用 17.2.2. 报告磁盘配额 17.2.3. 使配额保持准确 17.3. 磁盘配额参考 18.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Expand section "18.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Collapse section "18.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18.1. RAID 类型 18.2. RAID 级别和线性支持 18.3. Linux RAID 子系统 18.4. Anaconda 安装程序中的 RAID 支持 18.5. 安装后将根磁盘转换为 RAID1 18.6. 配置 RAID 设置 18.7. 创建高级 RAID 设备 19. 使用 mount 命令 Expand section "19. 使用 mount 命令" Collapse section "19. 使用 mount 命令" 19.1. 列出当前挂载的文件系统 Expand section "19.1. 列出当前挂载的文件系统" Collapse section "19.1. 列出当前挂载的文件系统" 19.1.1. 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19.2. 挂载文件系统 Expand section "19.2. 挂载文件系统" Collapse section "19.2. 挂载文件系统" 19.2.1. 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19.2.2. 指定挂载选项 19.2.3. 共享挂载 19.2.4. 移动挂载点 19.2.5. 为 root设置只读权限 Expand section "19.2.5. 为 root设置只读权限" Collapse section "19.2.5. 为 root设置只读权限" 19.2.5.1. 将 root 配置为在引导时使用只读权限挂载 19.2.5.2. 重新挂载 root Instantly 19.2.5.3. 恢复写入权限的文件和目录 19.3. 卸载文件系统 19.4. 挂载 命令参考 20. volume_key 功能 Expand section "20. volume_key 功能" Collapse section "20. volume_key 功能" 20.1. volume_key 命令 20.2. 将 volume_key 用作单个用户 20.3. 在延迟机构中使用 volume_key Expand section "20.3. 在延迟机构中使用 volume_key" Collapse section "20.3. 在延迟机构中使用 volume_key" 20.3.1. 准备保存加密密钥 20.3.2. 保存加密密钥 20.3.3. 恢复对卷的访问 20.3.4. 设置紧急情况密码 20.4. volume_key 参考 21. 固态磁盘部署指南 22. 写入栏 Expand section "22. 写入栏" Collapse section "22. 写入栏" 22.1. 写入栏的重要性 22.2. 启用和禁用写入栏 22.3. 写入裸机注意事项 23. 存储 I/O 校准和大小 Expand section "23. 存储 I/O 校准和大小" Collapse section "23. 存储 I/O 校准和大小" 23.1. 存储访问参数 23.2. 用户空间访问 23.3. I/O 标准 23.4. 堆栈 I/O 参数 23.5. 逻辑卷管理器 23.6. 分区和文件系统工具 24. 设置远程无磁盘系统 Expand section "24. 设置远程无磁盘系统" Collapse section "24. 设置远程无磁盘系统" 24.1. 为无磁盘客户端配置 tftp 服务 24.2. 为无磁盘客户端配置 DHCP 24.3. 为无磁盘客户端配置导出的文件系统 25. 在线存储管理 Expand section "25. 在线存储管理" Collapse section "25. 在线存储管理" 25.1. 目标设置 Expand section "25.1. 目标设置" Collapse section "25.1. 目标设置" 25.1.1. 安装和运行 targetcli 25.1.2. 创建后端存储 25.1.3. 创建 iSCSI 目标 25.1.4. 配置 iSCSI 门户 25.1.5. 配置 LUN 25.1.6. 配置 ACL 25.1.7. 通过以太网配置光纤通道(FCoE)目标 25.1.8. 使用 targetcli删除对象 25.1.9. targetcli 参考 25.2. 创建 iSCSI 启动器 25.3. 设置 Challenge-Handshake 身份验证协议 25.4. Fibre Channel Expand section "25.4. Fibre Channel" Collapse section "25.4. Fibre Channel" 25.4.1. Fibre Channel API 25.4.2. 原生光纤通道驱动程序和能力 25.5. 通过以太网接口配置光纤通道 25.6. 将 FCoE 接口配置为在引导时自动挂载 25.7. iSCSI Expand section "25.7. iSCSI" Collapse section "25.7. iSCSI" 25.7.1. iSCSI API 25.8. 持久性命名 Expand section "25.8. 持久性命名" Collapse section "25.8. 持久性命名" 25.8.1. 存储设备的主要和次数量 25.8.2. World Wide Identifier (WWID) 25.8.3. 由 / dev/disk/by-* 中的 u dev机制管理的设备名称 Expand section "25.8.3. 由 / dev/disk/by-* 中的 u dev机制管理的设备名称" Collapse section "25.8.3. 由 / dev/disk/by-* 中的 u dev机制管理的设备名称" 25.8.3.1. udev 设备命名约定的限制 25.8.3.2. 修改持久命名属性 25.9. 删除存储设备 25.10. 删除存储设备的路径 25.11. 添加存储设备或路径 25.12. 扫描存储互连 25.13. iSCSI 发现配置 25.14. 配置 iSCSI 卸载和接口绑定 Expand section "25.14. 配置 iSCSI 卸载和接口绑定" Collapse section "25.14. 配置 iSCSI 卸载和接口绑定" 25.14.1. 查看可用的 iface 配置 25.14.2. 为软件 iSCSI 配置 iface 25.14.3. 为 iSCSI 卸载配置 iface 25.14.4. 绑定/取消绑定 iface 到门户 25.15. 扫描 iSCSI 互连 25.16. 登录到 iSCSI 目标 25.17. 重新定义在线逻辑单元大小 Expand section "25.17. 重新定义在线逻辑单元大小" Collapse section "25.17. 重新定义在线逻辑单元大小" 25.17.1. 重新定义光纤逻辑单位大小 25.17.2. 重新定义 iSCSI 逻辑单元大小 25.17.3. 更新多路径设备的大小 25.17.4. 更改在线逻辑单元的读/写状态 Expand section "25.17.4. 更改在线逻辑单元的读/写状态" Collapse section "25.17.4. 更改在线逻辑单元的读/写状态" 25.17.4.1. 重新扫描逻辑单元 25.17.4.2. 更新多路径设备的 R/W 状态 25.17.4.3. Documentation 25.18. 通过 rescan-scsi-bus.sh 添加/删除逻辑单元 25.19. 修改链接丢失行为 Expand section "25.19. 修改链接丢失行为" Collapse section "25.19. 修改链接丢失行为" 25.19.1. Fibre Channel 25.19.2. 使用 dm-multipath设置 iSCSI 设置 Expand section "25.19.2. 使用 dm-multipath设置 iSCSI 设置" Collapse section "25.19.2. 使用 dm-multipath设置 iSCSI 设置" 25.19.2.1. NOP-Out 间隔/超时 25.19.2.2. replacement_timeout 25.19.3. iSCSI Root 25.20. 控制 SCSI 命令计时器和设备状态 25.21. 在线存储配置故障排除 25.22. 使用 eh_deadline 为错误恢复配置最大时间 26. 虚拟机的设备映射器多路径(DM 多路径)和存储 Expand section "26. 虚拟机的设备映射器多路径(DM 多路径)和存储" Collapse section "26. 虚拟机的设备映射器多路径(DM 多路径)和存储" 26.1. 虚拟机存储 26.2. DM Multipath 27. 外部阵列管理(libStorageMgmt) Expand section "27. 外部阵列管理(libStorageMgmt)" Collapse section "27. 外部阵列管理(libStorageMgmt)" 27.1. libStorageMgmt 简介 27.2. libStorageMgmt Terminology 27.3. 安装 libStorageMgmt 27.4. 使用 libStorageMgmt 28. 持久性内存: NVDIMMs Expand section "28. 持久性内存: NVDIMMs" Collapse section "28. 持久性内存: NVDIMMs" 28.1. 使用 ndctl 配置持久内存 28.2. 配置持久内存以用作块设备(远程模式) 28.3. 为文件系统直接访问配置持久内存 28.4. 配置用于设备 DAX 模式的持久内存 28.5. NVDIMM 故障排除 Expand section "28.5. NVDIMM 故障排除" Collapse section "28.5. NVDIMM 故障排除" 28.5.1. 使用 S.M.A.R.T 监控 NVDIMM 健康状况. 28.5.2. 检测并替换损坏的 NVDIMM 29. NVMe over fabric 设备概述 Expand section "29. NVMe over fabric 设备概述" Collapse section "29. NVMe over fabric 设备概述" 29.1. 使用 RDMA 的 NVMe over fabrics Expand section "29.1. 使用 RDMA 的 NVMe over fabrics" Collapse section "29.1. 使用 RDMA 的 NVMe over fabrics" 29.1.1. 通过 RDMA 客户端配置 NVMe 29.2. 使用 FC 的光纤的 NVMe over fabrics Expand section "29.2. 使用 FC 的光纤的 NVMe over fabrics" Collapse section "29.2. 使用 FC 的光纤的 NVMe over fabrics" 29.2.1. 为广播适配器配置 NVMe initiator 29.2.2. 为 QLogic 适配器配置 NVMe initiator III. 使用 VDO 的数据重复数据删除和压缩 Expand section "III. 使用 VDO 的数据重复数据删除和压缩" Collapse section "III. 使用 VDO 的数据重复数据删除和压缩" 30. VDO 集成 Expand section "30. VDO 集成" Collapse section "30. VDO 集成" 30.1. VDO 理论概述 Expand section "30.1. VDO 理论概述" Collapse section "30.1. VDO 理论概述" 30.1.1. UDS 内核模块(uds) 30.1.2. VDO 内核模块(kvdo) 30.1.3. VDO 卷 30.1.4. 命令行工具 30.2. 系统要求 Expand section "30.2. 系统要求" Collapse section "30.2. 系统要求" 30.2.1. UDS 索引内存要求 30.2.2. VDO 存储空间要求 30.2.3. 物理卷大小的 VDO 系统要求示例 30.3. VDO 入门 Expand section "30.3. VDO 入门" Collapse section "30.3. VDO 入门" 30.3.1. 简介 30.3.2. 安装 VDO 30.3.3. 创建 VDO 卷 30.3.4. 监控 VDO 30.3.5. 部署示例 30.4. 管理 VDO Expand section "30.4. 管理 VDO" Collapse section "30.4. 管理 VDO" 30.4.1. 启动或停止 VDO 30.4.2. 选择 VDO 写入模式 30.4.3. 删除 VDO 卷 Expand section "30.4.3. 删除 VDO 卷" Collapse section "30.4.3. 删除 VDO 卷" 30.4.3.1. 删除非成功创建卷 30.4.4. 配置 UDS 索引 30.4.5. 在未清除关闭后恢复 VDO 卷 Expand section "30.4.5. 在未清除关闭后恢复 VDO 卷" Collapse section "30.4.5. 在未清除关闭后恢复 VDO 卷" 30.4.5.1. 在线恢复 30.4.5.2. 强制重新构建 30.4.6. 系统引导时自动启动 VDO 卷 30.4.7. 禁用和重新启用重复数据删除 30.4.8. 使用压缩 Expand section "30.4.8. 使用压缩" Collapse section "30.4.8. 使用压缩" 30.4.8.1. 简介 30.4.8.2. 启用和禁用压缩 30.4.9. 管理可用空间 30.4.10. 增加逻辑卷大小 30.4.11. 增加物理卷大小 30.4.12. 使用 Ansible 自动执行 VDO 30.5. 部署场景 Expand section "30.5. 部署场景" Collapse section "30.5. 部署场景" 30.5.1. iSCSI 目标 30.5.2. 文件系统 30.5.3. LVM 30.5.4. 加密 30.6. 调整 VDO Expand section "30.6. 调整 VDO" Collapse section "30.6. 调整 VDO" 30.6.1. VDO 调优简介 30.6.2. VDO 架构背景 30.6.3. 要调整的值 Expand section "30.6.3. 要调整的值" Collapse section "30.6.3. 要调整的值" 30.6.3.1. CPU/memory Expand section "30.6.3.1. CPU/memory" Collapse section "30.6.3.1. CPU/memory" 30.6.3.1.1. 逻辑、物理、cpu、ack 线程计数 30.6.3.1.2. CPU 关联性和 NUMA 30.6.3.1.3. 频率节流 30.6.3.2. 缓存 Expand section "30.6.3.2. 缓存" Collapse section "30.6.3.2. 缓存" 30.6.3.2.1. Block Map Cache 30.6.3.2.2. 读取缓存 30.6.3.3. 存储系统 I/O Expand section "30.6.3.3. 存储系统 I/O" Collapse section "30.6.3.3. 存储系统 I/O" 30.6.3.3.1. bio Threads 30.6.3.3.2. IRQ 处理 30.6.3.4. 最大 Discard 扇区 30.6.4. 识别 Bottlenecks 30.7. VDO 命令 Expand section "30.7. VDO 命令" Collapse section "30.7. VDO 命令" 30.7.1. vdo 30.7.2. vdostats 30.8. /sys 中的统计信息文件 31. VDO 评估 Expand section "31. VDO 评估" Collapse section "31. VDO 评估" 31.1. 简介 Expand section "31.1. 简介" Collapse section "31.1. 简介" 31.1.1. 预期和交付 31.2. 测试环境准备 Expand section "31.2. 测试环境准备" Collapse section "31.2. 测试环境准备" 31.2.1. 系统配置 31.2.2. VDO 配置 31.2.3. 工作负载 31.2.4. 支持的系统配置 31.2.5. 预测试系统准备 31.2.6. VDO 内部结构 31.2.7. VDO 优化 31.2.8. 测试读性能的特殊注意事项 31.2.9. 跨 Talk 31.3. 数据效率测试过程 Expand section "31.3. 数据效率测试过程" Collapse section "31.3. 数据效率测试过程" 31.3.1. 配置 VDO 测试卷 31.3.2. 测试 VDO 效率 31.4. 性能测试过程 Expand section "31.4. 性能测试过程" Collapse section "31.4. 性能测试过程" 31.4.1. 第 1 阶段: I/O 受影响,修复的 4 KB 块 31.4.2. 第 2 阶段:I/O 请求大小的影响 31.4.3. 第 3 阶段:混合读和写 I/O 的影响 31.4.4. 第 4 阶段:应用程序环境 31.5. 问题报告 31.6. conclusion A. 红帽客户门户网站 Labs 与存储管理相关 B. 修订历史记录 索引 Settings Close Language: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Language: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Format: Multi-page Single-page Format: Multi-page Single-page Language and Page Formatting Options Language: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Language: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Format: Multi-page Single-page Format: Multi-page Single-page Red Hat Training A Red Hat training course is available for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存储管理指南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在 RHEL 7 中部署和配置单节点存储摘要 本指南提供了有关如何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中有效管理存储设备和文件系统的说明。它供具有对红帽企业 Linux 或 Fedora 基本到中间知识的系统管理员使用。 Next